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MW汽轮机不同载荷下高压缸法兰螺栓密封应力分析

600MW汽轮机不同载荷下高压缸法兰螺栓密封应力分析

一、600MW汽轮机不同负荷下高压缸法兰螺栓密封应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博[1](2021)在《工业汽轮机转静子组件稳态运行安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工业汽轮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装备,其制造的先进性是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作为驱动设备,工业汽轮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发电、核动力等行业。随着国民经济和近代工业的发展,传统蒸汽轮机技术在我国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总体上向着更高功率密度和更高进汽参数发展。在工业汽轮机广泛应用的同时,要保证汽轮机机组在恶劣环境下的安全可靠工作,必须进行转静子组件在运行状态下的强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本文以某型号高压工业汽轮机为研究对象,以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Workbench为平台,进行整机汽缸热固耦合分析,完成初始稳态运行下的强度校核,对汽轮机各压力级进行变工况计算,分析参数波动对汽轮机定功率运行的影响,对汽轮机末端第八级动叶盘进行动静强度校核,为服役期间的安全检查以及形成完整的汽轮机部件可靠性分析规范提供参考。以工业汽轮机汽缸及其组件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压试验工况、初始稳态运行、10万小时运行工况下的温度场、应力场和汽密性等进行计算,通过引入Norton-Bailey蠕变本构方程和Cocks-Ashby多轴韧度系数,进行考虑多轴效应的汽缸蠕变强度校核。研究结果表明,汽缸在水压试验工况、初始稳态及长时运行后的结构强度及汽密性满足正常工作要求,其中高温蠕变使汽缸原有应力场发生明显松弛,在进汽缸蒸汽室管口、进汽流道内和高温螺栓孔周蠕变积累较大,在服役期间安全检查时应当引起厂商重视。进行汽轮机主蒸汽温度及压力参数波动后,汽轮机定功率稳定运行的变工况简化计算,实现了各级蒸汽温度及压力变化的准确计算。编制汽轮机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平台,通过Matlab驱动实现了汽轮机变工况重分析,分析进汽参数波动对汽轮机各级温度场、应力场及蠕变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进汽参数变化对各级温度场、应力场和应变场的影响规律和程度不同,但不会导致明显的位置重分布,对各级温度场和高温区域蠕变会产生较大影响,对前三级和末端两级的应力场影响较大。最后以汽轮机第八级动叶片组成的叶盘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对称方法研究不同约束条件下叶片及叶盘的动静态特性,校核叶盘结构的静强度,并利用Campbell图和干涉图对叶盘进行振动安全分析。结果表明,叶盘动静态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刘润飞[2](2021)在《汽轮机高温紧固螺栓材料的老化与寿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超高参数汽轮机组的安全运行过程中,作为汽缸上下法兰连接件的高温紧固螺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2Cr11Mo1Ni WVNb N螺栓材料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的相关参数和其在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下的寿命损伤,找出不同淬火温度和不同回火温度对螺栓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螺栓的剩余寿命,为该螺栓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和寿命管理提出了科学的建议,这对于提高汽轮机组运行效率,选择合理的螺栓热处理工艺,延长螺栓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Cr11Mo1Ni WVNb N螺栓材料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螺栓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螺栓在实际工况下所受的等效应力和其在疲劳和蠕变交互作用下的剩余寿命,从而确保螺栓的安全服役。本文运用OM、SEM、EDS、XRD等材料组织分析手段、拉伸实验、冲击实验和硬度测试等力学性能测试手段、有限元软件ABAQUS和Miner损伤线性累积准则等理论分析方法,内容主要围绕单淬火时淬火温度对材料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和硬度的影响、不同温度淬火固定温度回火和固定温度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对螺栓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等的影响、服役工况下螺栓的等效应力和剩余寿命等几个方面进行。主要研究成果是:(1)单独淬火时,在820℃~1070℃之间,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各个试样的奥氏体晶粒会逐渐增多并长大至均匀化的状态,其室温组织也是越来越多的淬火马氏体。1120℃淬火后,部分析出相融入奥氏体晶粒使其发生异常长大。试样的布氏硬度是先升后降,原因在于原奥氏体晶粒的持续长大和异常长大引起的晶粒内的马氏体束的粗化,确定螺栓材料的最佳淬火温度为1070℃;(2)870℃~1120℃间淬火670℃回火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会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升后降,其延伸率和冲击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1070℃淬火570℃~770℃之间回火时,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会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其延伸率和冲击功则是缓慢上升并在670℃时达到最佳。各个试样的回火后得到的都是具有细小板条束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在各个马氏体板条束之间存在有M23C6型碳化物和MX相等析出相,螺栓在长期时效后还会析出Laves相和Z相,确定螺栓材料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70℃淬火+670℃回火;(3)螺栓在服役过程中主要会承受由冷紧和热紧带来的螺栓预紧应力、法兰传热引起的热应力、汽轮机组的蒸汽应力和由螺栓安装工艺引起的由弯曲应力。利用相关的应力计算方法,得到螺栓在理想服役工况下承受的等效应力为485.3 MPa。有限元方法模拟螺栓的预紧和升温过程,得到螺栓中间杆的应力大约为463.5 MPa,螺栓的第一圈螺纹处发生应力集中,所受应力最大值达到780.4 MPa。在Miner损伤线性累积准则下,计算了螺栓在一个加载周期内由疲劳和蠕变交互作用造成的寿命损伤为D=0.11821,由此提出了螺栓的老化指数Ω和相应的老化评级标准。

