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戴炜

水工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戴炜

粤水电建筑安装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省 511340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工建筑建设取得愈来愈大的成就,而其中水工建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功不可没。然而伴随着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基础设施施工技术不断进步的需求也是愈来愈大,尤其是在如今工业快速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背景下,人们对水能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数量更是逐年攀升,但随着其数量的增长,用于其修建的好的地基却渐渐减少。在这样的条件下,其基础设施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就成为时代要求,而作为基础施工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灌浆技术也就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水工建筑;基础灌浆;应用分析

1 水工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1)在水利建筑施工过程中,整个建筑受到较大的水的压力,而此时建筑内部产生的渗流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牢固程度,同时该工程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强度受水压的影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水工建筑的牢固性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对水工建筑施以基础灌浆技术的措施能够使整个水工建筑建立在结实的地基之上,从而增强了整个水利工程承受水压的能力。

2)在实施水利工程时,若未及时对建筑基础进行防渗处理,水工建筑长时间在水流作用下出现塌陷的情况,进而使整个水工建筑出现塌陷的情况,一方面塌陷地区甚至还会引发交通问题及水患灾害,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另一方面则会破坏水工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发次生灾害,给本地建设造成难以挽救的灾害。

3)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基础的坚固程度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顺利施工及水利设施效果,而基础灌浆技术直接决定了建筑基础的坚固水平。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建设投资高,若建筑基础稍有差错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样对水资源的开发更是陷入困境,严重影响整个生态效益的体现,因此,还要加强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研究,以增加其基础建筑的使用时间。

2 水工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2.1 混凝土裂缝灌浆技术

混凝土裂缝灌浆技术有两种:水泥灌浆法和化学灌浆法。化学灌浆广泛应用于普通混凝土裂缝的灌浆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灌浆和宽混凝土裂缝灌浆通常采用水泥灌浆。化学灌浆转化为不含固体颗粒的料浆的化学材料,使用灌浆设备,将被填充到裂缝或孔隙中的扩散处,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以凝胶或固体,实现提高灌入底层能力或防渗能力。我国化学灌浆技术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更具活力、无公害、耐久性好、适应工程各种苛刻要求且价格低廉的化学灌浆浆材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化学灌浆技术、改进和提高化学灌浆设备、仪器生产的定型化、系列化,以及化学灌浆产业的现代化等是近期的发展方向。

2.2 固结灌浆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将熔岩地区的地质进行巩固加强,同时减少渗透水性,如果地质环境允许,可以在拟建大坝的基础范围及其下游部分应力条件复杂的区域布置灌浆孔洞;如果坝体过高,可以全局范围进行灌浆孔洞的布置,灌浆深度一般为5~9米,也有达到16~35米的超深孔洞;这些孔洞都是采用群控清洗和灌浆施工工艺。对于固结灌浆来说,它较适用于较厚的坝体,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熔岩地基的浆液外溢,同时这种灌浆方法的管家压力很大,能够增强灌浆的品质;此外这种灌浆是将熔岩地基和坝体当成一体来考虑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高压旋喷灌浆技术

高压旋喷相对于高压水泥泥浆技术来说较为复杂,其主要使用钻机,将带有特殊喷嘴灌浆管钻到土壤中的指定位置,这种特殊喷嘴位于钻杆的底部,通过连接高压脉冲泵,就可以从喷嘴高速喷射水泥浆,水泥浆进入土层,凭借在高速旋转下流体的冲击力切割土壤,对土层进行破坏。此时,需要保持对钻杆的匀速旋转,同时慢慢提升,使水泥浆和土壤充分混合。待水泥浆和土体的混合物粘合并坚固化后,会形成具有稳定强度的旋喷桩,这种旋喷桩的强度较大,可以用作水工建筑的地基。

2.4 深层岩溶基础灌浆技术

深层岩溶是指深度超过50m的岩溶地层,如果水工建筑需要在该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运用上述提到的高压旋喷灌浆技术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效果并不显著,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应根据施工需求制定其他施工方案。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对周围地层实施的灌浆施工促使泥浆在不断深入的进程中产生一定纵向的挤压力,如果这个挤压力持续增加,会加速岩溶与泥浆之间的结合,并在短时间内完成硬化,提高水工建筑的强度与抗渗透能力。

3 漏水情况中灌浆施工处理措施

3.1 膜袋灌浆处理技术

膜袋灌浆技术需选择耐磨性很好的薄膜袋,其主要材质为尼龙与聚丙烯的混合物。这种膜袋的最大好处是:水泥砂浆中的水分可以很好地排出,含水量可以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能够迅速干燥。使用这种膜袋,可以很好地保存集料,对集料起到很好的阻隔作用。同时,这种方法能够保证让水泥在地基之上保持较久时间,并且膜袋能够调整形状,可以更好地适合各种溶洞的特点。

3.2 材料填充处理技术

材料填充技术主要使用水泥、粗砾。在使用前,需要对粗砾的尺寸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选择,对粗砾按照大小依次排开。一般的水泥和砂满足不了水工建筑漏水严重区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是仅仅使用粗砾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形成很好的效果,需要用水泥对级配料进行冲灌,通过级配料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自然的反过滤层。级配料的灌入量没有具体的要求,需要根据当时的施工条件决定。如果填充级配料中某一级别的粗砾能够卡在缝隙处,能更进一步生成反过滤层,直到通道空间完整地被填充满。

3.3 基础固结相应的灌浆技术措施

固结灌浆法是加固基岩的强度和完整性并降低透水性的方法。如果基岩地质条件允许,在大坝和下游地区存在很大应力的位置进行灌浆孔的布置;而在地基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水平高度较大时,它必须完全灌浆,也包括部分大坝固结灌浆。灌浆孔深度一般较深。孔在平面上交错排列。通常采用孔冲和群孔灌浆。固结灌浆适用于厚度过大的水工建筑基础,可以防止灌浆出现在基岩表面,具有较强的灌浆压力,从而提高灌浆效果,同时考虑水工建筑基础。固结灌浆质量检验应采用波速或静态弹性模量测定方法。岩石波速或静弹性模量的改善程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固结灌浆质量检验也可采用单点水压试验法。检查孔数量不应少于灌浆总数。相应的地基加固灌浆技术能有效地加固基岩的硬度,降低水的渗透性,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基础内容。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基础位置或整个下游水利工程区,布置相应的灌孔,如果基础不能满足特定的施工条件,需要基础以及施工的整体部分完成相应的固灌具体操作。灌孔需控制在5~8m深度,最深约为40m,具体的灌孔需在平面内进行。可以使用群孔冲洗或者是采用群孔灌注的基本方式,完成灌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个水工建筑实际的施工建设对于相应的施工技术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的水工建筑基本都需要建立在整个河流区域中,建筑自身具有的稳固性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另外,水工建筑具有的防渗能力是对实际建筑进行检验的重要标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灌浆施工技术自身具有的基本效益,从而有效的保证建筑施工自身的质量,确保建筑完成以后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许厚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中特殊地层的灌浆方法[J].水力发电设计与施工,2012(09):111~112.

[2]吴景华,裴向军,董颜明.某电站大坝基础灌浆试验[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3(05):31~33.

论文作者:戴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  ;  ;  ;  ;  ;  ;  ;  

水工建筑基础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论文_戴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