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论坛中的民族文化-基于吉祥满族论坛的内容分析论文

网络论坛中的民族文化-基于吉祥满族论坛的内容分析论文

网络论坛中的民族文化
——基于吉祥满族论坛的内容分析

何 江1 郭 絮2

(1大连民族大学 辽宁 116600 2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 本文选取网络论坛出现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论坛“吉祥满族”作为研究平台,对2003年到2015年的论坛发帖进行抽样,采取内容分析的方法,探寻满族网民在论坛中的行为特征,以及所呈现出来的满族文化传播特点。研究发现,论坛中的活跃网民以男性为主,他们对于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意愿十分强烈,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历史和人物几个方面。在积极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还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尤其是在满语文方面,偶尔还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冲突。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论坛;满族;内容分析

网络论坛是互联网最早的应用之一,同样也是热爱满族文化、关心满族文化发展、热衷于满族文化传播等等怀着各种想法聚集在一起的网友交流场,是一个自由的文化社区。从1960年起,西方传播研究学者开始将调查的兴趣点转向了少数民族与大众媒体方向。研究的问题通常来自于跨学科设置中的不同学科。对于不同的调查方向,需要使用不同的调查途径。受到学界关注度较高的一种调查是将重点集中在对于媒介内容的调查上。这种调查假设了一种现象,即媒介所报道的关于少数民族的内容会影响他们在这座城市中的融合度。[1]传播技术载体的革新,例如互联网、电报和无线电视,通过创造新的即时通讯与文化空间的方式,以及处理有关媒介使用与其融合深入问题的方式,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系统。但是,从总体而言,针对这一领域的调查结果仍然是不详尽的。满族文化网络论坛传播呈现出满族传统与现代交叉融合;全方位的满族文化交流场;满族文化身份再确立的公共空间和多义性的传播样态四种特点,因此本文选取吉祥满族论坛为个案,分析其呈现出来的民族文化传播特点。

一、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的抽样对象是吉祥满族“当代满族”板块,该板块荣获2002年-2011年每年满族网站最火板块,多次首发报道当代中国满族大事件、跟踪报道满族高层会议、高度关注报道全国各地满族事件。此外,引发关注的“2005 网易分裂民族”事件、“2006 广州满小拆迁”事件、“2010年呼和浩特满族民俗馆强拆”事件、“2011年呼和浩特满族坟场强拆”事件等,都曾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吉祥满族的论坛上。

此次研究的抽样方法是采取构造周的抽样方式。这种复合周抽样(constructed—week sampiing)的方式是指在连续不同的星期里随机并按照顺序抽取周一至周日,抽取的这些样本构成一个“周”相对来说,复合周抽样适用于较长时间跨度的研究,对于同一天有数量较多的样本尤其适用,并保证考察期间的每一天都有合乎主题的报道。它实际上是分层抽样在内容分析研究中的特殊变种,其分层基础是时间。[2]因此,从论坛投入使用(2003年)开始计算,进行构造周抽样,除了按顺序抽取的帖子之外,为了降低抽样的不确定性,把所有回复量在20 以上的帖子,也纳入进来。最后抽取了1026个主贴作为研究范围。

三是金融体系相关的行业组织制定的规范与准则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顺周期性。一些学者研究了《巴塞尔协议II》对金融市场监管带来的正负价值变化对比,证实了在金融市场运行中,监管者运用的监管规则和监管方式越接近《巴塞尔协议II》的规定,这时,金融市场中金融政策对经济运行中实体经济的冲击就越大,经济释放出来的周期波动就越大,给金融市场带来的顺周期性振荡就越强。一些欧美的学者还揭示了国际上其他国家金融业的监管情况,认为采用《巴塞尔协议II》内部评级法的监管比采用《巴塞尔协议》标准法的监管具有很大的顺周期性效应,这种监管给经济带来的风险性更大。

