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沙梁小学 266736
前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危险。”可见,德育对国家建设、个人成才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然而,德育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渗透。
语文作为工具性、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较之其他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生无时不再通过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字、光彩照人的形象、丰富多彩的场景、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经历着美与丑、是与非的审美情感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教育。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怎样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全面计划,成竹在胸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在语文教材中,除了一个个互不联系的字、词等,成篇之文中往往即使是一个单独看来只有语法意义或逻辑意义的虚词、句式、标点、辞格等表现形式,只要入文,就大多或强或弱、或明或隐地带上了思想情感的痕迹。
怎样把这些零散的词、句串成明亮的情感链条呢?
老师首先要做到全面计划,才能成竹在胸。做任何一件事都应当事先有计划。德育渗透同其他工作一样,也需要制定科学计划,以保证顺利进行。
比如一篇课文,决非仅仅是一个渗透点,要研究德育教学大纲,从整体上把握学段、学年、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德育渗透计划,把德育渗透真正当作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做到全面计划,才能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语文教师要利用课文渗透德育,必须自己先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并结合课文教学的具体环节将德育因素紧密、合理、科学、自然地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根据语文自身内容,经过仔细分析筛选,可以认定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而要完成德育渗透目标,关键是通过具体的词句做到真正理解。
一册书,渗透点更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方面,当然为教师选择渗透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另一方面,若处理不好,也往往导致德育目标散乱无序,不能达到渗透效果。因而做到全面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现举例九年义务教育第十一册中教育的渗透点:
反映祖国壮丽山河和人民勤劳智慧的课文有《长城》、《桂林山水》。
对学生进行革命纪律教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课文有《我的战友邱少云》、《凡卡》、《金色的鱼钩》。
对学生进行革命教育的课文有《狱中联欢》、《开国大典》、《小英雄雨来》等课文。
教师要找准思想教育的点,将分散的活力对准同一目标形成攻击的合力,必将大大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比如,根据课文教“桂林山水”一课,教师通过漓江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比较,让学生体会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通过优美词语如“山水相映”、“云雾迷蒙”、“绿树红花”、“竹筏小舟”、“连绵不断的画卷”等等,让学生真正体会出桂林山水那如诗如画的境界,如临其境般地享受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乐趣。要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切入口,逐渐把学生带入其境,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鼓舞。这样做,就可以使德育工作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寓情于境,把握实际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透过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必须利用当时背景,针对实际情况,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长城》一课,它的思想教育渗透点无疑是反映了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壮观令世界各国人民叹服,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那么,为什么它会成为历史奇迹呢?这就要结合当时背景来体会。那时候,没有火车,没有起重机,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双手建起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这怎能不是一项伟大的奇迹呢?所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渗透德育建设,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进行纪律教育的同时,还要针对实际情况渗透。当时,邱少云所在连队担负着重要的潜伏任务,他们的隐蔽地点离敌人很近,稍微一动就会暴露目标。当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时,他如果稍微一动,整个潜伏部队就会被发觉,整个战斗计划就会落空。因此,为了整个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不愧为自觉遵守纪律的模范。在学生认识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之后,再来看邱少云的行动,便会真切体会到他思想境界的崇高。
当然,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不能在每课中都面面俱到,那样反而效果不佳。只有找准突破口,才能稳而有效。
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学习语言、理解文字的过程,更是一个陶冶情操、渗透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但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各式各样,我所谈的几点仅是本人的浅见,仅供同行参考。
论文作者:綦崇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德育论文; 课文论文; 思想教育论文; 计划论文; 是一个论文; 效果论文; 就会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