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省略的省略号——《我的叔叔于勒》标点指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省略号论文,标点论文,叔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经典名篇,小说着重塑造了菲利浦夫妇的形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品读语言,体会人物当时的心境及个性特点,感受人物形象,在教学时却在两处人物对话上产生了疑惑。 父亲发现卖牡蛎的像于勒时与母亲有段对话。 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1] 另外,当父亲在船长那儿确认那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时,父母之间的对话。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2] 这两段文字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颇为丰富,值得好好品味一下。 第一处,当父亲发现于勒时,心里颇为紧张,骤然的紧张,使得他说话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极不连贯,“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这句话采用省略号配合文字的表达形式,逼真地展现了父亲那时慌乱甚至有些哆嗦的心境。突闻此言,母亲毫无心理准备,更是紧张、害怕,“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说话吞吞吐吐,带有责备,颇为正常,可从她的实际话语中,“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丝毫没让人感觉到她说话吞吞吐吐,而是很连贯。相比于父亲的话,从表达形式上,母亲的话看不出语言的断续;从语气语调上,也读不出母亲那种紧张、害怕的心情。 再有,父亲在确认于勒身份后,“是那么神色张皇”,紧张、害怕,“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可我们读来很流畅啊,丝毫感觉不到结巴,且语气很坚决。 这两处语句,后面人物语言的表达形式与前面的提示语“吞吞吐吐地说”“结结巴巴地说”的要求明显不相符。 笔者以为,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要能体现人物当时的心境或个性特点,不能提示语中说人物说话结巴,人物就结巴,就心里紧张、害怕,而应该让读者从人物具体而明确的话语中去感受人物说话的语气,体会人物心情,否则前面的提示语就有标签化的嫌疑。 这两处对话,人物语言与提示语不符,人物说话的语调、语气没有表现出来,问题应该出在人物的话语中没有使用省略号。 笔者这样说,原因有三点: 一、说话断续要用省略号表示 根据前面的提示语“吞吞吐吐地说”“结结巴巴地说”,人物的语言表达要断断续续,从语言形式上做到这一点只有借助省略号。省略号的用法之一就是“标示说话时断断续续”,[3]具体地说,就是“说话时有些意思由于感情激动或其他原因而没有把话说完全,或者说得较慢,显得断断续续,这类情形,一般用省略号来标示。”[4]父亲的其他两句话,就是借助省略号来体现人物语言的断续的。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除了本篇课文,莫泊桑的名篇《项链》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可以证明。 主人公玛蒂尔德历尽艰苦十年后终于还清债务,一天在大街上散步,遇到项链的主人福雷斯蒂埃太太并主动与之打招呼,福雷斯蒂埃太太一时竟没有认出来,相当惊讶。 对方一点也认不出她来了,被这个民间女人这样亲密地一叫觉得很诧异,便吞吞吐吐地说: “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大概认错人了吧。”[5] 可见表现人物说话的断断续续是要借助省略号来标示的。 二、标点能够辅助文字表现说话人的语气、语调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配合文字可以表现说话人的语气、语调,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从全文来看,在于勒叔叔没有出现以前,父母的话语都是很正常、流畅的,没有一处出现断续、结巴的情况,而一旦于勒出场,父亲说话就不利嗦了,接着母亲说话也吞吞吐吐起来。前后对比,会发现,作者其实也是在借助省略号来表现父母亲说话时语气、语调的不同以及人物心情的显著变化,从而来刻画菲利浦夫妇嫌贫爱富的性格。但是这里,小说并没有将省略号运用彻底、到位,如果将母亲吞吞吐吐的话,父亲结结巴巴的话,也用省略号表现出断断续续来,人物的心境会更加逼真,形象会更加生动、丰满。 小说《项链》的高潮部分,作者就是借助省略号表现主人公玛蒂尔德夫妇发现项链丢失时说话语无伦次、惊慌失措的样子。 她已经吓得发了慌,转身对丈夫说: “我……我……我把福雷斯蒂埃太太的项链丢了。” 他惊惶失措地站起来: “什么!……怎么!……这不可能!”[6] 可见在人物紧张,语无伦次时,可以借助省略号配合人物语言来表示此时人物的语气、语调,体现人物的惊慌、紧张的心情。我们应当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这里的省略号就体现了形象性、生动性,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三、人物语气前后要保持一致性 遇见于勒后,从文字中可以两次感受到父亲的紧张,说话结结巴巴。当他确认于勒身份后,回到母亲身边,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为何前文中说话结巴用了省略号表示,而这里说话结巴就不用省略号表示呢?于理不通啊!应该与前面两句话表达形式上保持一致,这里也应该用省略号来表现父亲说话的断续,且从父亲的两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确实有一紧张就容易结巴的毛病。 当父亲说出自己看到于勒后,父母亲当时的心境,是相似的——紧张、害怕。父亲说话断断续续,母亲也是“吞吞吐吐”,从语言表达形式上讲,父亲的话用省略号来体现断续,母亲的话语没有理由不用省略号来体现断续。 因此,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这两处对话中,没有运用省略号来体现人物语言的断续乃是本文的一点瑕疵,两处省略号均不该省略。 笔者觉得这两处父母的对话这样处理更合适些。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是他,真……真是他!” 《我的叔叔于勒》是译文,也是节选文字,选入课本时,作了较大的删改。查阅原文,笔者发现选文这两处人物对话与原文语句一致,未作任何变动。笔者所指出的瑕疵也可能是作者的疏忽,但笔者觉得教材编者在将此文选入课本时,应当作适当的处理,毕竟教材是给学生学习的,有示范作用,尤其是写作方面的指导。余映潮老师在教授《羚羊木雕》一课时,就特别运用“怎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这个内容写好”这一知识点进行语言教学。如: 根据下面的对话,要求学生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________。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________。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________。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________。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________。 “没有卖……我送人了。”________。 “送给谁了?告诉我。”________。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________,“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________。[7] 这项训练就要求学生能根据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来想象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态从而写出提示语,当然也可以反过来,根据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提示语来想象人物的语言,包括语气。那样的话,提示语与人物的语言表达形式就要前后一致。 同样在本单元中,鲁迅先生《故乡》中的一个片段,可堪称是使用标点的典范: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8] 文中两处人物语言,“阿!闰土哥,——你来了?……”,“老爷!……”,前者,短短一句话,竟用了五个标点符号,后者也用了两个,两者均运用了省略号。前者,省略号表现了“我”惊喜之余,不知道怎么说好,陷入了无话可说的状态,后者则表现闰土沉默、木讷、寡言少语的神态,两处省略号的使用就使得“我”与闰土之间的无语、隔阂更加明显,言简而意丰。 小说中,省略号的使用,往往会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笔者在此特将疑惑提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个不应该省略的省略号--“我的叔叔于乐”标点符号是指瑕疵_我的叔叔于勒论文
一个不应该省略的省略号--“我的叔叔于乐”标点符号是指瑕疵_我的叔叔于勒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