本次研究的类目建构为:发帖人、性别、注册时间、发帖量、发帖标题、发帖意图、内容类别、关键词、日期、回复量、查看量。

二、数据分析

(一)发帖人

在抽取的样本中,发帖量合计1026 条,其中发帖数量超过3 条的有77 人,占发帖人总样本的26%,这77 人合计发帖769条,占发帖总样本的75%,基本符合互网联“二八法则”。

管理会计是指对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的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以提高企业经济管理能力为目的,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管理会计是在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其目的就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用户性别

从发帖时间上看,整体上呈现出正态分布,2006年—2012年是论坛最为活跃的一个阶段,之后其活跃度逐渐下降,这和整个新媒体传播生态环境是相吻合的。其中,2011年出现低点的原因是由于网站服务器遭到了攻击,丢失了大半年的数据。而在2014年7月份到2015年5月份,近十个月的数据再次因为服务器问题而丢失,综合这一情况来看,论坛的活跃程度是缓慢下降的。

所谓“二八法则”是原引于关键少数法则中的帕累托曲线,即20%的人占据80%的财富。此定律倡导通过寻找主要矛盾来获得绝对优势,因此被称为“最省力法则”。

通过对样本关键词的词频分析,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满族”(144 次)、“民族”(40 次)、“满语”(32 次)。由于“满族”和“民族”都是作为讨论问题的框架存在,并不是具体的文化内容,所以“满语”是当前满族网民关注的热点,这点也和今年各地满语班兴起相印证。排在前十位的关键词除了“满语”之外,还有“满文”,这里的“满文”主要是指满文书写。满文书法关注者的出现,也代表着满语传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具体内容来看,有探讨满语和其他语言关系的,有介绍满语歌曲的,有讲解满语常识的,有发布满语班信息的,有辨析满语变迁的,有展示满文书法的,还有探讨满语危机、消失和再度兴起的。这其中,既有持放弃观者,也有持兴起观者,还有持担忧观者,最关键的是还有一批实干者,综合来看关于“学与不学满文满语”的大讨论已经逐渐平息了,而“如何更好地传播满文满语”则进入了讨论阶段。

(三)注册时间

传播满族文化、发表观点是最主要的发帖意图,各占总样本的21%,接下来是提供新闻资讯,占总样本的18.5%。这说明,论坛网友对于满族文化的传播具备相当高的热情。

(四)发帖意图

从注册时间来看,抽取的样本中的注册用户主要都集中在2010年以前。由此可见,论坛的传播群体从2010年以后增长速度放缓,相对处于稳定的状态,有满族文化情结的满族网民先后进入传播平台后,开始了培养新群体的过程。

(五)内容类别

抽取样本中涉及到的关键词将近200个,囊括了本研究中所列满族文化的所有类型,其中涉及的民族、文化、历史、节日、服装、地理、人物、宗教等等内容都没有脱离“满族”这一大背景,全部是基于“满族”一词为考量的。

(六)发帖时间

在全部294名发帖者中,男性用户188人占64%,女性用户56人占19%,性别保密者50人,占17%。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7∶47.3,网民性别结构趋向均衡。[3]可见,同全国范围的网民性别结构比较,满族网民男性远远高于女性,说明其发展还处于上升初期。

三、研究发现

(一)满语是传播热点

提起霞浦,摄影圈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随着当年霞浦的照片在国际摄影比赛上摘得大奖之后,摄影爱好者纷纷组团慕名而来,希望用相机拍出属于自己的大片。而此次我带着松下G9相机来到这里,希望可以用这台旗舰相机拍出与众不同的霞浦风情。

(二)在“满族”的大框架下关注内容丰富

样本帖子中涉及的内容类别囊括了本研究所列出的所有16 个类别。其中,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综合类别最多,占样本总数的24.9%;其次是民俗,占样本总数的18.2%;接下来是历史和人物,分别是12.5%和10.8%,从发帖的主要内容来看,分布较为广泛均匀。可见,网友对民俗、历史和人物的关注度较高,也从侧面体现出论坛网友乐意与其他人分享满族民俗、历史等文化常识。

