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逐渐使其规范化与制度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要素,而工程质量的好坏将关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是目前提高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建筑行业综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发展
导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与地位,其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建筑工程质量一直都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建成后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者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1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永恒的主题,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是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核心。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各种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相继出台和实施,质量监督管理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深化监督机构改革,促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同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遏制恶性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促进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 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政策、法规尚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然而,由于政策、法规尚不完善,变动周期相对比较短,变动范围也较大,缺乏一贯性。一种情况是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于如何处罚施工企业的不良行为,所参照的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往往会有一个较大的差别,处罚依据不能做到适度可行。另外,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快速发展,质量监管中相应的新标准、新规范还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出台,往往会出现质量监督标准跟不上形势的变化。
2.2 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机构的相应定位不明确。
质量监管机构的性质、监督方式、监督内容还需要再做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监管机构的监督工作时常会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混淆。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自己履行质量监督管理责任,也可以委托具有质量监管资质的机构代为执行,这样就会出现监督机构是政府行政执法单位还是专业技术部门,监督人员是政府雇员还是专业技术执业人员等定位问题。
2.3 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相应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综合素质表现的参差不齐,主要是:监管人员素质不高、监管行为不规范、监管工作不准确、把关不严格等四个方面。在现有的质监人员中,更多的会发现人才结构有一定的缺陷,众多监管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相对较少,而对于一些新进入的质检人员则缺乏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经验,大多数质检工作者所受的高等教育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2.4 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形式较为单一。
在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用巡回监督,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便进行处罚的单一处理模式。特别是在现今条件下,由于一些能够有效保证工程质量的市场手段没有很好地完全建立起来,造成了在质量管理方面建设方和施工企业对政府有一种较强的依赖性,缺少一种自觉提高质量的积极性。
3建设工程企业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与发展
3.1 建立建设市场管理模式,增强工程质量管理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建在促进建设市场的管理过程中,还应从更广的层面上建立建设行业管理的创新秩序,建立统一的市场和监管的管理体制,从而为整个建设行业的发展建立相应的规范。
3.2 建立人员素质的提升与管理发展模式。
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相应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实际上依靠管理和相应的人员素质,因此,人员是建设工程的质量和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的核心要素。企业应在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人员素质的提升和管理的体系,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基本的因素,相应的管理人员实际上是对管理条例和体制的执行和协调。相应的企业应合理建立职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和管理发展模式。
3.3 完善工程质量监管的法规。
作为我们执法依据的法律法规需要做进一步的完善,建立健全有关规范标准、法律法规体系,让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可操作性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3.4 深化拓展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
建立假设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还应实现建筑行业的整体监督管理水平,向深入的方向发展,通过相应的工程项目的建设,实现相应工程项目的示范作用,从而实现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综合化的执法发展,监督管理模式由单一的建设工程行业向与建设工程相关的各方面延升,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监管和服务,因此形成综合化的监督管理体系。并且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施工质量向工程的建设、检测等各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实现了建设工程监督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3.5 建立多元化的监控防范体系。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实际上从宏观的层面上实现了对相应建设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因此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实际上不仅仅依靠建设工程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更是一个行业整体的规范和发展,为相应的建设行业的发展创设良好的规范和发展的环境。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应建立在多元化的工程质量监控防范体系,将政府的监控和市场的监管调节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良好结合起来形成多元化的监控防范体系。强调建立重点的监督管理体系,形成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控和防范模式。
3.6 建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防范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应建立相应的防范管理机制,从而防止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对相应的建设工程的结构和相应的基础质量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一一排除。包括相应的建设工程的地基建设、交通的通道旁等工程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建设技术进行重点关注和检测,明确各工程建设要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对相应的施工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给予其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充分发挥相应建设企业的建筑优势,强化相应的技术手段,有效集合建设工程中的管理资源,对相应的建设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安全性能以及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和控制,最大程度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3.7 推动工程质量监管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普及,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为提高工程质量监督透明度、实施工程质量动态管理提供重要手段。积极推行监督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加强工程质量行为全过程监督。
(1)建立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网站,实现市联网制度,让监督任务能够从网上下载,监督档案在电脑中贮存,整改指令全部联网,规范标准随时查阅。采用网上报监、投诉、备案等手段,提高效率。
(2)推行数字化工地,逐步取代现场监督工作,使用摄像头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质量监督管理远程监控,做到实时实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4结语
现代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的复杂的系统管理体系,只有保障建筑工程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因此在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长期监督中,必须积极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进而达到理想的质量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沈洪忠.工程质量监管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J].住宅产业.2009(12).
[2]赵宝鹏.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督与管理[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4)
论文作者:冯翔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建设工程论文; 监督管理论文; 工程质量论文; 质量论文; 建设工程质量论文; 管理体系论文; 人员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