黄超[3](2020)在《某联合循环汽轮机高中压缸-螺栓系统有限元建模与多场耦合应力分析》文中指出针对某发电厂引进的39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高中压汽缸关键部位紧固螺栓国产化需求,开展了典型服役工况下汽缸-紧固螺栓系统与螺栓局部有限元应力分析,并从应力角度研究了紧固螺栓国产化后汽缸-螺栓系统的服役安全性问题。首先在汽缸-螺栓装配图基础上,采用等比例测绘图纸,建立了汽缸-螺栓系统的三维实体模型。并采用汽缸-螺栓系统整体与螺栓局部联合建模的方法,进一步构建了高中压汽缸-螺栓系统的三维整体模型(母模型)与关键部位紧固螺栓的局部模型(子模型)。结合汽机典型服役工况(冷态启动、热态启动与稳态运行)开展了汽缸-螺栓系统的整体与螺栓局部有限元应力分析。通过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将汽缸内壁实测温度作为输入条件反求对流换热系数,建立起汽缸内壁瞬态温度与换热系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据此模拟了冷态与热态启动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的瞬态温度场。通过汽缸关键部位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证明了本文的温度场模拟结果总体准确可靠(模拟与实测温度最大误差在8%以内)。综合考虑汽缸体自重、螺栓预紧力、蒸汽压力以及温度应力等多场耦合作用,系统研究了典型服役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的整体应力场。结果表明:在冷启动工况下,汽缸最大等效应力从200MPa增加至527 MPa;而在热启动工况下,最大等效应力在200~384 MPa之间变化。上述最大等效应力均出现在螺母与法兰结合面处,其值小于缸体材料的屈服强度。由汽缸中分面接触应力分析进一步得到:紧固螺栓国产化后的预紧力能够满足汽轮机服役过程中对汽缸的密封要求。在汽缸-螺栓系统整体应力分析基础上,采用螺栓子模型法进一步研究了典型服役工况下汽缸关键部位紧固螺栓(HJ23-HJ31)的局部应力场。结果指出:在预紧力作用下,五颗紧固螺栓的最大等效应力均出现在第一颗螺纹牙根部,其值约在682~747MPa之间;而在启动至稳态过程中,紧固螺栓的最大等效应力逐渐降至614~659MPa之间,其位置由第一颗螺纹牙转移至第二颗螺纹牙根部。本文也从等效应力构成分量(σx、σy、σz、τxy、τxz和τyz)随服役工况的变化角度,分析了上述紧固螺栓最大等效应力位置转移的力学因素。对于本文研究的典型服役工况,汽缸关键部位紧固螺栓的最大等效应力均低于对应温度下螺栓材料的屈服强度,由此表明了上述联合循环机组高中压汽缸关键部位紧固螺栓国产化后汽缸-螺栓系统能够安全服役。

王家鋆[4](2020)在《660MW汽轮机高中压模块灵活性调峰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能源与社会用电结构的进一步转变,峰谷差日益扩大。同时,可再生能源所占发电比例逐年增加,给我国电网的调峰和消纳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这就要求火电机组关键设备具有更为快速的启动和变负荷能力。对机组的冷态启动和变负荷过程进行优化,在满足设备安全运行的必要前提下,提高机组的响应速度,对于提升大容量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灵活性和解决新能源发电所产生的消纳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某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高中压模块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网格划分方法,建立转子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和内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汽轮机在冷态启动过程中的边界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分析。采用Workbench有限元软件计算在原冷态启动过程中转子和内缸的温度以及应力变化情况,选定在启动过程中六个应力较大部位(转子和内缸各三个)作为数值计算的应力监测点。结合汽轮机运行规程、各监测点温度和内缸应力水平,确定暖机时间和升负荷率的调整范围,初步拟定四种对比方案。对采取不同方案的冷态启动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出超超临界汽轮机高中压转子和内缸应力水平随暖机时间和升负荷率的变化规律。基于以上结果,为进一步降低转子和内缸应力水平,对高速暖机和初负荷暖机的时间以及升负荷率再次进行调整。通过多次数值试验,确定最终优化方案。结果显示各监测点的应力水平与原冷态启动方案相比无显着上升,而启动时间可缩短近17%。最后对汽轮机高中压转子和内缸在变负荷调峰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变负荷率给出了优化意见,使机组在维持现有寿命损耗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有效缩短了变负荷运行时间,提高了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机动性。

