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满意度调查的滁州琅琊山景区苔藓应用与分析
解兴翠
(滁州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摘 要: 在中国园林造景中很少使用苔藓植物,基于游客满意度调查来对其应用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的案例,欲将苔藓运用到琅琊山景区中营造生态景观。
关键词: 苔藓;琅琊山生态景观;游客满意度
1 背景与现状
1.1 研究背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适应性强,对生境要求不高,营养需求量少,特别青睐于潮湿的环境,耐阴性强密集群生且颜色鲜艳。
一架架飞机从飞雄机场腾空而起,沿不同的航线飞向全国各地;一辆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让人们感叹天堑变通途的快捷;一列列火车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描绘着“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枢纽宏图;一条条水泥路连通村村寨寨,承载着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期盼;交通的变化,是毕节最大的变化。交通的发展,是毕节发展的最佳证明。
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拥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背景,树林荫翳,植被覆盖率极高,大量的树叶遮蔽促使低光照、温度相对稳定,营造了小气候条件,为苔藓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琅琊山景区走生态环保发展路线,与苔藓特性不谋而合。故本研究欲将苔藓造景应用于琅琊山景区,打造生态园林主题的琅琊山景区新的景观特色。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加紧密,对小语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只有发挥好小语种的作用,跨国企业才能收获经济效益,我国经济发展也能够稳步上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面临很大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各方的挑战与压力,小语种人才分布失衡、教学模式的转型、企业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并跟上时代的步伐。
1.2 国内外苔藓的研究现状
苔藓景观运用源自日本。西芳寺庭院,是日本苔藓造景运用的典范,满园生长着100多种苔藓植物,被称为“苔寺”,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1999年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区相关评定标准中,将“游客意见评价体系”作为了旅游区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6]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对旅游的感知、期望、态度和价值取向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对景区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旅游形势,旅游景区要生存发展,就要不断提升和改善景区的质量,并且加入创新元素才能让游客满意,本文所提及苔藓元素运用于琅琊山风景区,游客满意度是否达到较高的期望值,将影响能否获得足够的经济收益来支持景区的苔藓保护与造景开发。因此,对景区游客满意度的测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2 琅琊山景区苔藓情况调查
笔者利用问卷问题中的调查结果,构建生态旅游游客体验满意度模型:
故夏季虽属高温,但琅琊山属森林公园,树荫繁茂创造了小气候条件,降低了区域温度及提高了湿度。冬季苔藓抗寒耐冻,即使在零下的温度也能保持青翠,且只有一定的湿度和低光照就可以使长势茂盛。琅琊山景区苔藓如若作为景观化培育,整体环境适合,部分时间段及区域稍作养护管理,即可得到全年化良好的景观效果。
3 游客满意度调查
在中国利用苔藓作为主要表现景观的案例极少。台湾中山公园于1997年建立了苔藓专类园,并运用了多种植物等造园要素,营造出适于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充分展示出苔藓的青翠幽静,营造出情趣盎然的意境感。
3.1 游客满意度调查
在分类算法方面,本文对比了GMM算法,支撑矢量机(SVM)和BP神经网络(ANN)算法。实验仍然采用K-交叉验证法,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3种算法中,GMM算法的效果最佳,最差的神经网络算法。SVM算法本身对于多分类问题的效果不佳,而ANN算法对网络结构的要求较高,因此基于概率的GMM算法的有效性更好。
