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中山小学 730030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自上个世纪中叶开始,音乐教育心理学成为音乐教育中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开始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得到很多人的重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民族发展的需要,更是音乐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小学生 心理学
音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它结合了音乐学和心理学,有一定耦合性和独立性。本文就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做了具体的阐释,以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一、体态律动教学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学习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通常根据年龄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阶段。教师要对每个阶段的学生在认知、心理特征等方面有所了解,掌握施教的分寸,以使教学活动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玩,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吸引注意力,以音乐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激起学生形体动作的反应,在肢体律动中感受音乐的流动,这也是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活动,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生。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都把律动教学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比如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倡的体态律动教学法,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体态的律动把内心听觉和肌肉感觉记忆结合在一起,体态律动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必须使用新鲜的、有趣的音乐,教师要指导鼓励学生动起来,体验音乐流动的美。
二、采用奥尔夫教学法
在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时,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视野下,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奥尔夫教学法相对较为独特,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更具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奥尔夫教学法既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也没有具体的课程教材,还不会对学生的年龄有所限制,适应性更强。除此之外,奥尔夫教学法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在融入地区的过程中,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本土化,能很好地适应各国音乐教育。要想在音乐欣赏课程上应用奥夫尔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奥夫尔教学法的开放性极高,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来限制,是非常自由的。使用奥尔夫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欣赏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拥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三、情感的体验,内在的乐感
音乐的本质是对情感的自然反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当中的情感,而不是机械地告诉他们音乐表达的东西。倾听是很好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理感受,倾听他们对于音乐的特殊理解,培养他们自己的音乐乐感。例如在放一些具有催眠效果或者悲伤情感的乐曲时,学生会出现睡着或者伤心的现象,此时教师不应该打断他们,而是让他们慢慢感受,再通过讲解和表扬来加深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再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抓住“听”这个重点,学会倾听,亲身体验,使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这也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强调的培养学生内在的乐感。例如:我在一年级的音乐课上,让学生们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在欣赏前我引导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体验音乐带来的感受。有一个小朋友听了一会儿就躺在了地上,对此我并没有立刻叫起他。音乐结束后,他站起来说:“听这段音乐我好像快要睡着了。”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感受,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感受体验最重要,我表扬了他。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趋势发展。音乐不具象性,使得我们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具有音乐感的耳朵,这对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音乐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四、多媒体运用
音乐是通过聆听使接受者感受它特有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它的实质就是审美教育。使用多媒体的同时还要设计好使用多媒体的次数、时间、顺序。使用的时间合理,能与教学内容衔接自然;使用的顺序合理,可以使学生获得层次完整、生动形象的直观体验,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用的次数合理,可使学生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教学效果。电教媒体通过情景再现,调动学生情绪,丰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音乐课最重要的是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这不仅仅是音乐学习的需要,更是儿童本能的需要。相信有了音乐教育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音乐教学会更加生动、活泼,音乐课堂一定会硕果累累、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周陶陶 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技,2014,(07)。
[2]陈磊 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2013,(07)。
[3]高鸿业 浅谈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儿童音乐[J].山东教育论坛,2016,(03)。
论文作者:孔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音乐论文; 教学法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情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