张小娅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 40002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施行细致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之上,实施细致化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表(BPRS)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治疗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的BPRS、SDSS评分在接受护理之后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评分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患者的精神抑郁和焦虑,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细致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89-02
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是其心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上的焦虑、抑郁等症状,也存在对自己生活情况的压抑和担忧等症状[1]。精神分裂症有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等病情特点。所以在患者的恢复期,为了能让患者消除这种在生活中的心理焦虑、抑郁,以促进患者的恢复速率,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秩序,对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是非常关键的治疗环节。本文通过对选取的80例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并探究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5.1±4.35)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4.5±2.3)年,住院时间50~190天。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病情均属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况、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保证病房环境舒适以及生活护理等康复教育。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之给予细致化护理,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比如了解患者的饮食特点,为患者提供患者喜欢的合理的饮食[2];对患者实施宣传教育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做到有耐心、有爱心,真诚与患者进行心理之间的交流,对于患者的疑惑,要积极给予解答;组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比如让患者进行自己擅长的活动,像绘画、炊事等。另外还要维持患者的用药,加强对患者的思想教育,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1.3 观察指标
安排专门的临床主治医生和心理医师,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的BPRS和SDSS进行观察分析。BPRS评分标准为26~40分为正常,41~60分为可疑,61~80分为轻度,81~130分为中度,131~182为重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BPRS评分和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
3.讨论
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体现在情感流露少,性情较为温和,没有明显的思维异常,相对于急性期来讲更易接近[3]。但是恢复期的患者有两种心理极端,一种是对生活充满信心,能更快的走出疾病,另一种是情绪消极,对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想象得过于复杂,而出现悲观情绪,甚至是自杀。所以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护理等。从传统的遵循医嘱的护理方式,转向更尊重患者个人在心理、精神、身体以及社会方面的需求,以患者为中心,比如给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对患者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思想教育,让患者能够对自己的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能够勇敢、乐观、积极的面对未来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4]。从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实施的不同护理方式可以看出,对照组患者采取的常规护理之后的BPRS评分以及SDSS评分都明显没有观察组才采取细致化护理后的评分标准良好,且对照组接受护理前后的评分也没有太大的改善。所以对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细致化护理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小爱,李虹娟.细致化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12):1903-1905.
[2] 宇虹,周郁秋,王丽娜等.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支持性干预方案的简单效应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6):1-6.
[3] 宇虹,杨金伟,周郁秋等.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支持性干预方案的设计与验证:预实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4,(32):3787-3790,3795.
[4] 陆琴芳.心理护理在改善23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耻辱感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4):130-130.
论文作者:张小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8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恢复期论文; 细致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