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精品电视剧的艺术品格——2005年度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感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视剧论文,品格论文,中国论文,题材论文,年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度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一如既往地传达了新年度电视剧发展的精神,其中胡占凡副总局长指出的两项年度工作重点引起了业界人士的会后讨论和广泛关注,一是关于“走出去”工程——要“发挥电视剧文化外交工作中的作用”;二是加大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扶持力度。在制定电视剧走出去工作的近期计划时还特别指出应侧重的题材是“表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从道德、伦理、亲情等角度反映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新气象的和反映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谊题材及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并且要“把加强现实题材剧目创作和落实中央领导对影视作品走出去指示结合起来”。(注:《在2005年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胡占凡。)这些都是在鼓励我国电视剧能走出国门的不只是历史题材,还应有现实题材等多样性题材。其实让更多的国产电视剧走出国门的呼声和愿望在业界和理论界已经不是存在一天两天了,这一次终于从政府层面正式将之摆在了年度工作重点中,甚至将文化产品“走出去”工程提到了“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整个外交工作大局之中”的战略高度,无疑将给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及其走出国门注入一剂强心剂。
曾几何时,人们为像《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国产电视剧在海外热销欢欣鼓舞,而随着十几年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人们又很快发现只有少数极优秀的历史题材剧才能在海外获得青睐,大量的现实题材剧,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从道德、伦理、亲情等角度反映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新气象的”和“反映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谊题材及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其实都与海外市场无缘。这种情况不得不让人们对我们的国产电视剧本身进行反思——是我们的题材和角度不够丰富,让人觉得单一而乏味?不会。看2004年题材规划表一目了然:从革命历史题材、宫廷题材、一般现实题材、农村题材、儿童题材、部队军旅题材到涉案题材、武侠题材等等应有尽有,即便没有都拍,也至少反映了我们的国产电视剧题材的丰富性。胡占凡副总局长在讲话中谈到了政府分析出来的原因:一是政府主导作用不够显著;二是管理部门、制作机构和创作人员外宣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海外推广工作着力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其中第一点“政府主导作用不够显著”带有政府检讨性质,让大家看到了政府抓这项工作的诚意,但反过来说,如果以上三点都做好了,我们的国产电视剧就一定能顺顺当当地“走出去”吗?我看不尽然,这还需要所有的电视剧从业者反思自己或者说检讨一下自己的作品,也就是本文想讨论的“中国精品电视剧应具备什么样的艺术品格”的问题。
我们从两个维度来考查“精品电视剧艺术品格”的问题,首先是从题材选取的维度考量,其次是从剧作本体或者说是从编、导、演、摄等艺术创作的维度来考查。
先看题材选择层面。在电视剧的题材规划和播出上,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引导”的作用,而某些创作者一听“引导”就反感,认为一“引导”就出不了好作品、就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律,其实心平气和地反思就会发现,近年政府的“引导”工作还是颇有实效而且十分必要的。从近年的电视剧创作情况看,各类题材都有优秀代表作品,如都市生活题材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浪漫的事》等,像放大镜一样放大展示了处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城市居民的市井心态、传统道德与新理念的矛盾冲击;《当家的女人》展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家妇女的新面貌,以及《五月槐花香》在海内外的热播等,这些不同题材的电视剧首先是创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挖掘出来的好作品,才得到了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界的充分肯定,它们与那些一味满足视听的感官需求、追求血腥案件的展示、津津有味于黑幕的揭露的作品形成鲜明对照,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导”,所谓“涉案剧热”等会更长久地占据宝贵的黄金时间,成为全民性的收视主流。感官刺激的满足是人的天性弱点,如果没有政府及时有益的“引导”,就会使更多的受众被强奸了视听而不自知,无形中就是助长了没有意义的“热”,也很可能使一些优秀剧目因处于所谓的市场竞争劣势而得不到黄金时段的播出保证,导致电视剧作品整体价值的缺失。当然政府的引导方式也有一个管理艺术的问题,粗制滥造、一味追求血腥、不顾社会效果只重商业效益的作品固然可恼,但是我们的政策措施是“挤杀”、“逼缴”,还是正面引导大家“涉案剧也应有自身的艺术品格”、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从而既减少由于行政手段对市场的干涉造成的经济损失,又“引导”得让人心悦诚服、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也是值得思考的。
在题材选择问题上,早在抗战时期,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就做过精辟的论述,他在《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一文中批评了五种弊病,第一是“侦探故事”,“文学作品之成为文学作品,在能写出具体的境界,生动的人物和深刻的情致。它不但要能满足理智,尤其要感动心灵。这是一般侦探故事所缺乏的……”(注:《谈文学》第20页,朱光潜。);其次是“色情的描写”;第三是“黑幕的描写”,“描写黑幕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令我们对于人生朝深一层看,也朝高一层看。我们不但不感受实际悲惨情境所应引起的颓丧与苦闷,而且反能感发兴起,对人生起一种虔敬。……如果只有黑幕而没有艺术,它所赖以打动读者的就是那一点强烈的刺激。”;第四是风花雪月的滥调;第五是口号教条。在新中国已经走到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今天,我们仍然发现一些历史的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的电视剧中许多所谓的“涉案剧”不是仍然在犯“一般侦探故事所缺乏的”毛病吗?我们的电视剧对“黑幕的描写”不是很多还停留在“赖以打动读者的就是那一点强烈的刺激”吗?
