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娟 四川省苍溪县陵江第一幼儿园 628465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任何时代的儿童都是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他们是真善美的榜样。人生来是善的,这是卢梭的伟大言论,而这言论如金石一般是不可动摇的真理。”孩子纯洁得就像一张白色的画布,如何在这画布上绘出绚丽的风景,这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和梦想。素质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旨在“培养新型的智力、另类的思维,以决定人与周围环境迅速变化的现实世界在经济、技术、社会和信息等方面的关系的教育”,“它是有针对性的、由教育系统来实施的活动,其目的是在创造。它要求发扬全人类的和祖国的传统美德,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在生活道路、道德、公民权利以及职业成就诸方面创造条件以实现自我”。苏联时期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走过的35年教育生涯中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验和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具有强烈人文关怀和责任关照精神的教育思想。他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理论和公民教育理论以及精心实验而成的施教模式,都是世界教育宝库中的瑰宝。他的公民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具有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的素质教育思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他看来,学生就是一个公民,作为现在的和未来的公民,就应该按照其年龄和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其应有的公民品质,这些品质就构成了公民的精神文明素质。在儿童的生命之初,就种下“精神文明素质”的种子,具有重要的社会乃至历史意义。好的幼儿教育不在于教给孩子数多少数、背会几首唐诗,而是重在让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即让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自我管理、社交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好的幼儿教育要排除功利性和片面性,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发展可能及趋向,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才艺训练的同时,对孩子进行品行训练、习惯养成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幼儿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得到综合、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要做到爱孩子与严格要求孩子相统一
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但爱要有分寸、有原则,不要溺爱。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并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说谎,懂分享,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热爱生活等,让爱变成促进孩子进步的原动力。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
要让孩子从小做起,关心亲人,关心朋友,关心花草动物,关心大自然。著名教育家苏伯明曾经说过:“善良的情感是培养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任何良好的行为都产生于善良的情感。当前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在家庭中所处的环境是孤独的,而且很容易成为全家关注的重心、所有人围着他转的焦点。孩子受到过度的宠爱,在情感上只会获取,不会给予,因此我们强调家庭中的情感教育。
三、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习惯和作风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对人的终身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幼儿期属于塑造期,因而在幼儿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和家长应注重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帮助幼儿在学习上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遵守时间、积极主动、认真踏实等好品质;在生活上养成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积极锻炼身体的好作风。培养好的习惯和作风必须从小抓起,通过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将教育融汇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和活动中。
四、注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求同多求异少,追求标准答案,其弊端即容易使孩子缺乏创造力和缺少主见。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好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打破条条框框的约束,允许他“胡思乱想”,鼓励他天马行空,给孩子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如在语言领域《讲故事》活动中,让幼儿根据图画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讲故事,大胆想象故事情节,续编故事结尾等;在科学领域组织幼儿观察自然事物活动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让他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这样,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力、观察力、想象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五、让孩子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素质是在活动中获得并且形成的一种内在稳定的品质。活动是儿童发展的必由之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都是在做游戏的基础上进行的。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是学习,是一种潜在的学习,就是在自己的生长点上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家长和老师应该创造机会和条件,放手让孩子活动。如:及时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安全的游戏材料,创设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等,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六、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孩子的个体问题。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老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家长作为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是小环境的主要营造者,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意识,学习教育方法,获得有效经验,抓住生活点滴和细节中的教育机缘,使家庭教育达到有心而无痕的美妙境界。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深刻的思想革命。幼儿的素质教育不单是一个课堂的设计,也不单是一门课程的策划,它不是一种学校自我的活动,不是一个政策的决定;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底蕴,它需要沟通社会,它需要沟通历史,它需要一种对幼儿成长的所有环境的彻底的人文关怀和责任关注,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王义高 借鉴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遗产促进我国学生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1997,(5)。
论文作者:李晓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幼儿论文; 孩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家长论文; 公民论文; 都是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