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前景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前景_政治论文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学科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认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学问作为独立的学科来建设,这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从1984年高校创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84年至1988年,抓重点带一般的阶段。第二个阶段,1989年至1993年,全面开展学科建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群的阶段。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酝酿新进展、寻求新突破的阶段。学科建设进入了协同攻关的艰难时期。

一、学科建设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它集中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经验形态走向科学形态,从一家一本论著走向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从单一学科走向学科群,从没有项目资助走向获得不少国家级科研资助项目,取得了累累硕果,具体的成绩和经验主要是:

1.学科建设要狠抓重点。专业创办之初,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重点抓龙头学科的建设,较快取得了高质量的成果。如委托武汉大学王玄武等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于1985年8月出版,委托复旦大学陆庆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于1986年12月出版,这两本教材的修订本先后荣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2.学科建设要发挥两个积极性。教育部在抓重点的同时,注意发挥所有有专业的院校在学科建设上的积极性。师范院校思政专业的教师横向协作,在开展研究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学习提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青年学》、《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等。不少学校自编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方面的教材、专著。教育部为了把学科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推向新的阶段,组织了协作攻关。1989年发出专门文件,要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建设,并对编写出版工作给予适当资助。计划实施进展顺利,陆续出版的专业统编教材达15种。如:《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选读》、《爱国主义教育概论》(获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史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现代哲学思潮与青年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与此同时,不少学校或协作或独立编写出版了《政治观教育概论》、《人生观教育概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概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大学德育学》等教材或专著。至此,学科群的发展初具规模。

学科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实基础之上的。国家教委委托罗国杰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一书,第一次比较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四大以后,全党加强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其中也较集中地发表了一批关于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的论文,出版了一些专著。如,国防大学苏希圣著的《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武汉大学郑永廷、福建师大陈百强都主编了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专著,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研究。

3.学科建设既要重视应用理论研究又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些教师,努力开展学科建设,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1988年以前总的说,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学科建设难以深入,也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国家教委1989年初在南开大学召开了第一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讨会。此后,又分别开过几次研讨会。这些研讨会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矛盾和本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及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以及概念、范畴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国家教委1993年夏在合肥再次召开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讨会。通过这些研讨,在一些问题上多数人取得了共识,对学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基础理论研究受到了重视,“七五”期间,开始争取到一些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如,西安政治学院胡正清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项目,出版了最终成果《思想规律与思想政治工作》,陆庆壬获得了国家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出版了最终成果《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这两本专著均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评为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八五”和“九五”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获得国家级科研资助项目迅速增长。有的成果获得了学会的优秀成果奖。以科研为先导和基础,改变了教材多、专著少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

二、学科理论研究成绩及主要差距

通过十几年的研究,学科的理论体系逐步走向完善,理论观点、概念范畴的学科特色日益鲜明。这些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基本成熟。现对学科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取得的共识和尚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多数同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此不同的意见是“一个规律”论。有四种观点:(1)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认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应作为另一门独立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来研究。(2)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3)以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4)以“思想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我认为,第二、三种观点都失之过窄,第四种观点则失之过宽,第一种观点虽然是对的,但既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可以作为分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不能成为总体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呢?何况离开了对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便失去了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毫无疑问,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对此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深入发展:(1)对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最具体,应用得最多的一些基本原理——称之为“理论依据”——同行们研究得比较深入;(2)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下,应用某些相关学科,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取向、流派。如政治学取向、教育学取向、大德育学取向、系统工程取向、行为管理学取向等。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进行多学科的研究,新兴学科多是横向学科,因此,只有不同流派充分发展,通过比较鉴别,实践检验,才能实现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多学科综合应用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

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范畴。通过研究,学科的概念体系逐步丰富、充实,学科重大理论涉及的概念,都逐步给予了科学的界定。有些最基本的概念属于范畴,如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品德等,已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对成对的范畴研究则较薄弱,但已开始。较弱的还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面某些概念的界定。

4.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基本规律。对思想品德结构的研究,已从借鉴吸取德育心理学的“三维结构”说,发展到有学科特色的“三维立体结构”说(包括品德心理过程,品德思想观念,品德行为能力),已不限于心理结构的分析了。

对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研究,仍较多地停留在评介前苏联列昂节夫的“两因论”上,研究尚欠深入。“一因论”的观点(外界——思想———行为——外界……)与“两因论”的观点(人的思想行为是在客观外界条件影响下及由这种影响所形成的主观反映条件的调节,交互作用于大脑,形成思想,并支配行动的结果),缺乏理论论争和交锋,应当达成共识却尚未达到共识。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研究,1993年的基础理论研讨会上,多数同志倾向于新的“四要素”论(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包括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环境)。这是有学科特色的新突破,不仅与传统教育学的“三要素”论有质的区别,而且与原有的“四要素”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也大有进步,具有完整性、科学性和时代气息。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尚未形成共识。一种观点,只提“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些同志称它为“特有规律”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同社会制度的统治阶级都重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有规律”应作出理论抽象。对这两种观点有待深入研究和理论交锋。

已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学》、《育德学》、《微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研究成果,从新的侧面、新的角度探讨思想品德形成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过程,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研究的深化。