陈腊梅[5](2019)在《660MW汽轮机高中压内缸-螺柱系统的热-力耦合应力分析与安全性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某电厂660 MW超临界汽轮机高中压内缸中分面紧固螺柱发生早期断裂事故,本文针对事故螺柱替换为其它材料螺柱后的服役安全性评估需求,结合瞬态传热和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开展有限元分析工作。通过高中压内缸–紧固螺柱整体建模与紧固螺柱局部建模相联合,本文系统研究了该汽轮机高中压内缸及其中分面关键紧固螺柱在电厂典型服役条件(启动、额定与变负荷等)下的瞬态温度场、耦合应力场等问题,并从应力角度对汽轮机高中压内缸紧固螺柱的替换方案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针对高中压内缸–紧固螺柱系统的复杂性以及螺纹牙局部应力分析精确性的需求,本文通过引入“子模型法”,采用汽缸–螺柱整体建模与螺柱局部建模相联合的方法构建了上述复杂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整体模型中所有螺柱采用光杆模型和绑定接触模拟螺纹联接,而在子模型中四颗关键螺柱采用三维对称螺纹模型,并充分考虑各接触对(包括螺纹牙接触、螺母与汽缸法兰面接触、上下缸体结合面接触等)之间的非线性摩擦接触。上述有限元建模方法不仅为准确获得汽轮机高中压内缸紧固螺柱的应力分布提供了基础,也为复杂结构有限元分析的优化建模提供了新思路。根据汽缸中分面紧固螺柱的冷紧扭矩和热紧伸长量,本文首先开展了预紧状态下汽缸–螺柱系统的整体和螺柱局部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在预紧状态下,螺柱承受轴向拉应力,法兰承受压应力。整体模型中螺柱的最大应力发生在螺杆的变截面处,远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而子模型中螺柱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其与螺母或法兰螺纹啮合的第一颗螺纹牙根部,但最大等效应力仍略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结合汽轮机的设计参数及典型工况下蒸汽参数的时间历程曲线,采用第三类热边界条件,开展了典型工况下汽缸–螺柱系统的瞬态温度场分析,并获得了汽缸轴向和径向瞬态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启动工况下汽缸–螺柱系统温度分布极为不均匀;在660 MW和330 MW负荷下,汽缸轴向和径向温差缓和,高中压内缸进气口附近法兰承受最大温差和热变形。法兰内外壁温差以及螺柱与法兰径向温差瞬态变化曲线表明,汽缸最危险时刻为转子转速升至满速时刻前后。开展了典型服役工况(启动、660 MW额定、330 MW低负荷等)下汽缸–螺柱系统的耦合应力场分析,获得了各种特征时刻汽缸–螺柱系统的整体应力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启动过程中,由于缸体温度分布不均、法兰和螺柱温度变化差异,导致热载荷引起的热应力占主导,从而缸体耦合应力分布极为不均匀;缸体最大应力发生在法兰与螺母贴合处,而汽缸壁面最大应力始终低于材料屈服强度。在660 MW和330 MW负荷下,缸体整体应力下降,绝大部分应力低于200 MPa,局部应力达到400 MPa。在以上的特征工况下,光杆螺柱最大应力始终发生在与螺母贴合的初始位置,最大等效应力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采用子模型法对紧固螺柱在启动工况、660MW稳态工况以及330 MW低负荷工况下的局部耦合应力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螺柱与法兰咬合的第一扣螺纹牙应力最大,螺纹中应力分布沿轴向满足衰减规律。在子模型中螺纹牙根部最大应力仍略低于材料在对应服役温度下的屈服强度,满足国内外预紧设计相关标准。本文综合考察汽缸体等效应力和中分面接触应力的瞬态变化过程,并比较4颗关键螺柱在典型工况下螺纹根部最大等效应力与屈服强度关系,开展螺柱替换后汽缸强度、中分面密封性和螺柱服役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汽缸–螺柱整体和局部应力情况符合安全服役要求,但中分面存在漏汽风险,需采取进一步的密封措施。

赵鹏程[6](2019)在《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机理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汽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的增加,转子结构日趋复杂,此外我国电力资源大多需要远距离输电从而需要投入串补装置或采用高压直流输电形式,这些因素都使得汽轮发电机组发生扭振故障的风险加剧。机组发生扭振除造成功率振荡外,还会引起轴系的扭转疲劳损伤,威胁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开展对汽轮发电机组扭振故障机理和轴系安全性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研究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发生的机理,对扭振中的小信号稳定性、暂态力矩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轴系疲劳损伤计算方法,开发面向工程实际的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在线监测与保护系统,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首先,按照扭振故障形式将其分为冲击类和共振类故障,对扭振故障发生机理和故障特性进行研究。其中针对冲击类扭振故障重点分析了轴系的暂态扭力矩响应特性;而次同步振荡发生机理复杂,涉及机电网多种因素,本文对次同步振荡的各种诱因及故障形成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并建立待研究系统的全系统线性化模型,利用复转矩系数法定量计算50Hz内系统的全频段阻尼,从负阻尼特性角度深入研究次同步振荡发生的机理,分析影响次同步振荡的主要因素。其次,采用基于多段集中质量轴系模型的机电网联合仿真方法,研究扭振故障的暂态力矩特性。目前在次同步振荡时域仿真中常用的是轴系的简单集中质量模型,其在描述机网间耦合振荡行为时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为此对简单集中质量轴系进行了扩展,采用多段集中质量模型,并分别利用传递矩阵-逐步积分法和解耦降阶方法计算轴系的扭振响应,实现基于PSCAD统一平台的机电网联合仿真,更准确反映机网之间的耦合振荡,并得到轴系局部的扭矩和应力信息。再次,基于扭振故障下轴系的扭转疲劳损伤计算结果,对机组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在轴系疲劳损伤计算中除考虑轴系的各个危险截面以外,还考虑了叶片和联轴器等薄弱环节的受力情况。通过建立转子-叶片的耦合分析模型,采用传递矩阵法计算机组扭振故障下叶片的响应;利用有限元法计算联轴器传递不同扭矩时,联轴器及其连接螺的剪切力。考虑平均应力、应力集中系数等因素的影响,对基于扭转疲劳试验数据获得的轴系材料S-N曲线进行修正。最后,将汽轮发电机组的扭振故障诊断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用于工程实践,研发了轴系的在线监测与保护系统。根据中广核某核电厂的工程需求,结合扭振故障诊断和安全性分析理论,基于B/S模式开发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扭振状态实时监测、故障诊断等功能,并针对冲击类扭振故障和次同步振荡采用不同的响应计算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对轴系扭振安全性作出评价;基于C/S模式研发用于汽轮发电机组扭振的保护装置并用于工程实践,以疲劳损伤为主要依据,制定不同级别的保护逻辑,既能对机组实施及时的保护,又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保护动作。

