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联合传统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会敏

(山东省莱芜市120指挥调度中心;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传统药物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和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治疗,观察组是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略高于对照组的9.38%,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微波联合传统药物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药物治疗;肺曲霉病;临床疗效

近几年纤维支气管镜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实例相继被报道出来,该仪器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肺部及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细菌学、细胞学检查等。纤维支气管镜已经陆续用于临床上各类疾病的诊断[1],除在疾病诊断方面技术不断成熟外,在相关疾病的治疗方面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多,如异物摘除、药液灌注、分泌物吸除等[2-3]。目前已有纤维支气管镜运用于肺曲霉病的诊疗中实例,本文对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64例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旨在获得一种安全高效的肺曲霉病的治疗方法,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 所有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材或痰液细菌培养、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检查,临床诊断为肺曲霉病;(2)患者年龄在32~70周岁;(3) 患者大多数表现的症状为喘息、咯血、脓痰、发热、胸痛和咳出棕色痰栓;(4) 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反复性、移行性的肺浸润影,CT扫描可见靠近肺门的)支气管管壁增厚、管径扩张或肺不张;(5)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 儿童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患者等特殊人群;(2) 有心脏、肝肾功能不全患者;(3) 对本研究中采用的治疗药物有禁忌症的患者。

将符合标准的62例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炎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用法为:(1) 采用泼尼松口服,剂量为10~20mg/次,1次/天)注射液静脉滴注,剂量为10~20mg/次,1次/天;(2) 伊曲康唑片口服,200mg/次,每天1次,连续药物治疗6周。

观察组是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清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纤维支气管镜清除病灶的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1) 治疗患者采取平卧位,纤维支气管镜通过鼻腔插入到患者患侧支气管并直接到达病灶表面。对于因纤支镜因支气管狭窄不能到达病灶表面的,可采用灌洗、电凝和钳夹等方式使得支气管羟狭窄处扩张以至于纤支镜能顺利通过。

(2) 采用活检钳通过纤支镜插入到患者病灶处,对肺曲霉菌进行多点的钳夹和刮除,并取出刮落物。

(3) 采用PENTAX EPM-3500内镜系统(宾得)插入到病灶内部,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灌洗操作,治疗功率为60~80W,作用时间5~10s,当病灶组织出现白色凝固坏死时即可以停止微波电凝操作。

(4) 纤支镜吸出坏死组织,并用纤支镜向病灶处注入200mg伊曲康唑进行维持治疗。

(5) 纤支镜治疗频率为每周1次,对于症状严重的可以增加至每周2次,平均持续治疗1-2周完成整个治疗周期。

1.3 评价指标

在连续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疗效评定标准为:(1) 痊愈:痰液细菌培养呈阴性,所有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指标检查正常;(2) 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大部分症状消失;(3)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痰液细菌培养呈弱阳性;(4) 无效:症状没有改善的迹象或者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显效)/总数*100%。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注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例数/百分率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2 所示。

3 讨论

ABPA主要是由于各种曲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继发感染,导致机体出现一些肺部、支气管感染症状,包括喘息、咯血、脓痰、发热、胸痛和咳出棕色痰栓等症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几年由于抗生素滥用问题的愈发严重,以及人体自身免疫能力的增加导致ABPA的发病率和危害性也在逐渐增加。而目前临床上对于ABPA的治疗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方法,常规使用的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药物共同给药的方法。此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ABPA症状,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在多数的临床报道中均有提到药物治疗ABPA的疗效一般,对症状缓解能力不彻底。造成患者的病程延长,治疗周期增加,也相应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成本。因此,目前在临床上已有多数相关疾病领域的医护人员对AB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即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以及联合其他的治疗方式治疗ABPA患者[4]。

纤维支气管镜最早是用于肺部及支气管病变的检查,活检取样、细菌细胞学检查,是外科手术前的一种辅助诊断仪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研究的深入,纤支镜在治疗方面的用途也被开发出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遍布多个疾病学科,主要治疗领域有肺部感染、器官移植、妇科、耳鼻喉科及麻醉手术等。黄正楷等人[5]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的肺泡灌洗技术应用于肾移植手术中进行运用,将灌洗用的生理盐水和抗生素等通过纤支镜进行反复灌洗、抽吸操作,有效控制了肾移植患者引起的肺部感染症状,体现了纤维支气管镜在治疗方面的潜能。纤维支气管镜通常还可以和一些治疗药物联合应用,通过微创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于艳艳等[6]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通过对比发现纤支镜的联合应用比单纯药物治疗对于缓解肺炎症状表现的更为快速彻底,临床疗效更好。

这也与本文研究的结果较为相似,本研究采用纤支镜联合常规药物治疗ABPA,通过与对照组药物治疗相比,观察组纤支镜的联合应用患者疗效更好,这是因为通过纤支镜的灌洗、钳夹、电凝等侵入性操作,可直接将肺部曲霉菌病灶清除,相比于药物治疗起效更为迅速和彻底,表现出了更高的临床效果。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比较纤支镜治疗方法的引入并没有显著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是纤支镜过声门时一过性的呛咳、憋闷感可能会是患者感到不适,出现了部分患者咳嗽和心率加快等症状,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还应注意监控患者发生此类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7-8]加强术前沟通及术前用药。

总结来说,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具有创伤性小、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临床上治疗肺部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纤支镜下可以直接到达病灶部位,去除病灶的手段更为直接快速,效果要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方式[9-10]。纤支镜技术为其他诊疗手段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通道 ,特别是在一些癌症肿瘤的局部切除消融术中,高频射线可从纤支镜中穿过直接作用于肿瘤癌变部位,便于局部切除减少对全身组织器官的损害 。纤支镜在其他疾病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开展中。

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传统药物治疗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静,瞿介明.肺曲霉病病谱及其诊断策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38(1):89-92.

[2] 路明,姚婉贞.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诊治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5, 38(10):134-136.

[3] 张爱民,徐俊,王娟梅,等.纤维支气管镜在新生儿呼吸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16(3):17-18.

[4] 王川江,徐昉.机械通气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胸部CT定位下床旁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临床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4):121-122.

[5] 黄正楷,赵欣,陶俊,等.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肺泡灌洗术在肾移植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5, 36(3):234-236.

[6] 于艳艳,杨静,王宜芬,等.甲泼尼龙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术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5,34(6):484-487.

[7] Pauline Pradere, Clément Gauvain, Claire Danel,et al.Airway-Centered Fibroelastosis: A Distinct Entity[J].Chest, 2016,149(3):767-774.

[8] 段若望,宋炯,李玉萍.三种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及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11):347-349.

论文作者:吴会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下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

标签:;  ;  ;  ;  ;  ;  ;  ;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传统治疗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疗效观察论文_吴会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