5.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的研究。关于地位作用律。这个问题解决得较好。对于服务的地位、保证的作用,不仅有大量文献作依据,而且《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对“生命线”论断的理论依据作了权威的解释。随着时代的前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必然会有丰富、多样、具有针对性的表述和论证,但从根本原理上说,都应是与服务地位、保证作用一致的。

关于目的任务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这是最高的哲学概括。具体展开,根本目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服务,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培育“四有”新人。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些取得了共识。

关于内容组合律。从基本原理上,一是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般结构,不外是政治观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观教育;二是揭示了“四观”教育的内在关系,即政治观教育是主导,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是根本,道德观教育是基础。基本内容在实践中的运用是无比生动具体的,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来选择内容、优化内容结构。

关于方针原则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由于主观反映水平的差异,表述和认识深度都有差异。

一是对疏导方针有质疑。有的同志认为疏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或基本原则),认为疏导“不包括思想斗争”。这种意见提醒人们在疏导时切勿丢掉思想斗争,无疑是正确的。不过应看到,疏导是一个容量大的正确方针,它是对“团结——批评——团结”公式的继承和发展。疏通是发扬民主,引导是厉行集中,对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视情况必要时采取行政、法律等引导手段。这才是对疏导方针的全面理解。

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诸原则的相互联系,有待深入研究。

三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原则的研究刚刚开始。比如,竞争激励原则不仅适用于搞活经济,而且已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被广泛运用,应从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和阐述,以丰富充实原则体系。

关于途径方法律。目前见到的论著,较多的是讲具体的途径、方法,研究尚待深入,有三点值得注意:如何从方法论的高度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的研究,探讨不同方法正负效应的社会条件和优化规律,探索综合方法的运用艺术;如何对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创造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鲜经验,从新载体、新途径、新方法上作出理论概括和升华,使之产生普遍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方法、决策方法等,如何加强试验研究,突破难点。

关于评估反馈律。评估反馈律属监控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些需要深入研究的前沿课题,例如:

在原理层面上,怎样看待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关系?有的照搬国外测评理论,认为“定量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基础”。实际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定性评估是整个评估的出发点和直接目的,定量评估则是评估科学化的辩证工具和手段,“定性—定量—定性”公式才是客观规律的科学反映。

在操作层面上,怎样建立评估的指标体系?如何确立各个指标的评估标准?指标体系按照目标层层分解,细化到什么程度为宜?各个指标在评估总分值中各占多大比例(即权重值)才科学?指标及标准怎样才能体现教育的要求和改革的精神,有利于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对政治态度的评估不宜简单地量化。目前,不少中小学对学生是否“热爱祖国”,简单地评为8分、9分,教师也感到不很妥当。有的高校早已将“对基本路线的态度”只评“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如属“不合格”则不进入下一步评估,不将政治态度与其它指标一起分配权重值。

三、学科建设的展望和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十几年取得了其它学科几十年才取得的巨大成绩,其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教委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实,有关院校发挥了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有一批献身于学科建设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要看到,学科建设毕竟起步晚,时间不太长,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继续深入研究。加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三大历史性课题”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应在承担这一类挑战性课题中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文明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全面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于应用学科,应当着重发展。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使学科建设在“九五”期间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总的思路应是通过纵横比较、文理渗透,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进展,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具体设想和建议如下:

1.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来建设,加大支持的力度。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和各有关高校,要尽可能把思政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加以扶植,充分发挥它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服务、为建设高素质的政工队伍服务的作用;另一方面,各个思想学科点要以加强学科建设的实际行动和成绩力争进入重点学科行列。

2.在学科建设中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科学,但是,在学科建设中也有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的区分问题。要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坚持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但又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促进。为此,一要继续突出重点,抓好龙头学科的建设,进一步带动学科群研究的深入发展。要树立精品意识,下决心拿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思政原理、思政方法论、思政史、思政原著选读这四门学科支柱的建设,要精兵强将合作攻关,力争取得新的突破。要开展纵横比较研究。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借鉴国外思想道德教育的有益经验为我所用。要开展文理渗透的研究,大胆吸取思维科学、智慧学、动态决策理论的新成果,应用模糊数学、软科学、系统工程理论,寻求学科发展的新突破。二要开展小型多样的专题研讨。贯彻“双百”方针,提倡思想理论交锋,形成浓厚的学术气氛。三要组织强有力的班子编写工具书《思想政治教育学词典》,促进学科概念、范畴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指导学科建设的规范化。

3.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两个积极性。一是要加强领导,统一组织,协作攻关,推出高质量的理论专著,同时,要充分发挥各院校学科专业点的主动性、积极性,自选项目、自定课题、独立争取各种社科基金资助。教育部、学会的领导和资助要加大力度,各院校学科也要加强计划性,开展横向协作,分片协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交流和研讨活动。二是既要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也要发挥广大政工干部的作用。专业教师虽然是学科建设的骨干,但只有与广大政工干部相结合,从生动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吸取营养,才有可能在学科建设中作出有价值的贡献。学科发展的源泉在实践,因此,广大政工干部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发展理论、推动学科建设,义不容辞,而且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面对跨世纪的学科建设的使命,任重而道远。老同志在学科建设中要继续发挥带头作用,同时,更要注意传、帮、带,寄希望于中青年同行们。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再接再励,一定能将学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取得更大的成绩。

标签:;  ;  ;  ;  ;  ;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前景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