戴云[7](2019)在《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纵观当前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再电气化”明显加强,越来越多的非化石能源正转化为电力能源,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逐步提升;在我国未来能源变革过程中,将会更多地使用电能替代其它形式的能源进行消费。火力发电厂处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主导地位,随着世界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中国能源政策的重要主题。对于国内火力发电厂来说,如何保证汽轮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如何能够降低煤耗、提高经济性是各电力企业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汽轮机组真空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真空系统的运行不仅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而且关系供电煤耗,影响整台机组的经济性。近10年,国内陆续投产了大批西门子机型的超超临界机组,设备布置、结构形式与传统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存在一定差异,其真空系统的运行维护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专门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火力发电机组生产流程、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系统及设备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热力性能指标,对机组真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真空系统严密性、凝汽器清洁度对机组效率的影响关系。其次,对目前在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蒸汽喷射系统、加装凝汽器在线清洗装置等方案进行真空系统的优化改造,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机组冷端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还能提高凝汽器冷却效率和真空指标。最后,本文针对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的特性对其真空系统运行方式展开了研究,提出严密性试验操作要求和故障处理方法,比较分析真空系统查漏方法,并结合某电厂#2机组真空查漏的实际工作详细分析了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系统存在的隐蔽漏点及处理方法,对于提升发电机组节能减排水平和设备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德金[8](2019)在《核电站汽轮机快冷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社会清洁能源的发展需要,核能发电占据市场优势。近年来高参数、大容量的汽轮机组由于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和长远效益,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于此同时,如何缩短停机时间减少机组检修工期增加发电效益,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核电厂汽轮机工作原理、结构特性等方面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外电力行业常用的冷却方式,分析核电站汽轮机系统技术不同点,提出了适用于该电厂的快速冷却方案,并从冷却介质的选择、介质流动方向、重要控制参数等方面加以论证。分析高压缸转子的结构特点、能量传递过程、边界条件,简化几何结构,对传热途径进行合理假设。建立热力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重要安全准则参数及转子各部位的重要边界条件参数,利用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数值计算,将汽轮机转子温度和应力变化作为结果输出。通过对结果分析,高压缸转子温度在预期时间范围内降到100℃以下,应力峰值处最大约为108 MPa,达到快速冷却的目的。同时,分析该过程中转子寿命损耗,通过评估,只要合理选择参数,快冷过程不会对汽轮机高压缸转子寿命造成影响。结合核电站特有的运行模式,提出了几种优化调整方案,计算了温度和应力变化,通过分析,优化方案既可以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也能达到预期目的。最后搭建试验平台,成功地将快冷技术投入实践环节。通过试验验证结果分析得出,在试验过程中有效控制各项重要参数,既可以达到快速冷却的目的,也确保高压缸转子各项重要监测参数处于可控范围。同时还将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偏差原因并评估该偏差对汽轮机的影响。

肖增弘,王强,孟召军,王中利[9](2010)在《对防止低压内缸中分面漏汽措施的探索》文中指出汽轮机低压内缸中分面的漏汽降低了机组的出力及效率,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国产引进型300 MW、600 MW机组低压内缸在变工况下因温差产生的热应力,分析了法兰螺栓的预紧力,从而得出低压内缸漏汽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低压内缸中分面漏汽的措施.