通过表1中游客满意度得分可知,游客对不同景点的生态景观满意度是不同的。琅琊山旅游生态景观有待提高。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了游客对景观环境的满意程度。游客对琅琊山生态环境属性感知的问卷调查于7月1~3日对4个景点各发放125份。回收有效问卷447份。有效率为89.4%。其调查形式既有文字或通过照片直观选择选项部分,也有现场问询情况的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琅琊山的总体满意度;琅琊山4个主要景点(琅琊寺、同乐园、野芳园、醉翁亭)的多方面的满意度,期待在该景区体验到哪种类型的景观(以照片形式直观展现);在自然景观中加入苔藓景观所持态度;景区中加入苔藓元素是否可以提升景点的旅游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琅琊山景区内的苔藓包括葫芦藓、大灰藓、大金发藓、黑藓、万年藓、镰刀藓、秃叶泥炭藓等近10个品种。笔者于2018年初开始针对琅琊山铺装地面、裸岩表层、道路两侧、亭廊等建筑顶部及大型植物表皮等处连续调查12个月,除5月及9月部分区域苔藓干瘪情况较为明显外,调查区域全年大部分时间在自然状态中苔藓长势良好。
以此模型游客对琅琊山风景区4个案例点的满意度结果见表1。
其中:M——游客满意度是评分结果;mi——游客在李克特量表下的评分;ni——选择该评分的人数;N——填写问卷的总人数。[5]
(3)Cl-在 H-103树脂上的吸附熵变 ΔS>0,表明在氯离子的吸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溶剂的解吸,氯离子的吸附过程自由度减小,为熵减过程,而溶剂即水的解吸过程则是熵增过程;但氯离子在H-103树脂上的吸附熵变ΔS变化很小,ΔS变化范围为0.004~0.1 k J·mol-1。
称取3.5 g金属铅(99.99%)于400 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入40 mL HNO3低温溶解,待溶解完全后移入1 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含铅3.5 mg/mL。
表1 4个案例点旅游生态景观调查结果
以此模型游客对琅琊山风景区不同位置自然生长的苔藓景观满意度结果如下:不同性质的景点运用苔藓会起到不一样的影响和效果。醉翁亭、琅琊寺更为幽静古朴的景点融合苔藓元素更能凸显景区特色。在调查结果中发现,85%的游客满意苔藓运用于琅琊山景区,并认为苔藓造景的应用可以提升琅琊山的辨识度和知名度,树立琅琊山的品牌形象。
3.2 苔藓景观应用分析
3.2.1 地被运用。苔藓植物矮小细密紧凑,质地柔软如绒毛,是四季常绿植物。视觉效果与草坪相似,但效果和适应性相对更强,持绿性更长久,[1]养护上要求更低,能够大面积地运用到林下。运用于地面种植,可以解决林下地面裸露问题,丰富园林中植物种类和物种,使场地更具特色。
3.2.2 垂直绿化运用。苔藓对土壤要求低,只需要薄薄一层土层便可依附存活,对养分要求低,光照要求弱,且质地较轻[3]。在自然垂直绿化中一般运用到树皮表面和墙的背阴面。树荫下一般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光照少,有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背阴面造就了独特的苔藓墙,使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垂直绿化创造了新的审美亮点和新视角。
3.2.3 微景观应用。以苔藓为主要绿化主体,通过创意设计组成艺术构图,以微缩的表现手法,利用蕨类植物等生长环境相近的植物,搭配各种造景小玩偶,表现出一幅微型的生态景观特写[2]。苔藓微景观是一种新的创意布景方式,外形精致小巧,具有构建寓意艺术感更强也更具生命活力。放在醉翁亭或琅琊寺一隅定会别具一格。
4 意义与结论
从琅琊山景区环境、苔藓生长条件与游客满意度等综合调查结果,利用苔藓独特的造景魅力将自然生态园林与文化历史厚重感有机地融合于一体,提升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特色与辨识度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陈云辉.苔藓植物景观资源及其应用案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丁水龙,张璐,沈笑.苔藓植物的园林造景应用[J].中国园林,2016,32(12):12-15.
[3]刘沨,王爱民.苔藓室内立体绿化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1):165-167.
[4]仇梦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声景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5]张茜.游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客观赋权的模糊评价模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21-23.
基金项目: 滁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创业项目名称:“自然拾荒者之苔藓造景”,项目编号:2018CYSJ008
通信作者: 刘怡然,滁州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讲师。
(收稿: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