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东
(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 四川 大竹 635100)
【摘要】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跟骨骨折患者共36例,依据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中,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优良率为83.3%,并发症发生率为3.3%。结论:临床上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时,应掌握手术时机,选择正确的入路方式及合适的内固定物,正确复位,术后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才能保障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218-02
跟骨骨折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类型,主要是由于高处坠落伤导致,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70%左右。由于人体的跟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且骨折类型较为多样,从而加大了跟骨骨折的治疗难度,一旦治疗不当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本次研究将我院36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共36例。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35.45±2.6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共30例,交通事故伤共6例。按照Sanders分型:Ⅰ型共6例,Ⅱ型共13例,Ⅲ型共10例,Ⅳ型共7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行CT扫描,依据扫描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其中,Ⅰ型采用保守治疗,给予石膏外固定;Ⅱ~Ⅳ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均于患者的软组织肿胀消退后实施,而行撬拔复位术的患者除外。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仅Bohler角发生改变,而关节面未出现塌陷,行撬拔复位术。其余23例患者均接受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体如下:入路方式为外侧“L”型,于止血带状态下实施手术,紧贴骨面部位进行剥离,避免损伤非常神经、皮瓣血运及外侧的腓骨长短肌键,完全剥离后采用克氏针临时钻入患者的腓骨、骰骨及距骨部位,以便进行牵开显露操作,然后,自患者的跟骨结节部位钻入克氏针,撬拔并恢复Bohler角,同时侧向挤压并恢复Gissane角,将塌陷的骨块充分撬起,若患者的骨块缺损现象较为严重,可取患者的髂骨进行植骨操作,最后采用解剖型钢板联合螺钉进行内固定。
1.2.2 术后处理方法
术后指导患者抬高患足,于24~48内拔除引流管,及时更换敷料,采用石膏托固定骨折部位一个月,叮嘱患者一个月后进行踝关节锻炼,三个月内禁止进行负重。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其中,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ryland标准进行评定。
2.结果
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中,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Maryland评定结果中,有12例患者为优秀,有13例患者为良好,有3例患者为一般,有1例患者为差,优良率为83.3%;出现并发症共1例(3.3%),表现为切口皮瓣坏死。
3.讨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手术时机的选择:采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时,应该等到患者骨折部位的肿胀消退,水疱愈合,且患者的后足部皮肤褶皱征呈现为阳性时,再为患者实施手术,但撬拔复位手术除外。临床研究资料显示[1],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最好在伤后2~3周内为患者实施手术,这样能够避免患者的骨折部位早期愈合而影响复位的质量。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入路方式选择:跟骨外侧扩大“L”型入路是跟骨关节内骨折术中的一种常用的入路方式,这种入路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够防止术后切口皮缘出现坏死、裂开现象,还能够减少对腓肠神经造成的损伤,同时能够降低腓骨肌腱炎的发生率,并能够充分显露患者的跟骨外侧壁、后关节面及跟骰关节[2]。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复位顺序的选择:复位质量的高低对治疗的效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通过对典型的粉碎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我们体会到复位顺序总体上应按照自前至后,自内向外的顺序实施。具体如下:首先,应将前内骨块与载距突骨块的位置进行恢复;接下来,应将患者跟骨外侧壁骨折片掀开,充分暴露后关节面骨块,牵拉后关节面的外侧骨块,仔细观察载距突骨块与距骨内壁之间的关系,并对跟骨结节骨块与载距突骨块进行有效复位;然后,对后关节面内侧骨块进行复位,将其复位至载距突骨块部位,并按照自内向外的顺序复位后关节面骨块;最后,复位前外侧骨块,重建跟骨的跟骰关节面,并复位跟骨外侧壁骨折片。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内固定物的选择:内固定物的使用主要是为了保障骨折复位后形态的稳定性,加快骨折愈合的进程。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克氏针与解剖型钢板,其中,螺钉与解剖型钢板的应用,不仅能够避免拧紧螺钉时产生的牵拉力而影响术中复位效果,同时还因其具有成角稳定性而避免了对术后复位效果的影响。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并发症的防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切口裂开、皮缘坏死及术后创口感染等。我们认为,由于手术时间过长,术中过度使用电刀及术后引流不畅等都有可能会引发切口裂开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术后应该抬高患肢,采用冰袋进行外敷,并为患者使用脱水剂等药物,充分保护患者的软组织条件,缓解患者存在的皮肤肿胀现象。本次研究中,未出现切口感染,出现切口皮瓣坏死共1例。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时,应掌握手术时机,选择正确的入路方式及合适的内固定物,进行正确复位,术后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才能保障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祖根.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04:99-100.
[2]董孟政,李秀春,孟宪亮,张甲铠.184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2013,23:91-92.
论文作者:王时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患者论文; 骨关节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关节论文; 切口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