取96孔板,加入100 μL不同浓度(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 mg/mL)的挥发油乙醇溶液,然后再分别加入100 μL新配制的ABTS工作液,室温条件下静置反应10 min后,用酶标仪在波长405 nm下测定其吸光度。分别以无水乙醇和维生素C作为空白和阳性对照,每个挥发油浓度重复3次。

(三)男性满族网民占主导地位

前面提到,从论坛用户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用户(64%)远高于女性用户(19%)。从发帖的比例来看,男性用户共发帖706篇,占样本总数的69%,女性用户共发帖145篇,占样本总数的14%,女性用户发帖比例低于其用户比例,男性用户相反,因此女性用户不但数量少,而且活跃度低。这也反映出,满族文化新媒体传播群体的性别结构同整个互联网生态环境比较并不合理。

(四)文化冲突与危机意识并存

文化冲突包含着新与旧、组织与个人、主流与亚文化、民族间等多个向度,在论坛中,冲突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国家主流文化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和对满族文化的认同度。例如:关键词“辛亥革命”在样本中一共出现了9次,其中有6次都是出现在2011年,因为当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各地举行了大量的庆典活动。从论坛发帖的内容来看,对辛亥革命和举行的纪念活动普遍是支持和认同的,其中2011年5月2日网友“金子”发帖:“富察玄海先生文章——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年”,文章分析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国家意义。还有其他网友发帖提供资讯和发表观点,虽然也存在质疑的声音,但理解、包容、支持、客观是主流声音。在这个基础上,论坛中呈现出的主要文化冲突和诉求是希望给满族群体在历史中一个客观的评价,还原史实真相。文化冲突的极端形式就是文化危机,虽然满族文化危机已经历时百年,但互联网等新媒体出现后,才被更多的满族群体所关注。在采集的样本关键词中,“危机”和“消失”共出现10 次,其中有7 次是关于满文满语,2 次是关于满族人口危机,1 次是关于民俗,对语言文字的关注也和我们前面的分析相呼应。危机来源于对满族文化本身的了解,来源于满族文化身份认同与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冲突,来源于全球化过程中文化冲突所带来的融合结果。危机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观照,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文化冲突和危机意识并存既是问题也是动力。

Web页面除了提供对集成数据仓库系统的数据检索服务外,还包括添加新序列,序列同源搜索分析,序列的比对分析和分析结果的图像显示等服务。

结语

本研究将吉祥满族论坛作为案例分析,是因为网络论坛作为新媒体环境下满族文化传播的“发源地”,有着独特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互联网的特征与一般媒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网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出发来参与讨论,现实社会的影响在网络论坛中被无限缩小了。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态度极化讨论和观点。从吉祥论坛的样本中,能够看到类似的文本,从曾经热闹非凡的东北满族在线论坛也可以看到“激进主义”的言论。但是,从全历史、全过程的范围来观察吉祥满族论坛这12年的内容变化,极端化的批判态度从来也没有成为关注的焦点,反倒是会成为众矢之的。但是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也不能被我们忽视。满族网民应该把精力放在满族文化自身的讨论上,进行客观的批判、诉求和协商,新媒体的自由、平等和匿名不是为那些不负责的言论开放的,而是为各种文化群体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寄希望于在这一公共领域中碰撞出绚烂的花火。

参考文献 :

[1]Becker J.Multiculturalism in German broadcasting[J].Media Development,1998,45:8-12.

[2]周翔.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113.

[3]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9.02.

【作者简介】 何江,大连民族大学文法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民族文化传播。郭絮,东北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网络社群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研究”2019-GMD-060;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互联网+”格局下纸媒转型战略研究(L16BXW002)。

标签:;  ;  ;  ;  ;  ;  

网络论坛中的民族文化-基于吉祥满族论坛的内容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