李岸然[10](2009)在《600MW亚临界发电机组汽轮机节能优化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电比例占绝对多数,而且长时间以后可能一直要面对能源紧张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节能降耗对于发电企业甚至国家的能源战略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论文首先阐述了汽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和控制系统,汽轮机作为发电厂三大主力设备之一,其能耗效率问题是电力企业的节能研究的重点。汽轮机生产厂家一般会根据负荷的变化给出定-滑-定压运行曲线,按照曲线运行能够达到设计效率,但是由于设备安装差异,部件运行磨损的情况差别、外界特定因素的偏差变化等诸多因素导致汽轮机实际运行的热经济性指标与厂家的设计值存在偏差,如果仍按照原先的设计参数、方式运行,必然会降低效率,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随着广东电网容量的逐渐增大,发电机组深度调峰越来越频繁。为了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论文以台山电厂2号汽轮机为研究对象,对600MW亚临界汽轮机进行了节能优化试验。通过对2号发电机组汽轮机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热经济性分析与节能优化试验,试验主要是测量计算2号汽轮机顺阀控制下不同负荷点在定压、2阀滑压、三阀滑压以及复合滑压运行方式下的热耗、煤耗、厂用电率等热经济性指标,定量分析了2号汽轮机不同运行状态下的热经济性。通过分析比较热耗值的大小,对汽轮机原有的定滑压运行曲线进行了修正,得到了优化运行压力曲线,以及煤耗、厂用电率等其他经济指标。在新的运行曲线下,机组的最大节煤量达1.8g/kWh;按照年负荷率80%计算,新的运行曲线一年可节煤2500余吨,节约经费达230万元。

二、600MW汽轮机不同负荷下高压缸法兰螺栓密封应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00MW汽轮机不同负荷下高压缸法兰螺栓密封应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汽轮机转静子组件稳态运行安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汽轮机结构强度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轮机高温蠕变强度研究现状
        1.2.2 汽轮机变工况研究现状
        1.2.3 汽轮机叶片振动特性与强度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工业汽轮机转静子强度理论和变工况计算方法
    2.1 汽缸有限元计算方法
        2.1.1 汽缸热固耦合分析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2.1.2 蠕变计算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2.1.3 旋转对称叶片的自由振动有限元计算
    2.2 高温蠕变强度理论基础
    2.3 汽缸变工况热力计算方法
        2.3.1 水和水蒸汽热力参数计算方法
        2.3.2 汽缸变工况计算方法
    2.4 叶片共振及强度分析
        2.4.1 汽轮机叶片强度安全性考核方法
        2.4.2 汽轮机叶片及叶盘结构共振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工业汽轮机汽缸高温强度分析
    3.1 汽轮机汽缸结构与工作参数
        3.1.1 汽缸有限元模型
        3.1.2 汽缸材料特性
        3.1.3 汽缸额定工况边界条件
    3.2 汽轮机额定工况强度计算
        3.2.1 汽缸水压试验校核
        3.2.2 汽缸初始稳态温度场
        3.2.3 汽缸初始稳态应力场
        3.2.4 汽缸初始稳态位移场
        3.2.5 汽缸长时蠕变强度分析
    3.3 汽缸密封面汽密性分析
        3.3.1 水压密封性能计算
        3.3.2 初始稳态工况密封性能计算
        3.3.3 蠕变工况密封性能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工业汽轮机变工况参数计算及敏感性分析
    4.1 汽轮机变工况热力参数计算
        4.1.1 水和水蒸汽热力参数计算
        4.1.2 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平台
        4.1.3 Matlab驱动的汽轮机变工况简化计算
    4.2 汽轮机进汽参数变化敏感性分析
        4.2.1 温度场变化
        4.2.2 应力场变化
        4.2.3 应变场变化
        4.2.4 位移场变化
    4.3 本章小结
5 工业汽轮机末级叶盘结构动静强度分析
    5.1 叶片及叶盘结构的频率分析
        5.1.1 叶片三维模型
        5.1.2 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模态分析
        5.1.3 预应力模态计算及共振分析
        5.1.4 基于干涉图法的汽轮机叶盘共振分析
    5.2 叶盘结构的强度校核
        5.2.1 轮槽-叶片模型的建立
        5.2.2 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叶片受力分析
        5.2.3 叶片强度校核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汽轮机高温紧固螺栓材料的老化与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汽轮机螺栓的研究现状
        1.2.1 汽轮机螺栓的选材
        1.2.2 螺纹咬死引起失效
        1.2.3 螺栓材料脆化引起失效
        1.2.4 应力腐蚀引起失效
        1.2.5 组织异常引起失效
        1.2.6 疲劳及蠕变损伤引起失效
    1.3 汽轮机螺栓的寿命研究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汽轮机螺栓的寿命评价方法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金相组织观察
        2.2.2 SEM观察
        2.2.3 合金的热处理
        2.2.4 合金的XRD分析
        2.2.5 力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淬火温度对2Cr11Mo1NiWVNbN螺栓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影响
    3.1 引言
    3.2 淬火温度对螺栓材料组织的影响
    3.3 淬火温度对螺栓材料原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
    3.4 淬火温度对螺栓材料硬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处理工艺对2Cr11Mo1NiWVNbN螺栓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影响
    4.1 引言
    4.2 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组织的影响
    4.3 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Cr11Mo1NiWVNbN螺栓的寿命管理
    5.1 引言
    5.2 2Cr11Mo1NiWVNbN螺栓的应力计算
    5.3 2Cr11Mo1NiWVNbN螺栓的有限元模拟
    5.4 2Cr11Mo1NiWVNbN螺栓的寿命计算
        5.4.1 螺栓在疲劳蠕变交互作用下的失效
        5.4.2 螺栓的寿命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3)某联合循环汽轮机高中压缸-螺栓系统有限元建模与多场耦合应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汽缸、螺栓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回顾
