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党派政治思想的历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党派论文,中国论文,政治思想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党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的民主党派大多是在20世纪30、40年代激烈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们是近代中国国情的产物,完全是中国式的党派。它们形成时的社会基础相当广泛,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阶层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还有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因此,不论从它们的组织成分还是从政治倾向上看,它们都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带有阶级联盟和统一战线的性质。它们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主要反映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利益与要求,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演变过程中特定时期的产物。因此,它们的政治思想的历史发展是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演变紧密相联的。
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其政治态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首先,在20世纪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组织自己的政党并领导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及其发动的辛亥革命,并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其次,孙中山在绝望中遇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中国国民党,使其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国共合作的形式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投入大革命的风暴。但是,在大革命的后期,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中国国民党堕落成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革命联盟。这时,民族资产阶级也附和了这个反革命联盟。最后,随着历史的前进,民族资产阶级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到他们跟随国民党蒋介石没有任何好处,给他们带来的政治、经济压迫、剥削的恶果却是十分严重的。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抗日民主运动日趋高涨,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逐步趋向中立,进而由中立逐步趋向革命。民主党派这个介于国民党、共产党两大党之间的阶级联盟正是民族资产阶级趋向中立,由中立趋向革命的这样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
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主张或赞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思想,又有同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愿彻底决裂和不赞成甚至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倾向;由于各民主党派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政党,“其组织成分又常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一直包含到进步分子”,“而其中政治倾向又从君主立宪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1〕。因此, 民主党派的政治思想发展在不同时期表现是不同的,是极其复杂的。但是,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条件下,民主党派的最基本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倾向,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势力的束缚,争得民族独立和民主制度,变贫穷、落后、分裂的国家为富强、先进、统一的国家。所以,反帝爱国、要求民主是各民主党派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也是一条红线贯穿于各个时期民主党派的政治思想之中。这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大体相符的。因而,各民主党派从成立时候起,就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争取团结下,能够靠拢共产党,同共产党合作,成为中国无产阶级直接或间接的同盟者。可见,尽管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不尽相同,然而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其主要倾向是革命的。30年代中期,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期,它们坚决反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站出来为团结御侮、抗日救亡大声疾呼,掀起了救国运动。全面抗战爆发后,它们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妥协、分裂、倒退,主张以民主团结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坚决主张将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并以争取民主为工作的中心。抗日战争胜利后,它们提出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同中国共产党一起为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方针,争取和平民主而奋斗,主张实行民主政治,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当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以后,它们同情、支持和参加了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运动,并坚决抵制国民党的非法的“制宪国大”和所谓的政府改组。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和“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口号的提出,它们公开宣告反对美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和蒋介石反动政府,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由中间路线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一边。它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新政协,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各自的力量。新中国建立后,各民主党派都将《中国人民政协共同纲领》和政协章程的总纲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采取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建国初期,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思想改造和“三反”、“五反”等运动中,它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带领自己的成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时事政治理论,进行自我改造,大大提高了思想觉悟,割断了同封建主义的某些联系,划清了民主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界限,跟上了时代步伐。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各民主党派又积极参加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帮助各自的成员和所联系的阶级、阶层的人们提高认识,解除疑虑,协助中国共产党在他们中培养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骨干分子,并以成员的实际行动引导和带动所联系的阶级、阶层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割断了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关系,划清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限,逐步走上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道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毛泽东同志及时总结了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经验,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各民主党派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热情,积极拥护“八字”方针。它们分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或者中央会议,总结工作、修改章程,采取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有的民主党派的代表大会还提出了“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口号。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各民主党派能正确对待斗争中的扩大化错误,坚持长期共同战斗中形成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它们在反右派斗争后仍继续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1959年到1961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采取“神仙会”的方式,对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对于保持全国局势稳定和较快地克服暂时困难,作出了可贵的努力。“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一道经受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残酷迫害的考验,没有动摇对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国内阶级状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在大陆范围内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整体已经消灭,民主党派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2〕。它们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合作方针,拥护1989年12月30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拥护“一国两制”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带领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人们主动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参政议政,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时代的变化。这样,我国的民主党派也就走上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纵观各民主党派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它们的政治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从未停留在某个阶段,这种发展又是基本上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相一致,是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当然,无可讳言,民主党派由于原来社会基础的局限,作为一种阶级的联盟,内部是不可能没有意见分歧和政治路线斗争的;它们的政治思想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同自身内部的某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且逐步克服这些错误倾向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锻炼改造的过程,不断地克服从旧社会带来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的过程。例如: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旧政协和国共和谈期间,主要是克服某些被抗日浪潮卷进去的封建买办阶级的失意政客所代表的投靠国民党的反动倾向,通过政治思想上的斗争肃清他们的恶劣影响并在组织上把他们从民主阵营中清除出去。在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以后的一段时间,主要是克服某些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所鼓吹的“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实质上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1948年,在人民革命战争不断胜利发展和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形势下,主要克服当时极少数右翼代表人物想使革命中途妥协,不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错误倾向。各民主党派在同这些错误倾向进行斗争和克服这些错误倾向中,坚持和发展了同共产党共同奋斗的正确政治方向,随着革命发展而不断前进。可见,在民主党派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有矛盾有斗争是正常现象,今后也还会有。因为,当前在我国社会一定范围内仍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也还会有所反映和影响;国际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推行“和平演变”的斗争,对我国的影响也将是长期的、严峻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消极的东西也会进入我国,在人们的思想中引起混乱。所以,各民主党派还应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成员和所联系的人们不断前进。
可见,要全面、正确了解中国民主党派政治思想的历史发展,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统一的方法,必须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必须认真、全面的评价民族资产阶级及各民主党派的政治思想,不能简单化。要防止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当看到它们的政治思想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不同于中国共产党的政纲时,就把它们说成完全的反动;另一种是当看到它们的政治主张同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某种一致时,就认为二者完全没有区别,这是需要十分注意的问题。
由此可见,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民主党派政治思想的历史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是可以使人们对各民主党派在不同时期对于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内容的理论和主张及争论、斗争有个基本了解,从而给它以客观、科学的评价;二是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水平,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三是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各民主党派在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是如何不断克服它们的两面性中消极、动摇的一面,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从而坚定地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一面的;四是可以使人们更加理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正确、伟大,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有利于继续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五是有助于总结各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经验,认识和剖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民主党派出现的一些思想倾向,以利于其加强自身建设,有利于其更健康发展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更好地发挥作用。
注释:
〔1〕《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 第285页。
〔2〕《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第1 版,第172页。
标签:政治论文; 民族资产阶级论文; 中国民主党派论文; 政治倾向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抗日战争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蒋介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