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_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_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2)01-0003-04

去年六月底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从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实际出 发,首次提出关系我国全局发展的“四个如何认识”的重大理论问题。对这四个问题进 行深入研究,是回答干部群众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 需要。本文试就“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问题谈些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 正。

一、高潮低潮的相互交替构成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史

1516年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迄今已逾四百余年。 不过,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则是以1848年《共产党 宣言》的发表为标志的。150余年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 几次高潮和低潮的交替,其间既有迅猛发展的辉煌,也有停滞不前的徘徊,更有曲折倒 退的低谷。概而言之,150余年的现代社会主义发展史,共经历了五次大的发展高潮, 与此相随,也经历了五次大的低潮乃至低谷。

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刚刚发表之后出现的,这就是在 世界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1848年欧洲大革命。尽管这次革命的性质仍然属于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但一方面由于这次大革命直接受到了刚刚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另一方 面,更由于这次革命的主力军已经由过去的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变为无产阶级,并且 在革命实践中已远远超出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然而,由于欧洲无产阶级整体上还不成 熟,更由于马克思主义刚刚诞生,还没有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占据指导地位,所以这场轰 轰烈烈的大革命很快便沉寂下去了,社会主义运动也随之进入第一次低潮。社会主义运 动的第二次高潮是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其主要标志,一是1864年第一国际的 建立;二是1869年世界上第一个民族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成立 ;三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这次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不仅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 经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更标志着实践层面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始。特 别是巴黎公社革命,她不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而且还提出和实践了许 多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把社会主义运动的整体水平向前推进了一 大步。然而,仍然由于整体阶级力量的对比不利于无产阶级,也由于欧洲资产阶级联合 趋势的加强,所以,这次持续几年的社会主义运动便很快进入低潮,无产阶级的国际组 织——第一国际也不得不再这种低潮中从欧洲迁往美洲,并最终于1876年被迫解散。社 会主义运动的第三次高潮是从19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1883年,马克思逝世,领导世界 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恩格斯一人身上。1889年,在恩格斯的直接领导下第 二国际在巴黎建立,此后欧洲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便在恩格斯和第二国际的领导下普遍 高涨起来。特别是德国的工人运动开展的更是如火如荼:不仅迫使德国政府取消了俾斯 麦时代制定的“非常法”,而且,利用合法斗争,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也成为德国议会的 第一大在野党。此外,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已经大大超出了欧洲范围,非欧洲国家的无 产阶级政党也开始建立,1890年澳大利亚、1895年智利、1896年阿根廷相继建立了无产 阶级政党。但是,随着1895年恩格斯的逝世以及修正主义的泛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第 一次因人为因素进入低潮,并造成此后近100年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的东移、西欧基本上 再没有自主掀起社会主义运动高潮的后果。社会主义运动第四次高潮是以1917年俄国十 月革命的爆发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标志的。在列宁主义指导下,俄国共产党 人首先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由此社会主义制度变为现 实。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高涨起来:1918年1月芬兰爆发社会主义 革命、1918年11月德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1919年3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建立;1919 年3月第三国际正式成立;从1918年到1922年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除去非洲全世界共有4 0多个国家建立了共产党,社会主义运动在很短的一个时间内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潮, 一时间,随着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结束,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开始土崩瓦解。但是,由于 各国共产党的经验不足,也由于各国共产党对俄国共产党的盲目崇拜甚至迷信,社会主 义运动在经历短暂的新一轮高潮后又迅速进入低潮。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尽管就世 界范围讲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但苏联社会主义在粉碎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后不仅站 稳了脚跟,而且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少于资本主义世界几倍的时 间很快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社会主义作为制度正式同资本主义制度形成直接的对抗,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第一次被撕开缺口,社会主义也由过去单纯的理想追求变为现实追求。 社会主义运动第五次高潮是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东欧、朝鲜、中国等一批社会 主义国家的建立到来的。这次高潮的具体结果就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长达半个世纪的直接对立。当时的世界,任何国家都可以在两大阵营中找到自己相应的 位置,尤其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讲,资本主义世界带给他们的是长期的殖民痛苦,而社会 主义则成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同义语,因此,许多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便纷纷打出了 自己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旗帜。据不完全统计,60年代前后所有类别的社会主义国家有50 个以上,足见社会主义影响之大。但是,从60年代初开始,一方面由于传统社会主义模 式中的固有弊端暴露的越来越充分,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因而,实 际上从那时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就开始步入第五次低潮,进而到世纪之交,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进入低谷。而这次世纪之交社会主义运动的低谷同上个世纪之交社会主义运动的 低谷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只是伯恩斯坦换成了戈尔巴乔夫 ,前者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沉寂了20几年,后者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重大倒退的 灾难性后果。

