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研现状与趋势--基于ESI世界前1%学科统计结果的分析_esi论文

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现状及趋势——基于ESI世界前1%学科统计结果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研究论文,现状及论文,学科论文,趋势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地方高校科研投入的明显增加,地方高校的科研现状和发展对策愈来愈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的现状及趋势分析,从国际发展水平视角检视我国地方高校科研发展情况,以期为我国地方高校进一步提高科研发展水平、增强科研竞争力和影响力提供科学依据。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e,ESI)数据库由于统计结果全面、更新速度快,目前已经成为科研评价的标杆数据库,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也成为衡量科研国际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ESI世界前1%机构数据库根据全球各个科研机构在过去十年里被SCIE和SSCI数据库收录文献的总被引频次,在22个学科领域对所有科研机构进行排序,选取各学科领域内论文总被引频次排列在前1%的机构。[1]论文总被引频次综合反映了机构的科研规模以及质量,是衡量科研水平的客观指标。ESI数据库每两个月更新一次数据,每次数据的统计时段为过去十年左右。本文选取ESI数据库在2006-2013年发布的数据,其统计时段如表1所示。

2.研究指标

本文采用了省级行政区域地方高校入围ESI的竞争力指数(CIS)、省级行政区域地方高校学科入围ESI的竞争力指数(CID)、变异系数、相对排名P等指标。

省级行政区域地方高校入围ESI的竞争力指数CIS的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不同学科领域的ESI世界前1%学科数量差异较大,不同学科领域的机构学科排名无法横向比较。为了排除学科领域差异,使机构学科排名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具有横向可比性,本文采用了相对排名P。P的计算方式如下:

P越小,表明该机构的学科排名越靠前;P=100%表示该机构在入围机构中排最后一名。

二、研究结果

1.入围ESI的高校数量

2006-2013年我国入围ESI世界前1%的地方高校数量显著增加,占我国入围高校总数的比例以及全球入围机构总数的比例持续扩大。图1显示2006-2013年我国入围ESI世界前1%的地方高校数量及其占比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见,2006年共有5所地方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占我国入围高校总数的11.1%,占世界入围机构总数的0.2%,占全国地方高校总数的0.8%。2013年,入围的地方高校数量达到71个,占我国入围高校总数的50.7%,比2006年提高38.9个百分点;占世界入围机构总数的1.4%,比2006年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国地方高校总数的9.2%,比2006年提高8.4个百分点。2006年以前,我国地方高校科研水平较低,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的数量少。从2006年开始,我国地方高校科研厚积薄发,集中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入围ESI的地方高校数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占比的持续扩大表明2006-2013年我国地方高校科研水平在世界坐标以及国内高校中均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

图1 2006-2013年我国入围ESI世界前1%的地方高校数量及占比

2.地方高校入围ESI的学科数量

2006-2013年我国地方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的数量极其比例均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从图2可见,2006年我国地方高校仅有5个学科入围ESI,占我国高校ESI入围学科总数的5.2%,占世界ESI学科总数的0.05%。2013年,我国地方高校的ESI入围学科总数达到135个,比2006年增加26倍,年均增长率达60%;占我国高校ESI入围学科总数的25.2%,比2006年提高20个百分点;占世界ESI学科总数的0.83%,比2006年提高0.78个百分点。

随着地方高校入围ESI的学科数量明显增加,校均入围ESI的学科数量也同步增加。图3显示了我国2006-2013年地方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的校均学科数量。可以看出,从2010年开始,我国地方高校的校均ESI学科数量明显增加。2013年地方高校的校均ESI数量达到1.9个,比2006年增加0.9个。

图3 2006-2013年我国地方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的校均学科数量

地方高校入围ESI学科数量和占比的大幅提升以及校均学科数量明显增加均表明我国地方高校科研建设成效显著,科研整体实现快速发展,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3.入围地方高校的省际分布及差异

表2显示了2006-2013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入围ESI的地方高校数量。其中,江苏、山东、浙江、广东、辽宁等5省在2013年均有5所以上的地方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是地方高校科研整体水平较高的省份。甘肃、上海、黑龙江等3省市早在2006年就有地方高校入围ESI,地方高校科研起步较早,但目前入围ESI的地方高校数量已经落后于其他省份。宁夏、内蒙古、西藏等8个省、自治区尚没有地方高校能够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

为了研究各省级行政区地方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的数量相对于全国的水平,本文采用了地方高校入围ESI的竞争力指数(CIS)。图4是2013年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地方高校的CIS。其中,有2个省份的 CIS超过2,分别是江苏和浙江。2013年,江苏和浙江分别有8所和6所地方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方本科高校入围ESI比例最高的两个省份。CIS介于1-2之间的省份共12个,这些省份的地方高校中入围ESI的院校比例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甘肃、天津、福建等3省市入围ESI的地方高校均只有2所。虽然数量较少,但由于这些省市的地方高校数量也较少,因此CIS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图4 2013年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地方高校入围ESI的竞争力指数(CIS)

4.地方高校ESI学科数的省际差异

图5显示了2013年各省级行政区域地方高校学科入围ESI的竞争力指数(CID)。借鉴“经济区位熵”的概念,设A值是全国地方高校校均ESI学科数量,2013年的A=1.9。从图5可以看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地方高校学科入围ESI的竞争力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地方高校学科入围ESI竞争力较高的区域,即,≥1.9仅上海一个市。第二类是竞争中等区,1≤<1.9包括江苏、山东等9个省级行政区域。第三类是竞争低值区,即<1,包括广东、黑龙江等13个省级行政区域。

图5 2013年省级行政区域地方高校学科入围ESI的竞争力指数(CID)