        1.2.1 汽缸体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1.2.2 螺栓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1.2.3 有限元子模型法的应用
    1.3 汽缸-螺栓系统温度场主要研究方法
        1.3.1 汽缸-螺栓系统温度场研究方法
        1.3.2 温度场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
        1.3.3 传统的对流换热系数求解方法
        1.3.4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对流换热系数求解方法
    1.4 汽缸-螺栓系统应力场主要研究方法
        1.4.1 汽缸体的应力分析方法
        1.4.2 紧固螺栓的应力分析方法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高中压汽缸-螺栓系统的有限元建模与典型服役工况
    2.1 引言
    2.2 高中压汽缸-螺栓系统的结构特征
    2.3 高中压汽缸-螺栓系统的实体模型
    2.4 高中压汽缸-螺栓系统的有限元建模
    2.5 汽缸-螺栓系统关键部件的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
    2.6 典型服役工况下汽轮机热力参数变化历程
    2.7 本章小结
3 典型服役工况下高中压汽缸-螺栓系统的温度场分析与验证
    3.1 引言
    3.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汽缸内壁对流换热系数确定
        3.2.1 对流换热系数初始值计算
        3.2.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优化对流换热系数
    3.3 典型服役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的温度场模拟
        3.3.1 冷启动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的温度场
        3.3.2 热启动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的温度场
        3.3.3 稳态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的温度场
    3.4 温度场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
    3.5 典型服役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关键部位的温差变化
        3.5.1 冷启动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关键部位的温差变化
        3.5.2 热启动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关键部位的温差变化
        3.5.3 稳态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关键部位的温差
    3.6 本章小结
4 典型服役工况下高中压汽缸-螺栓系统的整体应力场分析
    4.1 引言
    4.2 载荷条件设置
        4.2.1 紧固螺栓预紧力
        4.2.2 蒸汽压力
        4.2.3 温度应力
    4.3 典型服役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的应力场模拟
        4.3.1 预紧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的应力场
        4.3.2 冷启动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的耦合应力场
        4.3.3 热启动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的耦合应力场
        4.3.4 稳态工况下汽缸-螺栓系统的耦合应力场
    4.4 汽缸-螺栓系统关键部位的应力分析
    4.5 基于接触应力的汽缸结合面汽密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典型服役工况下汽缸关键部位紧固螺栓的局部应力场分析
    5.1 引言
    5.2 紧固螺栓(子模型)边界条件
    5.3 典型服役工况下汽缸关键部位紧固螺栓的局部应力场模拟
        5.3.1 预紧工况下紧固螺栓的局部应力场
        5.3.2 冷启动工况下紧固螺栓的局部耦合应力场
        5.3.3 热启动工况下紧固螺栓的局部耦合应力场
        5.3.4 稳态工况下紧固螺栓的局部耦合应力场
    5.4 汽缸关键部位紧固螺栓的强度评价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4)660MW汽轮机高中压模块灵活性调峰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汽轮机启动及变工况分析的数值计算理论
    2.1 研究对象
        2.1.1 汽轮机本体概况
        2.1.2 汽轮机的启动与变工况过程分析
    2.2 瞬态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
    2.3 瞬态应力场的有限元计算
    2.4 汽轮机强度有限元分析设计判据
    2.5 高中压转子和内缸的有限元模型
    2.6 网格划分
    2.7 边界条件
        2.7.1 转子边界条件
        2.7.2 内缸边界条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汽轮机冷态启动工况的分析与优化
    3.1 原冷态启动工况温度与应力场计算
        3.1.1 高中压转子温度与应力场分析
        3.1.2 高中压内缸温度与应力场分析
    3.2 对比方案的拟定
    3.3 对比方案温度与应力场分析
        3.3.1 高中压转子温度与应力场分析
        3.3.2 高中压内缸温度与应力场分析
    3.4 优化方案的确定与分析
    3.5 对其它可能影响计算结果因素的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轮机变负荷工况的分析与优化
    4.1 汽轮机的调峰运行方式
    4.2 降负荷过程的分析与优化
        4.2.1 原降负荷工况温度与应力场计算
        4.2.2 优化方案的确定与分析
    4.3 升负荷过程的分析与优化
        4.3.1 原升负荷工况温度与应力场计算
        4.3.2 优化方案的确定与分析
    4.4 寿命损耗估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660MW汽轮机高中压内缸-螺柱系统的热-力耦合应力分析与安全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汽缸–螺柱有限元分析方法回顾
        1.2.1 汽缸有限元建模方法
        1.2.2 螺柱有限元建模方法
        1.2.3 有限元建模中的子模型法
    1.3 汽缸瞬态温度场研究现状
        1.3.1 汽缸的传热问题
        1.3.2 温度场的热边界条件
        1.3.3 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方法
    1.4 汽缸–紧固螺柱的应力分析方法与相关研究工作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某型汽轮机高中压内缸–螺柱系统及其服役条件简介
    2.1 引言
    2.2 高中压缸本体结构
        2.2.1 汽缸双层缸结构
        2.2.2 主蒸汽和再热蒸汽进汽系统
        2.2.3 高中压内缸的支撑和滑销系统
        2.2.4 高中压内缸的法兰螺柱系统
        2.2.5 高中压内缸与中分面紧固螺柱材料性能
    2.3 高中压缸热力参数
        2.3.1 汽轮机热力参数变化时间历程
