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了,怎么对孩子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婚家庭子女的教养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学家调查发现,父母离异会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这些孩子的行为问题和情绪困扰明显多于正常家庭的孩子。
一些夫妻离异后即反目成仇,各自在孩子面前数说对方的不是,搞得孩子痛苦不堪。7岁的小奥本来是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可近半年来他深沉得像个思想家。原来爸爸妈妈闹离婚,双方都想争孩子。爸爸用足够的零花钱做许诺,妈妈用眼泪来感化。7岁的孩子面对这两个难题采用了上策——沉默。最后还是由法院把小奥判给母亲。妈妈整天流着泪诉说爸爸如何狠心,如何自私。小奥总也弄不明白,自己的亲爸爸为何转眼间就成了一个大坏蛋?
近些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彼此仇恨对孩子的不良影响,许多家庭开始采用“定期聚会”的形式。好像家还是家,只是爸爸妈妈不天天在一起而已。这种形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孩子的恐慌不安,但终究不是妥善的解决办法。8岁的玲玲每周可以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呆两天,妈妈在这两天里强装笑脸,跟爸爸相处如同从前。玲玲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爸爸妈妈复婚。在一次聚会上,一个追求妈妈者请妈妈跳跳舞,玲玲居然大哭大闹,她不允许任何人取代爸爸的位置。
其实,要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关键在于夫妻双方如何客观面对离婚问题。一方面,应该就事论理,不要因为婚姻的失败而把对方完全否定。尤其对孩子来说,要彻底抛开血缘关系是不可能的。他也许从妈妈那了解到爸爸娶到了新娘,不要他和妈妈了,他也可能做到对爸爸不加理睬,但他不能摆脱内心深处对亲生父亲的深深依恋。这种矛盾使他整日处于心理冲突之中。18岁的小王发誓这辈子不恋爱、不结婚,一直守着妈妈,他觉得被抛弃的妈妈太可怜了。其实一定程度上,小王在扮演父亲的角色,试图保护母亲,好让母亲能够走出父亲的阴影。
另一方面,婚姻之所以失败,肯定是由于两人某些方面不适应。离婚说到底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它可以使双方及早终止痛苦的关系,重新寻找各自的幸福。如果一味用温暖的气氛欺骗孩子,孩子会很纳闷,既然他们还这么亲密,为什么又要去离婚。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方再婚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打击。他会觉得自己受了欺骗,谁都可以一面向他笑,一面又做对不起他的事情。
离婚后,最好的办法是把真实情况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之所以离婚,是因为两人在一起相处不如以前那么容易了,为了让大家都过得快乐,需要分开生活。必要的时候,还可能会给他找个新爸爸或新妈妈。但无论什么情况,都要让孩子明白谁也不会抛弃他,爸爸还是爸爸,妈妈还是妈妈,生活形式的改变并不影响爸爸妈妈对他的爱。
如果孩子尚小,可以先定期聚会,等孩子明白事理后再把实情告诉他。大人有时总怕伤孩子的心,于是编造各种善意的谎言。有位妈妈告诉孩子爸爸出国了,孩子逢人便说爸爸在国外,一直到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无意中说出“我妈妈说你爸爸是要娶新娘了,不是出国了”。这孩子回家就大哭一场,追问妈妈到底怎么回事。
把真实情况告诉孩子,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在孩子能接受的时候考虑再婚。因为毕竟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性别角色的模仿对象。如果大人能够积极地面对离婚,那么离婚本身对孩子的影响也就不是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