综合CIS和CID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科研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域具有不同的地方高校科研发展模式。其中有三种较为典型的模式:第一类是全面发展模式,以江苏为代表,多所地方高校共同发展,同时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转变,表现为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的地方高校数量多、比例高,ESI学科数量多,校均ESI学科数量多。第二类是重点发展模式,以陕西和上海为代表,少数重点建设高校实现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转型,表现为校均ESI学科数量多,但是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的地方高校数量少、比例低。第三类是均衡发展模式,以浙江和辽宁为代表,多所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的地方高校数量多、ESI学科多,但是校均 ESI学科领域数量少,入围高校均只有1-2个ESI学科。

5.地方高校ESI学科数量的校际差异

从我国地方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的学科数量校际变异系数变化情况看,我国地方高校入围ESI的学科数量的校际差异逐渐扩大(见图6)。2006年,我国仅有5个地方高校的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分布在5所地方高校。其中有3个是医科大学,是具有行业性质的单一学科的高校。随着地方综合性大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同一所大学的ESI学科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和江苏的地方高校。2013年,上海大学共有6个学科入围ESI,是ESI学科数量最多的地方高校。苏州大学共有5个学科入围ESI,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各有4个学科入围ESI。多学科同时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标志着我国部分重点建设的地方高校向综合型研究型大学的成功转型。但能够向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成功转型的地方高校在全国仍属少数,2013年仅有6所地方高校的入围学科数量达到4个。同时,入围ESI的71所地方高校中,有32所高校仅入围1个ESI学科。这表明大多数科研水平较高的地方高校在单一学科领域实现重点发展。

图6 2006-2013年我国地方高校入围ESI世界前1%的学科数量校际变异系数

6.地方高校ESI学科的学科领域分布

图7显示了我国地方高校ESI学科的学科领域分布变化情况。从图中可见,地方高校ESI学科的学科领域分布明显扩大。2006年,地方高校的ESI学科分布在化学、工程学和临床医学等3个学科领域。2013年,增加到12个学科领域。从各学科领域的ESI学科数量上看,地方高校在各学科领域的科研发展不均衡。化学、工程学、临床医学和材料科学是地方高校 ESI学科较为集中的学科领域。2013年,这4个学科领域的地方高校ESI学科数量达到109个,占地方高校ESI学科总数的81%。而农业科学、药学与毒学、数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6个学科领域的ESI学科均不足5个。社会科学、经济学与商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精神病学与心理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尚没有ESI学科。

图7 2006年、2013年高校ESI学科的学科领域分布

7.地方高校ESI学科的学科排名

从我国地方高校ESI学科的相对排名(P)的分布图(见图8)可以看出,我国地方高校ESI入围学科的P整体靠后。2013年,我国地方高校135个ESI学科中,有106个学科的P集中在51-100%这一区间,占总数的78%。这表明我国地方高校科研整体比较优势还不明显,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仍然较弱。从变化趋势上看,我国地方高校的ESI学科全球排名整体提升,总被引频次相对排名结构呈现缓慢优化的趋势。2006年,地方高校ESI学科的P最高为66%;2013年P最高达到13%。排名靠前的学科数量明显增加。2013年,P达到全球前50%的地方高校ESI学科共29个,比2008年增加27个。

图8 2006-2013年地方高校ESI学科的论文总被引频次相对排名(P)

三、对策建议

1.做好合理的办学功能定位。一般认为,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种功能。从地方高校入围ESI的情况而言,入围ESI世界前1%机构的地方高校仅占我国普通本科地方高校总数的9.2%,能够确立一定的科研优势的地方高校仍属少数。大部分地方高校受限于客观情况,科研发展水平较低。对这些大学来说,盲目追求成为研究型大学、甚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将会事倍功半。因此,地方高校要从学校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和面临的需求上,[3]做好合理的办学功能定位,明确是否要发展科学研究的功能。

2.地方高校应从优势科研方向出发,重点扶持,有所突破,在特色研究领域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对于地方高校而言,要从学校科研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科研优势,对优势科研方向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定的研究特色,在某一学科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西北大学的地球科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神经科学与行为学领域均是具有特色的优势学科方向。我国在地球科学领域仅有11所高校入围ESI,在神经科学与行为学领域仅有8所高校入围,而西北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分别是其中唯一的地方高校,且在我国入围高校中排名居前。对这两个学科进行重点扶持,有利于这两所高校分别在两个学科领域快速形成较强的科研竞争力和影响力。对于省级行政区域而言,应当抓住地方特色学科群进行重点建设。例如,上海地方高校的数学科研水平较高,上海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数学均入围ESI排行,是我国在数学学科领域入围ESI仅有的地方高校。加上三所入围数学学科ESI排行的部属高校,上海是省级行政区域中入围的数学学科数量最多的地区。重点建设上海地方高校数学学科,快速提高其 ESI排名,有利于上海快速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学科群。

3.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域,应当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确定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省级行政区域发展地方高校科研具有不同的成功模式,较为典型的有三种,即全面发展模式、重点发展模式和均衡发展模式。省际行政区域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现状,确定合理的发展模式,制定适合的发展策略。

4.强调以科研质量提升为根本的内涵式发展。从我国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高水平大学普遍存在科研创新能力较弱、科研质量较低的问题。[4][5]目前,我国高水平大学都追求提高科研质量。然而,在已有的规模大、质量低的局面下,短时间改变现状、提高整体科研质量的难度较大。我国地方高校应吸取高水平大学的经验教训,以科研质量提升为根本,强调内涵式发展。通过完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以科研创新能力、学术影响力等质量导向为主的科研评价体系,努力提高科研质量和影响力。

标签:;  ;  ;  ;  

地方高校科研现状与趋势--基于ESI世界前1%学科统计结果的分析_esi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