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 江苏省 210003
摘要:目的:传染病与其他重要临床疾病的区别是有传染性,因而造成传染病患者的心理反应错综复杂,心理压力大。本文探讨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改变患者的不良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积极面对现实,安心养病,争取早日康复。方法:通过护理人员的态度、言语、行为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识。结果:改变患者的不良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积极面对现实,安心养病,争取早日康复。结论:在传染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心理护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传染病患者;心理特点;护理干预
由于传染病患者自身疾病存在的特殊性,其家属不适宜陪伴,因而此类患者通常会伴有一定的焦虑及抑郁等症状,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根据这些特点,给予患者舒适护理服务,以积极、亲切的态度全心全意为患者考虑,并为其创建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在促进病情痊愈的同时,充分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随机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一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感染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选入患者均符合有关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并且患者均不存在严重意识障碍,可与人正常交流;不存在精神病史或精神药物应用史;患者均为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8.6±18.4)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48.9±17.9)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加强传染病患者自身的健康教育
传染病患者,有其是慢性患者常具有自卑、恐惧、孤独的心理特点,对传染病患者及其家人普及传染病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非常重要,让他们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病原理和防治知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所患疾病,积极治疗。当自身感觉到异常的时候,可以去正规医院检查,而不要胡思乱想,盲目听信街头小广告,胡乱就诊和吃药,以免延误病情治疗。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治判断教育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对于那些对传染病不重视,治疗时断时续的患者,要引导其正确认识疾病,做好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按时按量服药,及时进行复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强化传染病治疗最重要的途径仍然是在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治教育和技能培训。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教育可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开设培训班,邀请学界权威进行讲解;可以开设现场教学和病理探讨和医护人员自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应主要以传染病的病因、病原、病理生理、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方法为培训内容,并实时考核学习情况,强化护理工作人员护理伦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1.2.2 护士的行为对心理活动的干预
从患者入院开始,护士即用热情和蔼的态度,真诚的眼神,恰当的体态语言及富于专业性的语言与患者沟通。护理人员在每天了解其病情变化的同时,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倾心关怀,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治疗。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不仅要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而且要鼓励病人增加对外界事件的兴趣。在交流过程中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以免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精细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能力,这样可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针对负性情绪的心理护理干预
对于传染病患者住院期间因疾病等多种因素产生的负性情绪,如抑郁、烦闷等。护理人员首先应将患者自身的病情发展告知患者, 并积极引导其尽可能地向往一些优良的治疗效果, 以此增强其治疗信心。积极运用一些鼓励式的话语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及抚慰。对于存在急躁、焦虑负性情绪的患者, 应对其负面情绪产生源头进行分析, 继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大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易怒情绪的原因多为害怕将疾病传染给家人。针对此类问题, 护理人员应积极向病患家属进行疾病知识讲解教育, 将其存在的恐惧传染情绪减少、消除。同时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减轻其不愿面对家人的排斥情绪。
1.2.4 团体心理支持活动干预
通过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让患者之间建立联系,定期见面,交流患病经历、经验及感受,宣泄情绪。这样可以使患者结交许多新朋友,接受许多新信息,有利于重新建立新生活,积极治疗疾病的信心。并且可提供关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更多的信息。
1.3 评价指标与标准
①于治疗前后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得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②于患者出院前,调查其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总满意度=满意度十比较满意度。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其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然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
注:图中观察组干预后数据后面的*号与#号分别表示为:*与对照组比较,#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观察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3 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迅速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临床中,舒适护理成为一项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从患者心理、住院环境、饮食、并发症等多个方面出发,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工作,其主要目的便是让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感受到充分的愉悦与舒适。在传染病治疗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可起到消除患者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全程接受舒适护理服务,其满意度相比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而言,差异显著。可见,在传染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充分感到放松和舒适,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降低了护理纠纷、差错和医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培芹.舒适护理在中医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0):406-407.
[2]王慧,王亚凤,张识博,等.30例慢性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41(16):195-196.
论文作者:丁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病患者论文; 传染病论文; 疾病论文; 焦虑论文; 满意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