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本就是枯燥的,若想学得好,兴趣是重要的驱动力。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泼、最强烈的因素。没有兴趣,就点不燃求知的火花;没有兴趣,就唤不起探究的欲望;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新的意识。学生如果对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也就有了专注知识的心向,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积极的情感,去实践、去创新。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兴趣点。
一、深挖知识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学习时会产生枯燥之感,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内在魅力,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材料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请学生说出三个不同的双数,接着问:“双数能说得完吗?谁有这个本领”。学生说:“双数是无数个,谁也说不完”。教师说:“能”。学生感到惊奇,迫不及待想知道。老师说用字母a表示任意的自然数,那么2a就表示所有的双数,点出了“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的特点,学生又轻而易举地掌握了知识,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
二、新旧知识链接,激发学习兴趣
巴甫洛夫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同类题”。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观察、比较,诱使学生产生疑问,有效地引发学习动机。运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使学生容易理解新旧知识联系,学到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
四、营造问题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这样营造质疑问题,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又切实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五、体验成功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不稳定,教师就必须创设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享受成功的愉悦,进而强化、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浅显易懂的教材,先让学生自学尝试,再进行画龙点晴式的讲解,让学生体验到教师不教也能学会。难度较大的教材,进行适度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感到再难的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也能学会。练习时,采用分层练习法,要求学困生只做“基本题”,享受“我也能行”的成功感;要示中等生和优秀生加做“发展题”,优秀生加做“综合题”和“思考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吃得饱”,各自享受成功的愉悦,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激发学习的兴趣。
六、运用电化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数学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数学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实物、模型、线条、色彩、形象、声音、画面以及动态影像等外在形式,突破文字障碍,具体、直观地再现被感知的对象,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感知深度,培养起了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七、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开展数学竞赛、出数学墙报、举办数学故事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不断地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数学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论文作者:杨敏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知识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双数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