从回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是高潮低潮相互交织、波澜壮阔和曲折徘徊相 互交替共同构成的。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偶尔出现一些曲折就成为十分正常 的事情了。

二、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马克思主义又是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 离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空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意义。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史的回顾中我们得到启示: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紧紧相联,不仅马克 思主义本身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社会主义运动也取得了辉煌。而忽视马克思主义 的发展必须与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结合其结果必然最终导致背离马克思主义。笔 者始终认为,在邓小平理论创立之前,世界范围的马克思主义者实际上长时期忽视了马 克思主义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停留在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阶段,而从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能来看,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功能是不相同的。列宁主义之前的马 克思主义其基本理论功能是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让无产阶级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从而起来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因此,我们把这一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称作社 会主义的“醒世学说”。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结合新的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对 社会主义“醒世学说”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其基本理论功能是创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 度,并验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因此,我们把这一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称为社 会主义的“创世学说”。显而易见,这两个阶段由于理论功能的原因决定了它们的研究 核心都是社会主义革命。然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却成为 邓小平理论创立之前摆在世界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长期的、共同的历史性课题。从这样 的角度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五次低潮或低谷的出现是有历史必然性的。邓小平同 志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融入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之中,并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 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核心 由“革命”到“建设”的转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到 了新阶段。而这种“新”的集中体现就是其理论功能是直接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的,因此,我们把邓小平理论称为社会主义的“治世学说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 和国际地位都有了极大提高,国际影响力和整体竞争力也有了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在中 国呈现出了勃勃生机,这无疑使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我们说,尽管邓小平 理论植根于中国大地,解决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但它对世界社会 主义运动复兴的旗帜意义是任何人都不能低估的。因此,我们始终认为,邓小平理论不 仅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当代世界的马克 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发展的新阶段。对邓小平理论的这种历史定位,或许会有 不同意见,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开拓式创新性发展、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全新模 式设计是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的。

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在世界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复兴之路必将是十分曲折和漫长的,对这一点,每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都必须 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清醒认识。但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要实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 复兴仅有上述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做到:第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继续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搞好;第二,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根据时代、实践和 科学的新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就第一点而言,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 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因此,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就成为我们搞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提,而搞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是世 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希望所在。就第二点而言,尽管我们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 和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但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再不需要发展了;因而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也就成为新世纪全党面临的共同任务。为此,江泽民同 志要求全党把学习、掌握、运用和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提到“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 ,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途命运。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 的新发展,始终把着眼点放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上,把着重 点放在继续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首要问题上,把着力点放在全面把握“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从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中,我们不仅 看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美好未来,更看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光明前途。

三、未来5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展望

对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发展,我们充满信心。因为,首先,在世界范围内 马克思本人被资产阶级的权威机构评为千年伟人,本身就说明马克思的思想或马克思主 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其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邓 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昭示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但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坚持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就决定了我 们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未来发展的任何展望,都必须采取历史的、客观的、发 展的、辩证的态度。同时,展望社会主义不能离开对现实资本主义的分析。因此,我们 有必要对现实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下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未 来50年的发展进行展望。