其实“涉案”题材也不乏上乘之作,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举世闻名,环环相扣的情节、福尔摩斯令人叫绝而又入情入理的分析,让读者借案子看人物、又通过人物了解案情,达到了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效果;而对“黑幕的描写”也有成功代表,如脍炙人口的《官场现形记》等,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描写黑幕本身也并不是一件坏事”,重要的是“为何描写”或者说“如何描写”,体现在我们的电视剧创作上就是这类电视剧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艺术品格?
那么从剧作本体或者说从编、导、演、摄等艺术创作的维度来看,中国精品电视剧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艺术品格呢?
首先,剧本的文本创作就应该是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特征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种民族个性特征体现在电视剧作品上不仅指被描写的对象的表象特征,如语言风格、服装服饰等,还体现在叙事角度上,例如我们看到的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韩剧,它们大都无意于展示历史纷纭的波澜壮阔和社会进程的纵横捭阖,而是倾力于对纷繁陆离的现实生活或生活中的小人物进行工笔白描及特写放大,当这样的作品具有群体性特征时就成为了韩国电视剧的一种民族个性特征,而事实上它也是韩剧在其本土之外也能取得成功的一种重要的个性特征。“韩国电视剧在语言对白方面,充分汲取了欧美影视剧巧于对白的艺术长处,人物之间的对话常常洋洋洒洒、一泻千里……这得益于韩剧高超的艺术移植能力和语言融合技巧”(注:《艺术平衡中的融合与超越——韩国电视剧艺术特色解读》,谢建华,《中国电视》,2004年8月号。),使得“韩国人深沉的内在性格和幽默的语言在电视剧中得到展现。”反观我国的电视剧,似乎找不到什么群体性特征,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电视剧发展的无序和“集体无意识”,中国电视剧应具备什么样的民族个性和文本特征?还需要大家的共同探讨、摸索和有益的尝试。
其次,国产电视剧,尤其是想走出国门的电视剧应该孜孜不倦地追求“人性”地挖掘与刻画,鲜活的人物个性会使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然而在这一点上我们做得似乎并不够。拿历史题材剧来说,要么是不知所云的“戏说”,要么是以帝王将相为主线展现出的宏大历史篇章,这种中国编剧们喜好的历史剧的叙事风格,除非像《三国演义》这样有着世界性群众基础的名著,否则很难被更多国家的观众看懂、理解和接受;相反,韩国历史剧《大长今》的红火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虽然大多数国家的观众并不了解韩国的那段历史,更没听说过“长今”这个韩国历史上真实的人物——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宫廷女御医,但该剧却在日本等国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以至掀起了“长今热”、韩国古装服饰热、韩国旅游热等,其原因就在于该作品的着力点不是对史实的追述和再现,而是为观众刻画出了一位活灵活现、真实可信而又可爱的人物,看完这部剧,你可能还不太了解韩国的那段历史,但你一定会深深地记住那位美丽而顽强不屈的医女长今。其实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无一不是高度重视了“人性”的挖掘和描写。可以说挖掘了“人性”的文艺作品才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才具有永恒的意味。
第三是应该追求电视剧屏幕形象塑造的美感。何为“电视剧屏幕形象塑造的美感”呢?简单地说就是从导演到演员到摄影、美工、灯光等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人员共同努力创作、塑造出来的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电视剧屏幕形像。仍以韩剧《大长今》为例,它的画面语言是非常讲究的,从景别看,尽管是如此大制作的历史剧,《大长今》的画面景别仍以中、近景为主,其中大量运用演员肩以上的近景和特写镜头,少有气势磅礴的大环境、大场面的镜头;从色调看,采用高调手法拍摄剧中的女主角,从视觉上让观众感到亲切、自然与美好;从导演对演员的要求上看也非常严格,人物眼神的细微变化、动作的改变、说话语气的把握,都体现出演员对人物心理变化的理解,以及导演对人物心理的把控能力;从剪辑上看,对整部戏的节奏把握,有张有弛,剪辑手法干净,每场戏长度平均在3—5分钟之内,而环境交代基本上是在1—2个镜头之内展现完毕。
一位老厨师曾经说过:“做菜就像做人一样,要往细处做,往深处做,往小处做,细小的地方,有大学问,见真功夫。”电视剧更是如此。从导演到演员到摄影、美工、灯光等,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人员如果对自己创作的作品、对电视剧屏幕形象美感的追求都是自发和自觉的、是有真工夫的,我们拍出来的电视剧作品就不会长期停留在“集体无意识”的初期阶段。没有民族个性、没有鲜活的人物、没有审美价值的屏幕形象的作品是“软豆腐”,政府再扶持怕是也难胜任“发挥文化外交”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