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宗跃倩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宗跃倩

宗跃倩

身份证号:32088219860602xxxx

摘要:海绵城市理论是我国政府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针对城市积水情况和水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提出的应对措施。主要是通过构建适当的框架体系使城市有能力自主化解一定程度上的洪涝灾害,提高城市建设中水资源利用率。本文从海绵城市理论入手,结合风景园林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助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具体应用

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说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每一位国人共同目标和理想。风景园林园的规划与发展不仅满足人们日常活动和审美需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保护生态环境上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海绵城市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相结合,即能有效提升海绵城市理论推进城市建设的实用价值,又能使风景园林规划更具科学新和实用性,共同建设城市化良好的运营环境。

1、海绵城市理论特点及意义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海绵具有弹性、吸水性以及过滤性等特点,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即根据海绵的特性,将人工技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在降雨的过程中,实现吸水、储水的功能,在需要水源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且加以利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可利用资源[1]。利用海绵城市理论,使城市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不再束手无措,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传统城市的排水概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逐渐暴露缺陷,海绵城市理论利用人工设施,使雨水渗透到突然表层,补充地表水分;控制雨水径流,使其缓慢下渗,补充地下水源;通过多种措施,将雨水储存,以备不时之需;通过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避免其与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现结合,造成二次污染;将净化后雨水进行合理利用,优化城市排水,将雨水和污水进行分流处理,最终实现海绵城市理论的经济价值;

海绵城市建设是有效缓解环境污染,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方法,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贯彻海绵城市理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缓解城市排水系统压力,保障城市居民出行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受工业化影响,城市水环境污染严重,基于海绵城市理论建设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现状,修复水环境,保障人们用水质量,保护生态物种生存发展。海绵城市建设与风景园林规划相结合,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调节雨水,强化自然资源利用率,构建完善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带动旅游等相关经济的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实力和竞争力[2]。

2、风景园林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风景园林学在我国机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当下仍然承载着促进科学发展、生态文明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风景园林规划在城化进程的推动下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当下该项工作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政府应该提高对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制,响应低碳社会的号召,加大对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提升风景园林建设工作质量,不仅能够推进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健康发展,对于减少城市“病”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许多城市居民和相关工作人员对风景园林建设漠不关心,没有意识到风景园林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无形中加大了政府开展生态文明建的难度[4]。针对此种情况,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对城市进程的推动作用,更要起到拉近城市与居民的内心距离的作用,结合当地特色展开设计,展现城市的人文精神,使观赏者加深对城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实际情况对风景园林进行合理规划,利用科学化和现代化技术,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3、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主要包括:地形规划、道路规划、绿地规划以及建筑物规划等。风景园林规划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设计师在开展规划设计使,不仅要考虑当地文化、经济、管理等因素,还要结合实际位置规划园林应具备的实用功能、观赏功能以及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一系列因素。结合海民城市理论能够讲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城市居民与生态缓进之间的合理关系,进而提升风景园林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作用。

3.1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中地形规划应用

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地形规划直接影响景观的整体布局和效果,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体验以及其社会价值。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缓解城市排水压力的特点展开风景园林地形规划,使其具备收集雨水,引导风向的功能。设计地形的高低起伏变化,一方面可以将游客的视线引导到某一特点地点,使其成为景观焦点,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收集雨水的效果,达到调节环境气候,减少不利于景观规划的影响因素,实现景观园林规划的社会价值。

3.2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中道路规划应用

针对实际景观道路建设分布情况,在保证绿化效果和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上,采取环状和网状的形式构建道路,满足园林观赏条件的同时,符合生态城市建设以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采用渗水率高,过滤性强的材料进行铺面,利用多孔混凝土、草皮砖、嵌草路面等材料将海绵城市建设的落到实处,实现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价值。

3.3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中绿地规划应用

绿地规划是风景园林规划的核心之一,绿地建设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之上,结合绿地生长条件进行规划。风景园林中绿地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净化水源的效果,借助园林的地形和树木生长的条件达到涵养水源的目的。将景观设计与地下排水管道结合在一起,奉行海绵城市理论基础,结合人工湿地以及生态河岸共同规划园林设计,完善景观设计和雨水储存以及污水处理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雨水路径,通过人工手段,实现雨水的收集、净化、储存以及利用。

3.4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中建筑规划应用

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构建雨水收集系统,恰当发挥海绵作用。景园林中借助建筑物实现这一效果,需要设计师在开展规划风景园林设计的同时不全优化设计方案,结合现代化相关科学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对建筑物的功能进行设计和区分,保证其科学合理性。依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和所处地势,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建筑物汇集的雨水通过管道建设引导过滤层,经过过滤后流向储水空间。在风景园林植被需要灌溉时,利用储存水进行灌溉。提升建筑物雨水收集的效果,提升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结论

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针对各个规划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与应用。在风景园林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有效节省水资源,贯彻落实生态资源保护政策和科学发展观。集收集、过滤、利用一体的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不仅对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及提升城市实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于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祁祖尧,由阳,刘广奇,等.城市公园及河谷地带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技术方法探索——以贵安新区“两湖一河”项目为例[J].给水排水,2018,44(1):44-49.

[2]成玉宁,谢明坤,CHENGYu-ning,等.相反相成:基于数字技术的城市道路海绵系统实践——以南京天保街生态路为例[J].中国园林,2017,33(10):5-13.

[3]文常春,钱达.浅谈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的应用——以萍乡市城市为例[J].建材发展导向,2017,15(23):210-211.

[4]胡婷.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7,15(6):62-63.

论文作者:宗跃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论文_宗跃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