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科学合理的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节约有限的水资源。作为农业大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要重视水资源节约的问题,推广和完善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运用
1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意义
1.1生态效益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不但能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能提高植被覆盖率,对当地生态环境提供安全保障。另外,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有效防止次生盐渍化现象的发生,能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水肥含量。而若是及时对改良土壤追加肥料,还能进一步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分水平,从而获得更为显著的生态效益。
1.2 经济效益
相对于传统灌溉方式而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能实现节水、省肥、省工。相关数据表明,传统灌溉方式仅能实现每人管理 2.00 hm2的土地,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则能实现每人管理 4.00 ~ 5.33 hm2的土地。滴灌相对于喷灌而言能达到 20% ~ 30% 的节水率,相对于漫灌而言能达到 40% ~ 50% 的节水率。结余水量可用于改善生态或其他各业用水,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2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
2.1微灌技术
目前常用的微灌技术主要有微喷雾、滴灌以及脉冲灌溉几种技术,在对各项技术进行使用时,用户需要按照种植规模以及作物灌溉周期等内容,对微灌技术进行挑选与组合。一般大棚蔬菜种植,多会选用微喷或滴灌技术进行灌溉,在灌溉区域内部,需要设置通水管道,且会在管道附近设置灌水器,会将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养料以及肥料等,全部放置在管道内部,并会将其放置在植物根部区域,以便利用水分重力,将管道部门物质融入到农田之中,从而完成植物灌溉工作。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微灌技术不仅节水效果十分理想,能够有效防止水分出现外泄或过度蒸发的情况,同时还有着设备简单以及组合成本较低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使用率。
2.2滴灌
滴灌就是利用直径10mm左右的小塑料管将水送至作物根部附近的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具有精细化特点,并且可以和施肥结合在一起,是干旱地区最为有效的灌溉方式,它不仅可以大大提升灌溉效率,也能够最大化地节约水资源,实现增产与节水的双重目标。滴灌主要分为固定式地面滴灌、半固定式地面滴灌、地下滴灌。
2.3步行式灌溉技术
步行式灌溉技术主要是把灌溉技术科学合理的运用到机械设备中,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对农田耕地进行移动式点状灌溉,这样可以针对性的选择需要灌溉的农作物,更大程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步行式灌溉技术不需要铺设管路,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快捷,应用范围非常广。
2.4喷灌技术
该项技术会通过对动力机以及加压水泵设备的运用,借助喷灌机运转压力,成功带动卷盘进行运作,进而完成软管灌溉。此项技术多应用于大规模农田灌溉模式,在实际灌溉过程中,会将喷头安装在喷灌机之上,以对作物进行喷灌。通常在进行农田灌溉时,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对农田灌溉路线进行设计,此过程只需按照需求对移动喷灌机进行使用,能够对农田展开多方位灌溉,可以在多种类型农田中进行使用,整体操作较为方便,无需进行繁琐管理,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模式,灌溉工作周期相对较短。
2.5雾灌
雾灌也叫做微喷灌,它与滴灌的工作方式有相似之处。雾灌是在滴管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滴头改为微喷头,减少土壤或植物根系对滴头的堵塞现象。雾灌方式主要适用于果园等灌溉,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是利用地下水位的升高与降低进行田间灌溉的,当作物需要灌溉时,控制地下水位使其升高至植物根系活动层,当作物不需要灌溉时,降低地下水位即可。利用控制地下水位进行灌溉,在灌溉时还可以保持地表干燥,对水资源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
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3.1合理高效地利用节水灌溉技术
因为水资源比较紧缺,需要对水资源优化配置,不能饮鸩止渴,要保证后续用水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综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在进行节水灌溉时要做到因地制宜,不同的农田采用不同的灌溉技术。在实施具体的灌溉技术时要合理计算节水的灌溉区域,从而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比如,对一些幼苗进行灌溉时要选择微灌技术,这样可以使水直达作物根部,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另外,在传动的灌溉技术中的渗透现象比较明显,可以采用渠道防止灌溉技术,就是在灌溉的过程中采用防渗透材料修建渠道或者直接利用管道运输,真正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3.2因地制宜,统筹发展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后期还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这都需要有经济支持,所以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在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可先选择投入和维护成本低的地下输水管道灌溉等的方式;在经济水平较好的地区,如果资金充足,可以选择节水效果好、劳动强度弱的微灌和高效的滴灌技术等灌溉方式。
3.3加大新型技术使用力度
国内外学者一直在对灌溉技术进行着研究,各种新型技术都会随之诞生,像节水高产地下灌溉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运用,能够切实推动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节水效果也会更加理想。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各项信息技术的利用力度,不仅要对先进技术进行引进,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对技术进行调整与完善,以保证新型技术的使用质量。
3.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节水意识
首先,要在群众中树立起水资源紧缺的危机意识,宣传发展节水灌溉对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其次,帮助农户算好实施节水灌溉技术后所带来的直接利益和长远收益账,同时可在灌溉条件差的地区由政府出资建设示范工程,交由农户使用,让农户在省时、省力、省投入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收,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一个示范带头作用,其他农户也可从中以较低的成本学习有关技术。
3.5加强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基础设施的管理
针对后期的节水灌溉薄弱的问题,要先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做好建设和最后养护维修的管理工作安排,落实在纸质文件上,达到管理的最终目的。要加强内部人员的管理,实行责任到人制度,明确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并且定期考核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与此同时,综合具体的节水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的农田实施不同的灌溉技术,从而真正提高产量和节约水资源。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农业技术性极强,各项种植技术以及养护技术层出不穷,为贯彻节水降耗理念,国内开始大规模推广节水灌溉种植技术,并在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对农田水利工程效益进行了提升,这不仅是对农业节约资源理念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农业生产以及灌溉技术进行完善的直观反映,可以将水资源价值深度挖掘出来,可以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农户种植收益,能够为农业长久性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以上内容就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曾井观.基于节水灌溉技术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式研究[J].乡村科技,2016(17):65-66.
[2]牛慧玲,李煜.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探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183.
[3]金鑫.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6):119-120.
[4]魏中华.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6(23):132.
[5]曹秋双.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6,7(23):82-83.
论文作者:边军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技术论文; 节水灌溉论文; 水资源论文; 农田论文; 高效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方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