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教育的主题,其实质是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教育活动,使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双创的国家战略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实现这一战略,既有其参与的必要性,也有其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
一、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相关知识准备和市场意识。由于长期缺乏创业教育,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都比较薄弱。同时创业需要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势必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受年龄及相应学识的限制,大学生很难拥有关于创业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他们没有实际管理经验,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制订战略,怎样管理提高效率,怎样进行市场推广。
2.还尚未形成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中国大学生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有很高的心理预期,选择稳定的工作、考取公务员端上金饭碗仍是大部分学生及家长的想法,认为创业是那些没上过学、什么都做不成的人才会从事的一种工作,是无奈情况下的一种选择。这些传统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当前,大多数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然而一些高校将创业教育简单地定位为"企业家速成教育",追求一夜之间校园内诞生无数个学生老板,以此来彰显学校创业教育的成果。更有甚者认为,若想创业就必须成立自己的公司。这些形式主义的定位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施。还有些高校热衷于追求创业教育的短期效果,在创业课程的教学建设方面投入较少,并且在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效果不够关注。同时,高校创业师资严重缺乏及教师本身素质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没有厘清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调查发现,有些高校,领导讲起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来,往往是头头是道。理论全搬照抄别校的,有的甚至把国外理论翻译过来,作为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殊不知,任何理论都需要丰富的实践来检验和支撑;没有生动的实践,再好的理论也无法结出丰硕的创新创业教育之果。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积极的效果。可是,有的高校,只有方案,没有实施:有的象征性地开展几个活动就结束;有的没有多少实际内容,就堂而皇之地请有关专家来进行结题验收。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指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它能够使原来的成本曲线不断更新,进而产生超额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而创业是创业者利用自身或者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创新和创业存在性质上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创新是创业的基础,而创业推动着创新。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1、大学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创新研究的平台,以及将这种创新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模拟创业或者实际创业的平台。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做到教学方法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要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注意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电子教案,多媒体、现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水平。要求教师扩宽视野,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真正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
2、鼓励学生正确认识创业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者毕业以后马上去自主创业,而是对所有学生都应该进行的一种创业精神、创新文化、创业基本知识的教育,以及对有创业创新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的创业技能的训练。因此,大学生无论毕业后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需要接受创业创新教育,具备创业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具备崇尚、尊重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对事物的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高度的敏感和开阔的思路;极强的求知欲和自学能力;富于想象并敢于大胆提出问题;注重实践,勤奋努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等。
3、调整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调整是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在专业设置中,我们应加大调整力度,努力形成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调整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将围绕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及三大产业带建设,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基地。压缩社会需求小、就业差的专业。在专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加强专业的适应性。要建设一批有影响、水平高、有特色、起示范作用的品牌专业。为了培养学生敬业爱岗、诚信勤勉、吃苦耐劳、服务客户、积极创新、团结合作、服从服务公司等基本职业素质;训练学生办事认真细致、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感知风险的敏锐性、分析风险的严谨性,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公文写作、文件处理等职业技能,学院应加强实训环节的管理及教育工作,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4、对实行多种学生奖励办法。
双创既然是创造性的,就必然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失败意味着丢脸,失败意味着损失,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心理上可能难以承受。也有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经济上也可能难以承受。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为大学生进行双创失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提供应有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整个社会必须弘扬创新创业的正气,对创新创业的成功者必须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创新创业的失败者应该给予更多释放压力的机会和相应的政策支持。
学生创新创业是个永恒的命题,创新创业既是大学生的内在愿望,也是国家和民族所需。但创新创业充满了艰辛和复杂,还可能面临失败。作为创新创业者本身,必须要有足够的胆略和胆识;而作为政府和大学,也必须为创新创业者构建基本的平台,提供各种必要的风险补偿。
参考文献:
[1]常青,李力. 高校"多维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1)
[2]常青,韩喜平. 香港高校创业教育政策的成效与启示[J]. 中国青年研究. 2015(05)
[3]包雅玮. 价值观教育引领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4]徐敏,黄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优化研究[J]. 中国商论. 2019(07)
论文作者:孔 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学生论文; 大学生论文; 高校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专业论文; 理论论文; 教师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