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态工业循环企业资本边际产出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际论文,资本论文,生态论文,工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态工业园作为循环经济实践的重要载体,以清洁生产为前提和本质,实施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注重工业生产全过程的控制,从源头防治污染产生,使工业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彻底摒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割裂、“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增长模式。工业循环经济有三种模式:工业企业内部循环,工业企业之间循环(生态工业园)和工业子系统的整体循环。工业企业内部的循环是企业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设计生产过程,它要求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是采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循环,把不同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工业子系统的整体循环要求工业子系统形成循环经济的模式。本文重点探讨完全成本核算法① 在生态工业循环企业的运用, 以及提高企业资本边际产出等相关问题。
一、生态工业园成本的初步分析
(一)生态工业园的产生
工业生态思想的产生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真正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并被人们所接受还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Frosh和Gallopoulos(1989)在《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题为《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一文,提出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认为工业系统应向自然生态系统学习,建立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工业生态系统。随后,学者们对工业生态学进行了大量研究。自从工业生态学的概念提出以来,曾有许多学者对其作过定义,但迄今为止在国际范围内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工业生态学定义。然而,美国Indigo发展研究所的Lowe教授在总结各位学者提出的工业生态学观点的基础上,对工业生态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述②。随着工业生态学理论的逐步完善,作为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实践形式的工业生态园逐渐成为研究热点。20世纪90年代初,在一些学术论文和会议报告中开始出现了“生态工业园”的概念。1993年起美国已经有了生态工业园的实验基地,随后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主办了专题讨论会。近年来,生态工业园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在欧洲的奥地利、瑞典、爱尔兰、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蓬勃发展。荷兰的鹿特丹港是一个包括85家大中型企业的工业园,将建成以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及其支持行业为主的生态工业园区。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根据自己的国情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国内生态工业园的实践始于2001年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目前国内已经建成或正在建立的生态工业园区包括贵港、南海、包头、石河子、长沙黄兴、鲁北、广州云浦等12个生态工业园区。
(二)不同模式生态工业园成本构成的初步分析
第一类:改造型生态工业园区。改造型生态工业园区是通过对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在区域内成员间建立废物和能量的交换关系,如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该模式园区内企业分摊的各种自然成本,包括水资源、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优质空气、生态系统等成本相对较低。
第二类:全新规划型生态工业园区。在园区现有良好规划和设计的基础上,从无到有进行开发建设,主要吸引那些具有“绿色制造技术”的企业入园,并创建一些基础设施使得这些企业可以进行废水、废热等的交换。这一类工业园投资大,对其成员要求高。如南海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该模式园区内企业分摊的各种自然成本较高,包括水资源、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优质空气、生态系统成本等,这些成本分摊到园区各企业,将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
第三类: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不严格要求其成员在同一地区,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园区信息系统,首先在计算机上建成成员间的物、能交换联系,然后在现实中加以实施。使园区内企业可以同园区外企业发生联系。虚拟型生态工业园区可以省去一般建园所需的昂贵费用,避免建立复杂的园区系统和进行艰难的工厂迁址工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要承担较昂贵的物流配送成本。该模式园区企业之间分摊的各种自然成本相对较低些。
二、生态工业园循环企业推行完全成本核算法的构想
众所周知,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但是,只靠先进的技术是不可能推行这种经济形态的,它是一门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投入大,建设成本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办事规则和操作规程,并且有督促其实施的管理机制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靠企业消化和吸收这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的投入成本,这为完全成本核算法在生态工业循环企业的运用创造了条件。
诚然,要使循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仅靠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要提供财力支持和政策(如税收政策等)的支持,同时还要赢得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都相继出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政策措施,上上下下都充分意识到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也成为热点问题。但是,没有政府的扶持(资金、政策、税收、价格杠杆),发展循环经济将无法进行下去。就企业而言,发展循环经济将支出或花费更多的成本或费用,一些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甚至国有企业都不愿为发展循环经济而多花钱,最明显的例子是为了实现“清洁生产”,政府要求企业上环保装置,但有些企业的环保装置虽然上了,但为节省费用仅作为一种摆设,应付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检查而已。
如何让企业“合理消化成本”,自觉自愿为发展循环经济出资出力呢?基于前面不同生态工业园模式成本构成的初步分析,我们提出以完全成本法核算生态园区内循环企业的生产或运营成本,研究和颁布生态工业园区循环企业会计制度,重新制定适用于生态工业园区循环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核算规程的构想。