就现实资本主义而言,其总体优势地位在未来50年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从一定意义 上讲,资本主义仍然占据影响世界发展的主导地位。主要原因在于,现实资本主义生产 力的提高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这就为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 领域继续保持优势和确立其对世界发展的主导趋势创造了机会。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对生产力的发展而言还有相当大的余地,并且,随着资本主义自我调节能力的不断增强 ,其抗击经济危机打击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本身就把由危机引发革命的可能性降到 了最低限度。同时,传统资本主义那样的垄断资本左右资本主义国家政局发展的作用也 在减小,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也在不断趋于成熟。基于 此,我们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未来50年的发展作如下展望。

展望之一:中国社会主义的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代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客 观趋势。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下 世纪中叶,无论中国的综合国力还是国际影响力,都非今天所能比拟,中国的经济实力 将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设也将取得长足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已基本完善,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将不仅仅是占有一席之地,整个中华民族将更加具 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也将通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取得的巨 大成就而有所恢复,人们将重新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 日趋同情和青睐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数量上、特别是在质量上将有极大增加和提高, 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中国、越南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 并有可能影响和带动其他中小国家走上社会主义之路。其二,质量上的提高主要体现在 两个方面,一是现实资本主义国家基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发展对其的影响,资本 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将会不断增多,这是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务实态度从而汲取、 借鉴社会主义成功经验的结果;二是各种变种的社会主义诸如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 路的社会主义等或许将有较大发展。

展望之二:在看到中国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带来巨大希望的同时,我 们还必须认识到苏联共产党、特别是戈尔巴乔夫的人为因素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造成 的巨大损失。从一定意义上讲,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和戈尔巴乔夫个人的罪恶,使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倒退不止100年。因此,在资本主义整体上仍然占优势、而社会主 义又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在50年内重现50年前的辉煌是难以想象的,大胆的说是不 可能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之路必定是十分曲折和艰难的,对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 思想准备。

展望之三: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第四次高潮和第五次高潮那样,寄希望于战争来消灭 资本主义和创造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甚至不可能。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 世界的两大主题,制造摩擦和发动战争是不符合人类发展大趋势的。退一步讲,即使仇 视社会主义的势力有能力发动战争,它也不得不充分考虑中国的国际影响和一切爱好和 平的人们的向背。而社会主义中国更不可能通过战争来复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因为, 一方面这不符合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也不符合中国一贯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三, 即使到下世纪中叶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但无论如何也提高不到发动世界性战 争的水平。两种制度将在竞争中和平相处,并且,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将成为资 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竞争的主导趋势。

展望之四:依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工人阶级起来革命、进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的希望几乎不存在。如前文所述,自上个世纪之交以来的100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内部基本上就没有再出现过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势。这一方面是机会主义所主张的第三条 道路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资本主义自身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使工人阶级所得到的物质 实惠越来越多的结果。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不但没有革命的积极性, 在很大程度上还厌恶革命。这一点已经被一个世纪的历史发展所证明。

展望之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现实社会主义实 力的发展,而任何人为因素则都是不可取的。特别对中国来说,或许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希望我们扛起复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旗,但邓小平同志的教诲千万不能忘记:要冷 静观察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要沉着应付发展道路上的各种挑战,要善于在韬光养晦中 不断加快自己的发展,更要学会善于守拙,而不要当头儿。

展望之六:现实社会主义和现实资本主义将在相互借鉴和学习对方长处的基础上展开 新的竞争,但重新出现两大阵营的可能性将不会太大,两种社会制度在全球化进程不断 加快的大趋势下,将表现出更多的共性,因此,中国人民大学的著名教授高放同志提出 的资本社会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的概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总之,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也不可能一帆风顺 ,前者已被历史发展所证明,后者将被历史规律所制约。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人类社会的 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发展就不应该大惊小怪。“封建 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 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 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 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因而,我们完全可以自信地说,只要中国始终坚持以邓 小平理论为指导,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那么,世界社会主 义运动的复兴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收稿日期:2001-02-10

标签:;  ;  ;  ;  ;  ;  ;  ;  ;  ;  ;  ;  ;  ;  ;  

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