        2.3.2 汽轮机抽汽回热系统的热力平衡
        2.3.3 缸体壁面测温点布置
    2.4 本章小结
3 高中压内缸–紧固螺柱系统有限元建模
    3.1 引言
    3.2 高中压内缸–紧固螺柱的实体模型
        3.2.1 高中压内缸–螺柱系统的实体模型简化
        3.2.2 有限元模型的网格划分与接触设置
        3.2.3 螺柱材料的双线性硬化模型
    3.3 高中压内缸的热边界条件确定
        3.3.1 热力参数的近似计算
        3.3.2 对流换热系数经验公式
        3.3.3 蒸气性能参数的计算程序
    3.4 本章小结
4 高中压内缸–螺柱系统的瞬态温度场分析
    4.1 引言
    4.2 典型服役工况下汽缸瞬态温度场分析
    4.3 典型服役工况下螺柱瞬态温度场分析
    4.4 瞬态温度场模拟结果与测点值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高中压内缸–螺柱系统的热–力耦合应力场分析
    5.1 引言
    5.2 位移约束条件
    5.3 载荷施加方式
        5.3.1 机械载荷
        5.3.2 热载荷
    5.4 汽缸–螺柱系统的耦合应力场分析
        5.4.1 预紧状态
        5.4.2 启动工况
        5.4.3 660 MW稳态工况
        5.4.4 330 MW低负荷工况
    5.5 子模型中螺柱局部应力分析
        5.5.1 边界条件导入
        5.5.2 子模型边界合理性验证
        5.5.3 基于子模型的螺纹牙局部应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高中压内缸–紧固螺柱系统的服役安全性初步研究
    6.1 引言
    6.2 紧固螺柱强度分析
    6.3 汽缸中分面密封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6)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机理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扭振故障机理及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2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3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监测与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汽轮发电机组典型冲击类扭振
        2.2.1 电力系统短路引起的机组扭振
        2.2.2 非同期并列引起的机组扭振
    2.3 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
        2.3.1 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谐振
        2.3.2 装置及其他扰动引起的次同步振荡
    2.4 汽轮发电机组系统阻尼特性分析
        2.4.1 机械子系统阻尼特性
        2.4.2 电气子系统阻尼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电网耦合下汽轮发电机组扭振时域仿真
    3.1 引言
    3.2 基于多段集中质量模型的扭振联合仿真
        3.2.1 多段集中质量模型扭振动力学计算
        3.2.2 联合仿真思路和实现方法
        3.2.3 仿真案例
    3.3 基于轴系解耦降阶模型的扭振联合仿真
        3.3.1 联合仿真思路及实现方法
        3.3.2 仿真案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安全性分析
    4.1 引言
    4.2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响应计算
        4.2.1 危险截面确定
        4.2.2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应力计算
        4.2.3 扭振作用下叶片应力计算
    4.3 扭振作用下联轴器结构应力分析
    4.4 轴系扭转疲劳损伤评价
        4.4.1 转子疲劳-寿命曲线拟合
        4.4.2 转子疲劳寿命曲线修正
        4.4.3 轴系疲劳损伤累积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监测与保护系统开发
    5.1 引言
    5.2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监测系统设计
        5.2.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5.2.2 系统总体架构
        5.2.3 扭振信号采集功能设计
        5.2.4 扭振安全分析功能设计
    5.3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监测系统工程应用
    5.4 汽轮发电机组扭振保护系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7)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轮机热力系统及冷端优化研究
        1.2.2 真空严密性研究及存在问题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特点及热力性能指标分析
    2.1 火力发电生产流程简介
    2.2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简介
        2.2.1 西门子机组各系统组成及特点
        2.2.2 冷端系统运行方式及设备特点
    2.3 汽轮机热力性能指标
        2.3.1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热力参数
    2.4 真空变化对汽轮机功率的影响
        2.4.1 理论计算模型
        2.4.2 微增出力试验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优化方案设计及比较分析
    3.1 真空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3.1.1 真空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3.1.2 胶球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3.1.3 真空系统优化提出背景
    3.2 加装蒸汽喷射系统可行性研究
        3.2.1 三级无源蒸汽喷射真空系统方案
        3.2.2 改造原理和技术特点
        3.2.3 经济性分析
        3.2.4 与罗茨真空泵改造效果对比
        3.2.5 综合评价
    3.3 凝汽器加装在线清洗装置可行性研究
        3.3.1 在线清洗装置改造方案简介
        3.3.2 设备技术特点
        3.3.3 改造效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真空系统影响因素及查漏分析
    4.1 火电机组真空系统
        4.1.1 真空系统相关概念
        4.1.2 真空系统主要设备组成及其功能
        4.1.3 凝汽器真空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
    4.2 真空影响因素及严密性试验研究
        4.2.1 真空影响因素数学模型
        4.2.2 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的计算
        4.2.3 凝汽器严密性研究
        4.2.4 真空严密性试验方法
    4.3 真空系统查漏方法分析
        4.3.1 凝汽器灌水查漏法
        4.3.2 打压法
        4.3.3 氦质谱检漏法
        4.3.4 超声波检漏法
        4.3.5 真空系统查漏范围
    4.4 结合某电厂真空系统查漏工作的分析研究
