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北京 100043)
【摘 要】目的:分析总结超声在处理PICC置管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应用。方法:我院行PICC置管患者56例。分析在PICC置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总结超声在处理这些问题中的作用。结果:应用超声对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均得到较好的解决。结论:充分利用超声辅助可以增加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达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超声;PICC;置管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15-01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他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已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在临床置管过程中,也遇到各种问题及并发症[1]。现将我科在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超声在临床操作中的应用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4年2月一2015年2月,我科在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56例。材料均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尖端开口式导管,导管型号为3-4Fr,导管全长为65 cm。穿刺过程中遇到第一针穿刺失败重新穿刺2 例,送导丝困难1例,扩皮不到位1例,送管不顺利3例,导管异位2例,穿刺点出血2例,导管过长3例,送管不到位2例。以上问题及时处理后均置管成功。
2 置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以及应用超声解决方案
2.1第一针穿刺失败
原因分析:a血管选择欠佳。b 超声影像中血管的位置、走行、血管的直径、血管本身条件的判定。c 操作者的穿刺稳定性。
超声的应用:在选择血管方面超声辅助下能够找到潜在的血管,能够测量血管的直径,明确血管的位置、深度和走行方向。在观察血管方面超声能够了解血管瓣膜情况、血管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从而有助于血管的选择。
2.2穿刺点出血及扩皮不够
原因分析:a 患者血小板或凝血功能异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b 皮肤切口大小及深度。
超声的应用:切皮太深则易出血,太浅则扩皮困难。通过超声来测量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厚度,皮下血管情况,进而指导选择切皮位置和深度,减少出血。
2.3送导丝及送PICC导管不顺利
原因分析:a穿刺针与皮肤夹角过大。 b穿刺针未完全进入血管腔。c 血管发育畸形或瓣膜多。d 血管痉挛。 e 体位或解剖学因素造成血管过度屈曲。
超声的应用:通过超声检查穿刺针在血管中的位置,防止出现夹角过大和穿刺针未完全进入血管腔的情况。预先观察并了解导管途经的血管全程。监视置管全过程中导管与血管的关系(在锁骨下血管以远端)。对于送导丝和导管不顺利的情况,通过超声可以了解血管有无畸形,发现出现不顺利的原因,及时调整导丝方向并检查调整后的送管效果。
2.4导管异位及送导管不到位
原因分析:a患者解剖学因素。如肥胖、短颈、颈强直等[2]。b 患者体位因素。 c血管畸形。 d 导管长度测量不准,置管过长或过短。
超声的应用:导管异位常见于右心房、颈内静脉、对侧无名静脉、腋静脉等[3]。通过超声可以清楚看到在颈内静脉及对侧无名静脉的异位导管。不需通过胸片检查,就能及时发现并调整位置。置管过长或过短会导致异位于右心房或送管不到位。通过超声发现锁骨下静脉内导管出现的影像后在送管一定距离(自发现处至同侧胸锁关节再加3公分)[4]。这样可以减少测量误差。
3 小结
超声在PICC置管操作全过程应该得到全面的应用。它对于血管的选择、定位、血管的客观评估至关重要。它能够证实穿刺位置,明确切皮深度,确认送管全过程的位置情况,纠正置管长度测量的误差,及时发现并处置异位置管。因此充分利用超声影像辅助PICC置管可以增加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达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庆,张 宁,刘 丹等. B 超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 置管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97-98
[2]孙莉. 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中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与处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102-103
[3]刘艳华,徐娟,张燕等.29例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护理研究,2013,27(12):4178-4179
[4]杨婉仪,陈少敏,曹莎. 3种PICC 置管长度体外测量方法的比较[J].护理学报,2012,19(4A):68-69
论文作者:李凤先,苏鹏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超声论文; 血管论文; 导管论文; 过程中论文; 静脉论文; 位置论文; 异位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