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誉美医院急诊科 四川成都 610051)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48例功能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精神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焦虑和/或抑郁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具有促进性的作用;SAS、SDS评分越高,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越重。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066-02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Liu Bo.
Emergency Department,Chengdu Yu Mei hospital, Chengdu, Sichuan 61005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Methods 48 cases of functional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48 cases of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and the SAS score, SDS score and mental st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AS score, SDS score, anxiety and / or depres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Psychosocial factor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The higher the SAS and SDS scores, the more severe symptoms of dyspepsia in FD patients.
【Key words】Functional dyspepsia; Psychosocial factors; Correlation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在胃肠科门诊患者中约占50%[1]。临床调查表明,FD患者通常存在个体精神心理因素的异常,抑郁、焦虑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及消化道溃疡患者,但目前仍未阐明精神因素的相关发病机制[2]。本研究为探讨康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对我院既往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4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体检中心、消化内科、神经内科4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所有患者满足罗马Ⅲ诊断标准[3]:(1)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早饱症状之一或多种,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病程超过6个月,近3个月症状持续);(2)上述症状经排便后不能缓解;(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1)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各种器质性疾病如消化道溃疡、胃癌等;(2)各种肝胆胰腺疾病;(3)有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上述消化道症状如糖尿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肾病、精神神经性疾病;(4)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症状,如非甾体抗炎药;(5)其他功能性肠病或动力障碍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27例,年龄16~43岁,平均年龄(21.5±4.6)岁,病程2.3~6.8年,平均(3.6±1.3)年;对照组健康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17~40岁,平均(22.8±3.9)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配合本研究护理。
1.2 方法
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停用可影响其胃肠动力、胃酸分泌及精神状态的药物至少7d。精神心理状态评定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表格由两组受试者自行填写,评定过程不受他人影响。本研究中,先由医生对受试者解释说明两个量表的每条问题的含义及填写方法,再由受试者自行填写,然后由同一评定者对答卷进行评分和核对,若出现疑问或矛盾之处则由评定者仔细询问受试者后加以校正。填表结束后由精神心理科医师对两组受试者的量表进行统计评定。
1.2.1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所有患者的焦虑倾向,SAS评分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表中共有20个项目,采取四级评分法,“1”表示没有或很少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有。SAS的统计指标为总分,将20个项目的各项得分相加,即得粗分;再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其整数部份,得到标准分。
1.2.2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所有患者的抑郁倾向,SDS评分能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表中有20个项目,对于正向的评分题,依次评为1、2、3、4分;对于反向的评分题则评为4、3、2、1分。待评定结束后,把20个项目中的各项分数相加,即得粗分,然后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
1.3 观察指标
SAS评分结果按照中国的常模结果,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按照中国的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统计两组受试者中焦虑人数、抑郁人数及焦虑和/或抑郁人数。
1.4 统学分析
采用IBM公司SPSS19.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两组精神心理状况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SAS评分与SDS评分等计量资料(x-±s)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为统计学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的比较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对其研究发现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胃肠动力功能障碍,包括胃排空的延迟以及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性失衡;(2)内脏神经感觉过敏:研究表明FD患者的胃的感觉容量显著低于健康人;(3)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尤其见于有早饱症状的患者;(4)精神心理以及社会因素:FD患者中不仅焦虑积分、抑郁积分明显高于健康人,且应急事件的发生频率也高于健康人群[4]。目前尚未能阐明精神心理因素确切的致病机制。近年来,脑-肠轴概念的提出为研究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奠定了理论基础。精神心理异常因素可通过脑-肠轴,破坏边缘系统和下丘脑之间的平衡,使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张力和环形肌收缩力降低,导致胃收缩和传导速度减慢,抑制胃肠动力,导致胃肠功能障碍[5]。由于FD患者中焦虑、抑郁人群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及应对态度,往往把由焦虑、抑郁、紧张、疲劳等状态下引起的不适的感受认为器质性疾病,不断强化自身“患者”的角色,反复就医,产生不良暗示,进一步加重原有消化不良症状,从而形成恶性循环[6]。
应用心理干预及抗抑郁焦虑治疗缓解FD患者的症状及减少症状的发作频率具有一定的效果,表明精神心理因素在FD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比起单纯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对具有顽固症状的FD患者具有较好的长期效果,认知疗法可有效的控制焦虑和抑郁症状,并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复发,改善生活治疗,节约医疗费用[7]。抗抑郁药物对于FD合并有抑郁、紧张、睡眠障碍患者具有一定的作用。有研究报道,在FD患者接受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失败后,阿米替林比起安慰剂能更好的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8]。
本文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48例功能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精神心理状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焦虑和/或抑郁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具有促进性的作用;SAS、SDS评分越高,FD患者消化不良症状越重。综上所述,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相关性,且谨慎心理因素越严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及发生次数亦增加。
【参考文献】
[1]郭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7,21(10):1764-1767.
[2]左国文,梁列新,黄丹,等.南宁市大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5,44(08):1334-1336.
[3]赵卡冰,杨云生.罗马Ⅱ与罗马Ⅲ诊断标准的比较与体会[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01):3-5.
[4]张维,张琍,刘卓然.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5,43(05):566-569.
[5]杨昌妮,刘纯伦.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44(15):2129-2131.
[6]何萍.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7(07):147-148.
[7]汪龙德,毛兰芳,杜晓娟,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01):84-90.
[8]孙年霞.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39(05):896-898.
论文作者:刘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9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不良论文; 功能论文; 评分论文; 精神论文; 焦虑论文; 症状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