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比较研究_邓小平理论论文

毛泽东和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比较研究_邓小平理论论文

毛泽东与邓小平统战思想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统战论文,思想论文,毛泽东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在解放运动中实现自身团结统一和争取联合广大同盟军的一个重大战略和策略。毛泽东和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紧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新问题,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原则。本文试对毛泽东、邓小平的统战思想作同异比较,旨在揭示两者在统战思想及其实践上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一、毛泽东的统战思想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统战理论与实践,有以下主要内容和特征。

(一)必须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领导权。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既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经验。历史证明,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集中表现在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它决定着革命和建设走哪一条道路,采取哪一种方法,这是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命运与前途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曾深刻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

(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57页。)因此,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二)必须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必须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必须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有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农民和其它劳动者的联盟;另一个是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在这两个联盟中,前者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他对革命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到九十。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8页。)由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也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与此同时,工人阶级还必须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结成联盟,这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包括一部分可以联合的大资产阶级。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有了强大而巩固的工农联盟,才会有强大而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当然,尽最大可能去扩大第二个联盟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壮大自己,孤立敌人,这样反过来又能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

(三)根据不同时期革命发展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确立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其主要形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蒋介石国民党叛变革命,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破裂,而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以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作为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促进下,建立了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以共产党为实际领导者的党派之间的政治联盟。由于始终没有统一的合作纲领,因此,也就没有形成合作的具体组织形式。在解放战争期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新的政治协商会议为其组织形式。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组织形式。

(四)根据不同时期革命形势发展需要,确立相应的统一战线任务。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各革命阶级、阶层、派别、集团、政党、爱国人士等,尽力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结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奋斗。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时期,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也转变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总任务,是要在实现共同纲领、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为稳步的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注:李维汉:《统一战线问题与民族问题》,第2版,第四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统一战线的内容、任务等发生重大变化。1956年3月,全国第五次统战工作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是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而奋斗。

二、邓小平统战思想与毛泽东统战思想之比较

作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统战思想,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一)邓小平统战思想与毛泽东统战思想的一致性和继承性。

1.对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二者都进行深刻阐述。

毛泽东、邓小平都特别强调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就把统一战线作为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法宝。”(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0页。)把统一战线提高到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的战略地位,认定“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13页。)同时,毛泽东把建设统一战线看作是“革命的根本政策”,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在全国胜利前夕,他进一步指出:“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这就是“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经验。”(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2页。)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仍强调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他一再强调,为了孤立和打击当前的敌人,就要把人民中间不满意我们的人变成拥护我们的人。要求全党必须“认真的、谨慎地做好统战工作”,(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3页。)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重视和坚持运用统一战线这一传统法宝,并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建国初期,邓小平就强调全党重视做统一战线工作。他指出:“在历史上,统一战线是决定革命胜利的三大因素之一。没有统一战线工作,任何一件事都是办不好的。”实际上统战工作是我们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一部分,是要贯彻到底的。(注:《邓小平文选》(1938-1965年),第174-175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坚持其一贯主张,进一步明确“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发展阶段。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缩小,而是应该扩大。”(注:《邓小平论统一战线》,第163页。)他又根据新时期的任务和特点,强调“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73页。)

2.实事求是是二者统战思想的基石。

在毛泽东、邓小平统战思想的一系列论述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根据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科学的解决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任务、策略原则等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思想。邓小平根据新时期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的根本变化,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把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这一转移本身就是实事求是在统一战线领域的具体运用。关于多党合作问题,邓小平根据我国社会各阶层发生的变化,指出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已经成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和人民团体,成为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这个表达充分考虑了我国具体历史和现实条件,对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做了实事求是的估计。特别是“一国两制”理论,就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上的。统一祖国既要收回近百年来一直沦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主权,又要将与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台湾归回祖国,牵扯到复杂的国际国内关系,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任务。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必然要有一个正确的科学出发点。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个构想,首先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出发的。尊重事实,尊重实际,就是要尊重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思,显示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和现实主义的博大胸怀。

3.在统一战线的策略上,二者都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的原则。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桥梁。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邓小平都十分重视制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毛泽东统战思想中的关于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等一系列思想,在邓小平的统战思想中都有具体的阐述,体现了两位领导人的思想理论相映生辉、相得益彰。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多党合作发展而来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毛泽东首倡,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政策。毛泽东认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790页。)邓小平重新恢复了“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多党合作制度,从我国社会政治制度的高度说明多党合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注:《邓小平论统一战线》,第165页。)同时他还强调我国多党合作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他说:“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31页。)邓小平根据国内阶级关系和党派性质的根本变化,重申了毛泽东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又加上“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把这十六字作为处理新时期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准则。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对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各族人民团结,将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邓小平对毛泽东统战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1.科学阐明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明确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

1979年6月,邓小平在五届政协第二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71页。)邓小平的这个论断,是建立在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基础上的。他说:“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已经大大加强”;“我国农民已经是……集体农民”;“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各民主党派……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不断提高,……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71-172页。)邓小平的这个分析,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理论基础。1980年8月,邓小平在五届政协第三次会议上提出:“我国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他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础上更加发展了”。(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83页。)这里,邓小平提出两个范围的联盟问题,即大陆上以拥护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和大陆以外以爱国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这两个联盟构成统一战线的整体,第一个范围的联盟是主体。大陆范围的联盟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大陆范围外的联盟里,只要爱国,赞成祖国统一,都要争取团结,这样,就可以团结更多的人,这对于统一祖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会增强力量。提出爱国统一战线,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的爱国统一战线,既坚持了原则,又照顾到海外爱国人士的情况,体现了我党策略的灵活性。

爱国统一战线的提出,在理论上也是一个新贡献。过去沿用的提法是“革命统一战线”,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新的情况,使用了“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提法,后来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进一步改为“爱国统一战线”。这一提法的改变,意义重大。使统一战线工作向国内外领域扩展,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更能团结更广泛的人,以加强统一战线的力量。

2.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思。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情况出发,用和平方法解决祖国统一的一个创造性的战略构思。这一构思具有丰富内涵: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的局面。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行使地方政府的权利,除在外交、国防等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一国两制”这一史无前例的战略构思,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也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开辟了广阔的领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邓小平对我党统一战线思想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总之,毛泽东、邓小平的统战思想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统战理论,这对于当前维护我国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  ;  ;  ;  ;  ;  ;  ;  ;  

毛泽东和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比较研究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