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人民医院 湖南湘西 416700
摘要:目的:对常规抗心衰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抗心衰药物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分析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5%)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77.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抗心衰药物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常规抗心衰药物;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因为多种病因引起的患者心脏病较为严重的阶段,多存在喘息、呼吸较为困难与水肿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本文对常规抗心衰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相关的研究及探讨,所研究的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为27~69岁,平均年龄为(44.7±5.1)岁,其中,存在冠心病级心衰的患者有23例,存在扩张型的心肌病的患者有17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进行分级显示,NYHA Ⅱ级患者有9例,NYHA Ⅲ级患者有21例,NYHA IV级患者有10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患者的年龄为26~67岁,平均年龄为(44.9±5.2)岁,其中,存在冠心病级心衰的患者有24例,存在扩张型的心肌病的患者有16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进行分级显示,NYHA Ⅱ级患者有10例,NYHA Ⅲ级患者有22例,NYHA IV级患者有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程、病情等方面基本相似(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组间的相关数据均可进行比较及分析。
1.2 方法
对对照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抗心衰药物的治疗,使用强心苷类的药物、利尿药与扩张血管的药物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抗心衰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对患者患者开始时每天给予2次6.25mg的倍他乐克,然后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与药物耐受的情况,对药物的剂量进行调整,控制在12.5~50mg之间。
分析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等临床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其中,临床疗效的评估方法是,显效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相关表现症状均已消失,患者的心功能级别上升Ⅱ级;有效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相关表现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的心功能级别上升I级;无效为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相关表现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患者的心功能级别也没有上升。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的软件(SPSS19.0)分析本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按照t检验的方式实施相关的检验,并应用χ2检验的方法对于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进行检查,若P<0.05则表示组间的相关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治疗之后,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的明显,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而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另外,两组心力衰竭患者用药期间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详细情况如表2所示。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
3 讨论
多数的心力衰竭患者是因自身原性的心肌肌原纤维的收缩功能出现一定的障碍或发生心脏病等所引起的,临床上对心力衰竭患者常进行常规抗心衰功效的药物治疗,可有效延缓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展,并积极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3]。
倍他乐克是一种β1受体的阻断剂,可以选择性的阻断β1受体,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收缩力具有抑制的作用,使心力衰竭患者房室之间的传导时间得到延缓,可避免儿茶酚胺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代谢产生损伤,并有效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明显提高患者心肌的顺应性,使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张力得以下降,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舒张的相关功能进行改善,而且,常规抗心衰药物联合B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更佳[4-5]。
本研究显示,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临床相关治疗之后,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两组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说明常规抗心衰药物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好,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帆.β-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附44例临床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34-35.
[2]张洪霞,李文杰.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心舒1号治疗心力衰竭88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5):159-160.
[3]刘志,华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4):447-448.
[4]李露.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2,41(17):1768-1771.
[5]刘初.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2):102-102,103.
论文作者:田小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阻滞剂论文; 心衰论文; 受体论文; 药物论文; 常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