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立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白奎镇卫生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515)
【摘要】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对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治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脾胃,涉及肝脾二脏,脾胃虚弱为本,气滞、湿痰、食积、血瘀等邪实为标,往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法为疏肝和胃、清热化湿、温中健脾、养阴益胃。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辩证;中药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5-0057-02
功能性消化不良指非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症候群。多表现为胃痛、胃痞、嘈杂、嗳气、呕吐等病症,祖国医学认为其多属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或肝木犯胃,气郁痰涎,胃失和降所引起[1]。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中医辩证论治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4个月~12年,伴有胃下垂12例,伴胃轻瘫7例。辩证分型:气滞胃痛型4例,寒邪犯胃型5例,胃热炽盛型10例,食滞胃肠型6例,瘀阻胃络型7例,胃阴亏虚型8例。
1.2 方法
1.2.1气滞胃痛型: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饮加减。醋柴胡、制香附、枳壳、川芎、陈皮、甘草、白芍、紫苏梗、黄芩[2]。方中醋柴胡、制香附、枳壳疏肝解郁,理气行滞,川芎行血中之滞,白芍、甘草酸甘缓急止痛,紫苏梗、陈皮疏理脾胃之滞气,黄芩苦寒以清肝胃之郁热。嗳气加白豆蔻、旋覆花、沉香以顺气降逆;疼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佛手以理气止痛。
1.2.2寒邪犯胃型: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良附丸加味。高良姜、香附、甘草、生姜。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理气止痛,生姜温胃散寒,兼以和胃,加甘草辛甘化阳。寒重者倍高良姜,气滞重者倍香附,寒重者可加吴茱萸、干姜、附子或用附子理中丸加味(附子、人参、白术、甘草、干姜)。
1.2.3胃热炽盛型:清热通腑,缓急止痛。小承气汤加味。酒大黄、枳实、厚朴、黄芩、炒栀子、甘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黄苦寒泄热以通便,枳实、厚朴行气散结,黄芩苦寒清热,栀子清心除烦,栀子生用易作吐,故应炒用。甘草缓急和药。烦急者加淡豆豉、黄连以清热解郁;疼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佛手以理气止痛;泛酸嘈杂重者加左金丸。
1.2.4食滞胃肠型:消导行滞,行气止痛。保和丸加味。山楂、神曲、半夏曲、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枳实[3]。方中山楂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更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食下气,并长于消麦面痰气之积,更佐以半夏曲、陈皮行气化滞,除痰郁、和胃气,茯苓以健脾利湿,和中止泄,连翘清郁热、散结气,枳实行气散结以除痞。胃脘胀满重者加香附、枳实、厚朴以行气除满;苔黄、便秘者加大黄、芒硝以荡涤通腑。
1.2.5瘀阻胃络型:活血化瘀止痛。失笑散加味。五灵脂、蒲黄、枳壳、青皮、檀香。方中五灵脂甘温活血散瘀,蒲黄辛平行血消瘀,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坚止痛,枳壳理气宽中,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檀香利胸膈,畅脾肺,理气散寒开胃止痛。痛甚者加丹参、延胡索、川芎以活血化瘀;气虚者加黄芪、党参以益气止痛。
1.2.6胃阴亏虚型:养阴益胃止痛。益胃汤和竹叶石膏汤加味。南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淡竹叶、石膏、半夏、甘草、大枣。方中南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甘寒清热养阴除烦、淡竹叶、石膏清心胃之火,半夏除痰,降逆止呕,甘草、大枣调和胃气。滞者可加川楝子以理气止痛;热甚者可加黄连、黄芩以清热止痛;兼瘀滞者加丹参、桃仁以活血化瘀。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主要症状消失、饮食、大便如常人且持续1个月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结果
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经治疗治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3.讨论
中医学认识,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多因素体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因劳伤、久病、大病损伤中气,胃气不得和降,浊气上逆,从而出现胃脘胀满,嗳气呕吐。饮食不节、食滞胃肠多因脾胃素弱,食滞难化,阻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痞满、吐酸、呃逆等。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多因情志抑郁,久郁伤肝犯胃;或因脾虚土不生木,而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出现嗳气痞满等症[4]。内伤外感、湿热中阻多因外感湿热或因过食辛辣皆可致湿热内阻胃腑,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出现痞满胃灼热等症。日久失治、寒热错杂多因少阳病误下,邪滞胃腑;或因久患胃病,寒热杂投;或因辛辣冷食之物,均可化寒化热。水湿不化、痰热内滞,素体痰湿内盛,加之烟酒、肥甘厚味过度致损伤脾胃,运化不利,气机壅滞,水湿内停,湿聚成痰,痰郁化火。胃阴不足、虚火内炽,素体阴虚,胃阴不足;或脾胃久病,累及胃阴;或过食辛辣燥烈之物灼伤津液致胃阴不足,虚火内盛,升降失常。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证是肝郁气滞,其余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肝郁胃热、肝郁湿阻、胃阴不足、脾虚肝郁等。治法为疏肝和胃、清热化湿、温中健脾、养阴益胃。从实治约占57.14%,从虚治占30.61%,虚实兼治占12.25%。常用的方有四逆散、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平胃散、小承气汤、小陷胸汤、沙参麦冬汤、金铃子散、丹参饮、化肝煎等。本病之食疗以粥、羹、茶、饮、面食为宜。粥食之品以大米、薏苡仁、小米为主要原料,以山药、莲子、芡实、豆类、大枣、花生等为辅,南方有菜粥辅以蔬菜。粥食之品以绵软细透为宜,适用于脾胃虚弱及老年患者。羹以蛋、肉末(糜)、蔬菜及药食为主,适用于脾胃虚弱及老年患者。茶以绿茶、菊花、各类芳香且具有醒脾或理气解郁的花类或药食之品,如梅花、月季花、藿香、佩兰等,适用于脾虚及肝郁者。饮以芳香清淡为主,以各类芳香且具有醒脾或理气解郁的花类或药食之品为常用,适用于脾虚及肝郁者。面食因有利于患者的吸收,可以各种形式,或加药食之品为辅,但以软透为宜。
【参考文献】
[1]李乾构,周学文.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
[2]臧军现,李克强.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19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3, 30(01):36-37.
[3]张芬.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006-1007.
[4]雷力民,许鑫梅.功能性消化不良及中医辨证治疗[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2.2(04):33-34.
论文作者:葛立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脾胃论文; 加味论文; 消化不良论文; 功能论文; 甘草论文; 枳实论文; 中医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