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吴玉

16例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吴玉

吴玉

绵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对策,降低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概率。方法: 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2014年10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6例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析统计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外循环时间长短,根据判断指标确定患者是否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否发生延时机械通气,是否发生肺部感染等等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并无多大差异,P>0.05,而实验组体外循环时间长短,患者是否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否发生延时机械通气,是否发生肺部感染等等因素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减少体外循环的时间,使用药物提高患者心脏功能,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拔除气管插管,避免延时机械通气和呼吸机引起的肺部感染,从而降低心血管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概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16例;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病因;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duc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review hospital in October 2014 to Febr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of 16 cas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 patient's age, gender, length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judgment index determine whether patients with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whether dela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hether lung infection factors and so 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age and gender, there is no much difference, P > 0.05,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ime length, whether patients with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 whether dela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hether fac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so on (P <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health care workers should minimize th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ime, improve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using drug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body allows remoal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void dela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lung infection caused by breathing machine, thereby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cardiovascular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消化道出血是心血管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为患者呕血、大便发黑、脸色苍白、四肢无力等症状。上消化道出血应该及时治疗和术中术后预防,不然会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2014年10月到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6例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6例是女性患者,10例是男性患者。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5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1岁。其中,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患者有3例,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有2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引流术的患者有8例,进行主动脉瘤手术的患者有3例。

(二)、方法

将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16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并另外选取82例心血管病术后未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析统计4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其判断指标为患者的心指数小于2L/平方米,体外循环时间长短,是否发生延时机械通气,其判断指标为患者术后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大于三天,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其判断指标为白细胞数量大于正常值,患者正常体温持续在37.5摄氏度之上三天等等因素。

(三)、统计方法

对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一一进行单个因素的测定分析,然后利用数学统计学X2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二、结果

实验组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年龄为(56±9)岁,其中6例是女性患者,10例是男性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10±12)分钟,根据判断指标确定患者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者有14例,未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者有2例,延时机械通气时间为(8.1±2.9)天,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5例,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1例。

对照组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年龄为(52±8)岁,其中38例是女性患者,44例是男性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60±12)分钟,根据判断指标确定患者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者有4例,未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者有78例,延时机械通气时间为(1.1±0.2)天,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1例,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有81例。

由上述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并无多大差异,P>0.05,而实验组体外循环时间长短,患者是否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否发生延时机械通气,是否发生肺部感染等等因素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论

(一)、术中危险因素

长时间体外循环会导致患者处于应激状态,神经递质释放增多引起胃粘膜缺血缺氧以及酸性代谢物质积聚,破坏消化道黏膜保护屏障而引起出血。

(二)、术后危险因素

手术后患者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心搏出量减少,胃肠道缺血缺氧。部分患者术后机械通气会对压迫肺泡,增加肺泡压力和加大肺泡对静脉的压迫,使得中心静脉压增高和胃肠道淤血。上述原因都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概率。

(三)、心血管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避免对策

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尽可能减少体外循环的时间,使用药物提高患者心脏功能,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拔除气管插管,避免延时机械通气和呼吸机引起的肺部感染,从而降低心血管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概率,提高心血管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钟前进 王建军 肖颖彬 . 腹部并发症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5,(12)。

[2]郭惠明 张镜芳 吴若彬 郑少忆 卢聪 范瑞新 杨红伟 . 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 [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4,(z1) .

[3]汲克强 易定华 徐鹏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病人胃肠道粘膜损伤保护的研究 [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1,(4) .

[4]石佳 李军 张喆 袁素 陈芳 何爱霞 王古岩 薛庆华 肖文静 李立环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J]. 中国循环杂志, 2012,(4) .

作者:吴玉 四川绵阳 1982年9月 心血管内科 中级职称 绵阳市人民医院 电话 13547130313

论文作者:吴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8

标签:;  ;  ;  ;  ;  ;  ;  ;  

16例心血管病术后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吴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