(一)完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
1、生态工业园区的自然成本,包括水资源、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优质空气、生态系统成本等,整体按产业链各个环节分解到不同的循环企业的具体条件下去定价和计量。
2、将各种投资成本、税收成本、沉没成本计入产业链环节替代模式, 形成各种不同选择构成的(全方位)完全成本分析总体方案。
3、选择投入小、成本低、见效快、有效期长的最优模式, 从一个生态工业园区的资源条件、环境与产业基础出发,比较发展不同产业循环模式的结果,选择最优的模式。
4、综合经济——资源和能源——环境生态的协调、互动关系的角度, 把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放在省市(地区)各资源、环境、人口条件不同的省市(地区)分别评价,考虑各种选择和各种集成方案。
5、尽可能建立量化的数学模型和相应的超结构,研究求解对策, 尝试求出最优解:最低成本,最有效率。若不能建立整个生态工业园区成本量化模型,则可建立一个包含相应数据库、知识库、模型库、推理机等KBS的计算机平台, 同时开发相应的辅助决策程序。
(二)完全成本法在生态工业园区循环企业成本的分析计量模型
1、在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循环企业投入的完全成本分析模型
从完全成本法思路出发,首先要对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产业生命周期进行评价,分析该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成本支出(如土地价值、环保设备、装置、各种资源、能源、效益、费用)等情况,得到相关参数,从而计算每万元产出消耗的成本。
在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循环企业投入的完全成本分析模型为:
2、工业园区循环企业生产活动的完全成本分析模型
在工业园区按循环经济要求组织生产活动的完全成本分析模型为:
完全成本法要求根据不同的生态工业园的具体资源、环境、人文、经济发展程度去分析评价园区内企业的成本水平,从而制订出既有利于生态工业园发展,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双赢政策(包括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政策、产业导向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杠杆政策等)。
3、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企业总成本模型
根据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企业总成本模型为:
C=Y+X*P(P为企业产出指标,产量等)
C为企业总成本。
这里必须指出:
(1)实际计算企业总成本时,必须加上投资或贸易的商贸条件,即企业自己投资或者购买别人的商品成本不同,并且还要考虑不确定性因素。
(2)在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时,还应当算出生态工业园和企业各方的损益,最优的方案应当也是各方利益最大的方案。
(3)不同地区(省市)的具体数据受到总量的影响或限制, 所以有些数据应设为总量的函数。还可以把对应各项加和,算出各企业和整个生态工业园的各项指标,如总资源消耗、总能源消耗、总环境代价、总GDP、总进出口外贸额、 总利润、总综合经济指数等,便于对整个生态工业园效绩的评价。
总之,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经济产业的发展与资源、能源、生态的协调,使得生态工业园某种组合的成本最低,效益最佳。相对其它组合而言,总资源、能源消耗、总环境代价等综合指标不理想时,不能认为这种组合最优,不是最佳循环。此时,可以采取目标规划和层次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寻求最佳决策选择,实现最优循环。
(三)完全成本法揭示的降低成本的可能途径
第一、通过生态工业园内企业共生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按共生单元之间的利益关系,可划分为互利共生和偏利共生。
互利共生指共生的企业都能在与对方的物质流交换中获得利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生态工业系统中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彼此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的集成和梯级利用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绝大多数生态工业园区属于这种共生机制,可以通过这种互利共生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偏利共生是指共生体系中一方有利,而另一方既没有因此而受害,也没有直接获利或获利很少。例如发电厂产生大量热能,当发电厂的余热为居民或园内其它企业供暖的热源时,发电厂与居民或园内其它企业就形成了偏利共生关系。这种模式在循环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中都存在,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如贵港模式和包头模式。
第二、通过生态工业园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政策扶持以及新技术(如信息共享、节水、能源利用、再循环和再使用、环境监测和可持续交通技术)的采用,降低工业园区运行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生态工业园区与传统工业园区的主要差别在于园区内各企业之间进行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得到梯级利用,共享基础设施,并且有完善的信息交换系统。生态工业园区有别于传统的废料交换项目,它旨在系统地使一个园区总体的资源、能源增值。由于园区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互利的,可以使得企业获得丰实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从而提高园区内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
三、生态工业园提高企业资本边际产出的探讨
生态工业园不仅要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的成本,而且更要提高企业资本边际产出效益。
(一)基本假设和资本的边际产出
由于园区内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即
将(6)式代入(5)式得:
由于τ=G/Y为生态工业园区成本(公共)支出相对规模,所以(7)式突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含义,即在生态工业园区为发展循环经济在一定成本(公共)支出规模控制下,成本(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企业资本边际产出。因而,发展循环经济对生态工业园区内的循环企业是有利的。
(二)几点结论
综上分析,可归纳出以下几点结论:
(1)完全成本法可以科学地定量核算生态工业园区分摊到各企业的成本。 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各企业分摊的建设成本可以用政策(税收减免或返还)等有效手段反哺企业。
(2)根据资本的边际产出(7)式的证明表明,生态工业园区各项成本支出的优化,可以提高企业资本边际产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换句话说,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成本(公共)支出规模控制下,对工业园区和园区内企业能带来双赢的效果。
(3)完全成本法与企业资本边际产出的分析, 提出了在整个生态工业园内量化计算总资源消耗、总能源消耗、总环境、生态代价的方法思路,将有助于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也有利于企业谋求某种组合的成本最低,权衡加盟生态工业园的成本和收益(资本边际产出),寻求最优决策选择。
注释:
① 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SEC)颁发的第357号公告、258号公告。
② 冯之浚主编:《循环经济导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