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与针灸干预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早期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_解玉环,庞姝红,李慧

商河县中医医院康复科 251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体位护理与针灸干预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早期病人预后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84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仅用体位护理,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干预,对比不同方法对患者预后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各项便秘症状评分(排便不够、排便时间、排便次数、排便费力、排便干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护理基础上,增加针灸干预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预后效果,安全可靠。

关键词:体位护理;针灸干预;老年功能性便秘;早期预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变化,大大增加了功能性便秘发生率,且老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功能性便秘为一种常见消化道慢性疾病,主要特点为排便不畅或困难、次数减少、粪便干燥等,不仅会诱发肛肠痔、裂,还会诱发胃肠肿瘤疾病等,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认为应早期实施有效干预,改善患者预后[1]。本次研究中,给予老年功能性便秘早期患者实施体位护理与针灸干预,评价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从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早期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60-82岁,平均年龄为(69.5±4.2)岁,便秘类型:盆底松弛型便秘7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9例,慢传输型便秘10例,混合型便秘14例;观察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为60-84岁,平均年龄为(69.9±4.5)岁,便秘类型:盆底松弛型便秘12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13例,慢传输型便秘10例,混合型便秘9例。分析比较两组研究资料数据方面,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作研究。本次研究患者获得知情权,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体位护理,取平卧体位,安静休息10分钟,从平卧体位适当抬高床头15°,休息2分钟,之后床头抬高到30°,再间隔2分钟,抬高到45°,保持半卧体位,清醒卧床时,每半个小时,调整1次体位,护理维持14d。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体位护理基础上,结合针灸干预,分别选择1寸、1.5寸一次性针灸针。针灸选穴:上巨虚、关元、气海、中脘、大横、天枢、肾俞、大肠俞。肾俞、大肠俞、百会穴位直刺1寸-2寸,得气后,实施平补平泻法;气海、上巨虚、关元、中脘、大横、天枢直刺1.0寸-1.5寸,得气后平补平泻。电针刺频率为2Hz-50Hz,电次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以及舒适为主,每次留针时间0.5h,一天1次,持续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临床疗效[2]:治愈:治疗后便秘消失,随访3个月便秘无复发;显著改善:便秘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未出现便秘复发;改善:便秘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少许复发;无效:症状无改善,随访期间复发明显。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著改善率与改善率之和。便秘症状评分:包括排便不够、排便时间、排便次数、排便费力、排便干结。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检验以t表示,计数资料对比用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40例,治愈22例,显著改善9例,改善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44例,治愈34例,显著改善5例,改善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组间有效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便秘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对比(分)

3讨论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便秘就诊人数逐年增加,这大大增加了患者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其中功能性便秘为一种常见的便秘类型,主要与精神状态、情绪紧张、疲劳等相关,低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低、高脂饮食患者更易发生便秘,老年人群比较多发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身生理机能衰退,肠腺分泌粘液量和大肠肌张力下降,再加上结肠运输速度减缓,削弱肠壁弹性,减弱对胃内容物刺激,内脏阈值升高,导致老年功能性便秘发生[3]。该疾病具有病史长、治愈难度大特点,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

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加强体位护理干预,是护理干预的重要内容,通过正确体位护理,可防止压疮与便秘发生,为运动训练创造良好基础条件,便于患者身体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早日恢复改善。临床认为半卧体位基本与患者排便习惯类似,此体位具有促排便排尿,降低便秘发生率的下过,其次该体位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增进食欲,。针灸治疗便秘应用历史悠久,是通过合适操作方法,连续合理调整经气状态,最大限度发挥机体内部潜能。而且针灸过程中,刺激大脑兴奋点转移、扩大、缩小,增强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身体机能,改善预后效果。理论表明,针灸具有影响神经系统、低脂脑肠肽作用,发挥治疗老年便秘作用,增强肠道动力,改善便秘。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7%)优于对照组(87.5%),便秘各项症状指标评分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针灸结合体位护理效果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体位护理,可提高老年功能性便秘治疗效果,预后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小翠,李砚敏,蒋水凤. 大黄穴位贴敷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护理,2017,9(2):111-113.

[2]陈良,卢奕,于学军. 3种方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对比[J]. 西南国防医药,2016,26(7):807-808.

[3]王军. 隔药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5):123-125.

论文作者:解玉环,庞姝红,李慧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体位护理与针灸干预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早期病人预后的影响论文_解玉环,庞姝红,李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