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不断创新--传统宗祠向道德课堂的转变_道德论文

三明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不断创新--传统宗祠向道德课堂的转变_道德论文

三明市不断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将传统祠堂变成道德课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群众性论文,祠堂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载体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在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县城、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不断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培育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典型。其中,宁化县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传统祠堂变成社区道德建设“大课堂”的做法,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巫罗俊怀念堂是海内外巫氏宗亲为纪念客家祖地宁化开山老祖巫罗俊而兴建的祠堂之一,过去,这里是巫氏宗亲举行盛大庆典、聚会和封建迷信活动的集散地,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该县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冲破世俗观念,用先进文化占领祠堂阵地,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做法有五个方面:一是“建活动室”。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关心支持,捐款捐书,先后建立了“八室一栏”(图书阅览室、电教室、娱乐室、书画室、排练室、资料陈列室、公德教育室、纠纷调解室、宣传栏),使祠堂成为社区群众休闲娱乐、陶冶情操、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情感、排解矛盾的重要场所,成为科技、法律、文化、卫生、计生进社区的重要阵地。二是“演时代戏”。怀念堂成立了由30多位社区群众组成的“夕阳红艺术团”,剧团所演节目既有娱乐性的歌舞、器乐表演,又有结合时代特点,宣传移风易俗、计划生育,普及法律、公民道德建设的山歌、小调、民谣、快板、小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贴近群众,剧团不仅在祠堂演、在社区演,而且还经常参加县里举办的广场文艺演出,应邀到农村去演。深受群众欢迎,成为弘扬先进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三是“书守德训”。巫罗俊怀念堂的传世家谱中,载有“勤劳节俭、艰苦奋斗、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禁止赌博、反对邪教”等体现优秀传统道德的家规、族规。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他们把健康向上传统家训绘成图解,写成书法作品,复印放大,张贴到公德教育室、宣传栏,并编成山歌小调由剧团传唱。四是“扬爱国情”。成立了“巫氏海内外宗亲联谊总会”,向海外宗亲介绍祖地的经济发展、人文景观、历史渊源,增强海外巫氏后裔对祖宗、祖地、祖国的认同感,鼓励他们为祖国和平统一做贡献。五是“树文明风”。通过组织社区群众为老人举行集体祝寿、对陈规陋习进行劝导、组织开展道德评议、开展扶贫济困等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新风尚,创造新生活。近年来,已解决几十起政府行政行为难以解决的财产纠纷、宅基地争夺、夫妻口角等民间矛盾,发动社会各界筹集十余万元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活动。

标签:;  ;  ;  ;  

三明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不断创新--传统宗祠向道德课堂的转变_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