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图书馆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网络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图书馆学产生以来,图书馆学理论就一直是图书馆学的研究核心之一。图书馆学理论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别或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实际上是当时当地图书馆实践的升华和图书馆学研究者思想认识的理论结晶,它们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推动了当时当地图书馆实践的发展。
“理论的价值在于它的前瞻性”。无论是图书馆学开山鼻祖诺德的图书馆学认识,西方图书馆学史上的技术学派、管理学派、社会学学派、交流学派、新技术学派、信息管理学派等各种理论学说,前苏联列宁的图书馆学思想和丘巴黎的社会主义图书馆学,印度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法则,日本的图书馆和情报学理论,还是20世纪前期中国的要素说,20世纪后期中国大陆的矛盾说和交流说,以及中国台湾的图书资讯说,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当时当地都是领导潮流、超越时代的理论学说;都是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进行了新的解释的理论学说。综观近200 年来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这是一幅绚丽多彩、波澜起伏的画卷,其中,共性的、协调的色彩是主流,个性的、对立的色彩是补充。尤其是当21世纪迫近之时,信息技术的飞跃性发展为不同国别或地区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图书馆学理论的趋同更是大势所向。
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学问,对图书馆的理解与解释决定着不同图书馆学理论学说的特色。什么是图书馆?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切入图书馆的内在本质层面,暂时撇开具体图书馆的种种约束和形式特征,我们认为,“图书馆就是针对特定用户群的信息需求而动态发展的信息资源体系”。图书馆是由信息资源、用户信息需求、信息人员、信息设施等要素所整合而成的统一体,信息资源的有限性与用户信息需求的无限性构成了其主要矛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分析,图书馆具有多重结构和多种功能,并遵循特定的规律运行;从图书馆动态平衡发展的角度分析,“图书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是因为图书馆是一个有人参与的人造系统,它具有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能力,能够与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能够随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保持动态平衡”。图书馆因不同人群信息需求体系的不同而自然形成多种图书馆类型,但从便于管理和提高效率的角度考虑,图书馆类型又不宜过多。为了兼顾用户群体信息需求体系的差异以及图书馆类型的现状,我们将图书馆划分为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行业图书馆三大类,其中,“公共图书馆是全部由国家投资的战略型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是由国家、集体乃至个人联合兴办的普及型图书馆,行业图书馆是由社会各行业建构的专门型图书馆。”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图书馆建构在几个相关的“平台”之上,“人类信息需求”是图书馆立足的至关重要的平台之一。人类信息需求是人类需求的一部分,是人类各种需求中较为复杂和高级的一种需求,它决定着图书馆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就此而言,图书馆可谓人类信息需求体系的具体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简略地分为个体用户和群体用户两大类,个体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遵循全面性、集中性、叠加性、节律性和马太效应等规律,群体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则遵循整合性(群体内部个体信息需求的整合)、区别性(区别重点群体、重点用户及其重点需求)和简约性(对应于群体的主干结构简化信息需求体系)等规律。图书馆是为人服务的,准确地讲,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图书馆将失去生存的根本。
图书馆所依附的第二个平台是信息市场。在信息市场中,图书馆主要是作为信息资源供给方而存在的。图书馆虽然不能进入信息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但由于信息市场中竞争对手的介入以及竞争格局的形成,图书馆又必须以某种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我们认为,“信息咨询是图书馆与信息市场的接口”,而信息资源开发以及图书馆服务和信息产品的市场营销则是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的核心,是图书馆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图书馆依附的第三个平台是高速信息网络。从理论上讲,高速信息网络是指“信息高速公路”;在现实中,高速信息网络就是风行一时的因特网。借助因特网,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正在迅速地朝着一体化信息资源体系的方向发展,我们将联入因特网、形成网络思维、实现网络定位并能够与网络中其它图书馆协同行动的图书馆界定为“网络图书馆”,这将是21世纪图书馆生存的基本形式。网络图书馆的本质是“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它是信息资源存取和拥有的统一,在可预见的未来,它还决定着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图书馆学理论源于图书馆实践,是图书馆经验与技术的理论抽象,肩负着引导和促进图书馆实践的使命。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图书馆学理论长久以来一直未能得到图书馆实践领域的普遍认可和接受,“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是实践领域对图书馆学理论的常见评语。必须承认,“脱节”是图书馆学理论的顽症之一,它所造成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的正常交流,从而滞后了图书馆实践的发展,扰乱了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方向。但从正面来理解,“脱节”又是必要的;如果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局限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满足于对现状的解释,那么,它只能尾随在图书馆实践之后“亦步亦趋”;而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置身于多变的环境中,图书馆学理论必须应是未来取向的,它与现实取向的图书馆实践之间必然存在某些“脱节”(或称位差)。事实上,理论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一旦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了理论的逻辑基点,理论就应遵循特有的逻辑和思辩轨迹发展,我们所应强调的是,理论应接受实践的检验而不是受实践的禁锢。
《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一书主要是理论推导的产物,我们之所以选择这样的课题,一则出于对图书馆学理论的偏爱,二则是为了总结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弥补网络时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空白,并为繁荣图书馆学科建设做些有益的理论探索。
标签:图书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