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而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的培养。3-6岁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们的很多习惯都会在这一阶段养成,这些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在人无意识的状态下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方式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养成教育 幼儿园 良好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既然幼儿“养成”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又应该采用何种的培养方式实现幼儿的“养成”教育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和关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养成”教育指的就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幼儿时期应该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但是当前很多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存在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认为幼儿时期的孩子年龄这么小不需要培养什么良好习惯,只要让他健康长大就行,等年纪大了再培养也是一样,根据调查显示3-12岁是人体养成良好行为的重要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如果再想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就十分困难。因此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应该抓住关键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样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种是父母虽然重视幼儿的“养成”教育,但更多的关注的是“养成”教育中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等方面,过分注重对幼儿智力的开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行为习惯的培养,殊不知,习惯的养成比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要。因此父母应该纠正错误的“养成”教育理念,在充分理解幼儿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对幼儿养成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方式
1.行为的讲解和规则的制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是知道一味的强调幼儿这些事情不能做,那些事情可以做,并没有告诉幼儿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也没有让幼儿明白如果做了哪些禁止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让幼儿对很多行为习惯并不是很了解。虽然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父母和老师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行为规则童话化和寓言化,只有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了一些行为准则,才能在幼儿的心里对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达到认知。
除此之外,在一些规则的制定上父母和老师应该让幼儿参与到具体规则的制定当中来,这样做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思考能力,还便于提高幼儿对一些规则的实施。并在规则的制定上简单化,具体化,最好能够跟幼儿的喜厌进行挂钩,这样便于引导幼儿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例如,在幼儿园课堂上,有些幼儿喜欢不停的说话,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开展,这时候老师不应该只知道制止和批评,应该说有些小朋友一直在说话,这样老师说的话你们能听清楚么?小朋友说:听不清楚。老师可以问小朋友:那么怎么样才能听清楚呢?有的小朋友会说老师上课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说话,这时候老师就应该趁机说对啊,老师说话的时候你们不说话,你们就可以听到更清楚了。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参与到一条班级规则的制定中,让幼儿实行从“我必须要遵守规则”到“我要主动遵守规则”的转变。
2.开展多样的游戏活动。针对幼儿来说,枯燥的说教远比不上一场游戏对他们的吸引力大,而且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样的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可以模拟一些现实的活动场景,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小朋友商店”,“小朋友家庭”等,让小朋友在角色扮演中明白说话要有礼貌,要学会关心他人和爱护公共产品等,将所学的良好习惯在角色扮演中得到应用和巩固,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塑造良好榜样。幼儿时期的小孩存在着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而老师和父母是他们经常接触的人,很多幼儿喜欢模仿父母和老师的一些行为,父母和老师需要在各种行为习惯上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形成一个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有的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有一套标准,而对于自己则降低标准,待孩子以严,待自己以宽,这样就会使幼儿对一些行为习惯产生困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当着父母的面按照父母的要求来,背着父母又模仿父母的行为,不仅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容易让幼儿养成爱说谎,不诚实的性格习惯。例如,有的父母要求幼儿讲话要有礼貌,不能骂人,要使用文明用语等,但是有些父母在打电话或者在与人交谈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不文明用语,这时候幼儿虽然不明白这些不文明用语的含义,但是幼儿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有时候可能家长只说了一次,他们就会记住了,也会在与其他人交谈时使用一些不文明语言,从而形成说话不礼貌的坏习惯。除此之外,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应该加强交流和沟通,实行家园共育促进“养成”教育。
4.严格督促和检查。虽然很多父母和教师明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制定了相应规则和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父母心软和教师工作量太大无暇顾及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没有进行严格的督促和检查,针对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没能及时的督促改正。例如不爱惜粮食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让幼儿不断重复进行各种良好行为和良好习惯,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论文作者:马占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幼儿论文; 父母论文; 行为习惯论文; 老师论文; 规则论文; 良好习惯论文; 习惯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