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干部疗养院 湖南衡阳 421900
【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监护室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冠心病监护室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分组,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60例)、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60例),两组护理周期均为1月,对比SAS评分、PSQI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1月后SAS评分、PSQI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监护室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焦虑等消极情绪,值得借鉴。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冠心病;监护室;睡眠质量
冠心病监护室的患者主要为冠心病患者,疾病复杂变化多样,大多数患者饱受疾病的折磨,普遍存在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睡眠质量较差,长期性睡眠质量较差,会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加重原发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1-2]。由此可知,如何改善冠心病监护室患者睡眠质量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冠心病监护室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上述病例临床资料,做出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本院冠心病监护室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分组,分对照组(60例)、研究组(60例)。研究组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龄在42-80岁,平均年龄为(61.52±5.41)岁;病程在3-10年,平均病程为(6.52±2.14)年;疾病类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例数之比分别是30:30。对照组女性29例,男性31例,年龄在43-79岁,平均年龄为(61.68±5.38)岁;病程在4-9年,平均病程为(6.58±2.11)年;疾病类型:心绞痛、心肌梗死例数之比分别是28:32。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严格遵医嘱治疗。
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①入院宣教:护理人员在患者刚入院时,应以热情、主动的态度与患者沟通,向其介绍医院、科室具体情况,让患者尽快熟悉治疗环境。②心理护理:护士应综合患者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病情、性格特点等展开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将过去成功治疗的案例作为心理干预素材,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环境护理:病房每日应进行紫外线消毒,保持空气流通,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和探视次数,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④家庭支持: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告知其家庭支持对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性,鼓励家属予以患者真诚的照顾和关心,让患者有一种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⑤饮食护理:应增加饮食中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量,多吃绿色蔬菜、新鲜的水果。⑥耳穴芽豆:取王不留行籽,以胶布粘贴在患者双侧的耳穴,以食指和拇指按压,每次3-5min,每日2次。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护理前、护理1月后SAS评分、PSQI评分。
(1)SAS(焦虑自评量表):50分为分界值,50-59分为症状轻度,60-69分为症状中度,大于70分为症状重度[3]。
(2)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睡眠质量,共18个项目,7个因子包括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每个因子以0-3分计分,分值高低与睡眠质量高低成反比[4]。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表达形式是“”,计算方法是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表达形式是“[n/(%)]”,计算方法是检验,P<0.05,即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对比护理前、护理1月后SAS评分
组间对比:两组SAS评分护理前相比P>0.05;护理后试验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组内对比:两组护理后SAS评分均显著比护理前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护理前、护理1月后SAS评分()
2.2 对比护理前、护理1月后PSQI评分
组间对比:两组PSQI评分护理前相比P>0.05;护理后试验组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组内对比:两组护理后PSQI评分均显著比护理前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护理前、护理1月后PSQI评分()
3.讨论
冠心病监护室住院患者在心理应激、住院环境、临床症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睡眠质量,对其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长期性睡眠质量欠佳往往会导致冠心病监护室住院患者无法及早转入普通病房开展治疗[5-7]。传统护理缺乏计划性和预见性,内容过于凌乱、简单,且不受时间限制,患者往往接收不到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
本文研究示:研究组护理1月后SAS评分、PSQI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在冠心病监护室护理中的有效性较高。现对综合护理干预的优势做出如下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加强了对患者精神、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是对传统护理的升华和改进,在分析患者人文背景、心理、社会环境、病情等基础之上,综合多种因素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患者入院开始,有步骤、分阶段的对患者进行无缝隙健康教育,对护理人员什么时候该宣教什么均做出了明确的限制和规定,避免护士由于自身理论知识掌握不足或者患者接受能力有限而造成低效性健康教育现象发生,与传统护理对比,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冠心病监护室患者采纳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焦虑等消极情绪,促进机体康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琼娜. 中医特色护理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167-168.
[2]曾娟,王雅莉,刘婷,等.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焦虑、抑郁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131-133.
[3]张洋英. 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后监护室护理的经验[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4):245-246.
[4]莫丹. 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38例监护室护理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5):176-178.
[5]刘丽香,莫蓓蓉. 1例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7):158-159.
[6]张世英,廖大清. 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CCU危急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29-30.
[7]陈丽娜,卢回芬,周焕芳,等. CCU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对限制陪护认知和需求的调查分析[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3):133-136.
论文作者:张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评分论文; 监护室论文; 睡眠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