        4.4.1 某电厂真空系统存在问题
        4.4.2 原因分析及排查过程
        4.4.3 真空系统常规排查
        4.4.4 工况对比及汽轮机结构分析
        4.4.5 处理方法及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核电站汽轮机快冷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核电与火电快冷不同点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快冷方案设计
    2.1 汽轮机结构分析
    2.2 自然冷却分析
    2.3 快冷方案选择
        2.3.1 快冷方式的研究分析
        2.3.2 冷却介质的对比分析
        2.3.3 介质的流动方向
        2.3.4 冷却方案确定
    2.4 快冷安全准则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机转子模型分析
    3.1 转子模型假设
        3.1.1 转子结构假设
        3.1.2 能量传递过程假设
    3.2 转子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3.2.1 转子温度场模型
        3.2.2 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3.3 转子热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3.3.1 转子应力场模型
        3.3.2 热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
    3.4 有限元方法分析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转子快冷过程仿真计算
    4.1 快冷模型参数计算
        4.1.1 安全准则相关参数计算
        4.1.2 快冷重要参数计算
    4.2 建模及前处理
    4.3 仿真计算及分析
        4.3.1 温度变化分析
        4.3.2 应力变化分析
        4.3.3 快冷方案优化调整
        4.3.4 转子寿命损耗分析
        4.3.5 胀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快冷试验与分析
    5.1 资源准备
        5.1.1 空气压缩机
        5.1.2 快冷装置
        5.1.3 快冷堵头
    5.2 现场投运
        5.2.1 投运先决条件
        5.2.2 主要参数监测
    5.3 实施分析与总结
        5.3.1 实施流程
        5.3.2 分析与总结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对防止低压内缸中分面漏汽措施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漏汽的部位
2 1#内缸中分面应力分析
3 1#内缸中分面法兰螺栓紧力的校核
    3.1 汽缸的开启力矩MQ
    3.2 法兰螺栓的密封力矩ML
4 漏汽原因分析
5 结 论
    1) 因国产引进型300
    2) 针对上述原因引起的漏汽, 其应对措施是:

(10)600MW亚临界发电机组汽轮机节能优化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工程背景
        1.1.1 我国的能源资源结构情况
        1.1.2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情况
        1.1.3 节能的意义(电力可持续发展)
    1.2 国内外对于热力发电厂汽轮机系统节能研究现状
    1.3 本次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以及结果预测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火力发电厂热经济性评价
    2.1 火力发电厂热经济性评价的方法
    2.2 火力发电厂热经济性的主要指标
        2.2.1 凝汽式汽轮机的绝对内效率ηi (正、方平衡法计算)
        2.2.2 凝汽式汽轮机的热耗Q 0 和热耗率q 0
        2.2.3 煤耗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600MW亚临界汽轮机构造与控制系统
    3.1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3.2 600MW亚临界汽轮机的结构特点
        3.2.1 结构概述
        3.2.2 主要热力设计参数
    3.3 汽轮机控制系统
        3.3.1 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
        3.3.2 汽轮机进汽阀控制方式
        3.3.3 汽轮机运行方式
        3.3.4 目前2 号汽轮机的运行情况介绍及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节能优化试验研究
    4.1 试验对象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4.2 试验方法
    4.3 现场试验测点的布置情况及使用仪器
        4.3.1 试验测点的布置情况
        4.3.2 试验数据测量方法及使用仪器
    4.4 试验工况
        4.4.1 定压
        4.4.2 三阀滑压
        4.4.3 两阀滑压
        4.4.4 复合滑压
    4.5 试验过程
    4.6 试验结果计算与分析评价
        4.6.1 试验原始数据
        4.6.2 试验原始数据的处理与计算
        4.6.3 试验结果
        4.6.4 试验结果的分析评价
        4.6.4.1 各种运行方式经济性比较
        4.6.4.2 热耗和负荷的关系
        4.6.4.3 供电煤耗和负荷的关系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600MW汽轮机不同负荷下高压缸法兰螺栓密封应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汽轮机转静子组件稳态运行安全分析[D]. 张博.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汽轮机高温紧固螺栓材料的老化与寿命研究[D]. 刘润飞.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3]某联合循环汽轮机高中压缸-螺栓系统有限元建模与多场耦合应力分析[D]. 黄超. 浙江大学, 2020(02)
  • [4]660MW汽轮机高中压模块灵活性调峰能力提升研究[D]. 王家鋆.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2020(08)
  • [5]660MW汽轮机高中压内缸-螺柱系统的热-力耦合应力分析与安全性评估[D]. 陈腊梅. 浙江大学, 2019(04)
  • [6]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机理及安全性分析[D]. 赵鹏程.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7]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D]. 戴云. 东南大学, 2019(06)
  • [8]核电站汽轮机快冷技术研究及应用[D]. 刘德金.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9]对防止低压内缸中分面漏汽措施的探索[J]. 肖增弘,王强,孟召军,王中利.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0]600MW亚临界发电机组汽轮机节能优化试验研究[D]. 李岸然.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标签:;  ;  ;  ;  ;  

600MW汽轮机不同载荷下高压缸法兰螺栓密封应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