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问题;对策;
引言:事业单位是保证国家发展的重要组织,其运行情况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事业单位想要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将相关管理工作做好,特别是内部控制工作,其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对其控制力度进行不断的提升,才能使事业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监管,很多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较为松懈,对于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资金用途不明以及资源浪费问题频繁出现,这对事业单位综合效益的发挥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针对强化内控制度落实的措施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是所有事业单位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1、领导不重视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执行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体制原因和历史遗留问题,有些领导只重视抓业务工作,对内控工作不是很重视;部分员工专业素质低,缺乏责任意识和自主精神,工作较为懈怠。这些都必然造成内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缺陷,控制和监督力度不足,组织效率低下,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2、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不高
当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包含预算管理、资产维护以及职责分工等几个环节中。其中,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决定了内控制度建设水平的高低。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有的内控制度形成时间不长,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范围广,预算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在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较多,以往传统理念单一,管理方式较为落后,无法很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3、缺乏风险意识
很多事业单位在工作实践当中并不涉及到生产运营工作,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以非营利的公益性业务为主,并没有什么风险问题存在,所以,工作人员普遍存在风险意识不高的情况。没有认识到公益服务当中也会出现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对风险缺少研究,风险识别能力偏低,没有对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加大了职权滥用、贪污腐败的风险。与此同时,对于资源配置风险不够重视,部分事业单位具有相应的资源配备权限,相关人员为了获取更多资源,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贿赂,影响了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
4、相关信息较为滞后
信息交流体系缺乏完善性,使得事业单位当中的各部门难以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影响了各项问题的解决效率,进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如,相关部门未能根据单位规定对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出现资金挪用、占用的问题,影响了专款专用目标的有效落实,加上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未能借助高效的交流方式向上级领导反馈情况,导致上级领导无法及时掌握各项违法、违规现象,进而造成了国家资产的流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对策
1、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确保落实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在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上,需要在标准制度的框架下,财务内控的工作才能稳步进行,建立财务内控制度是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可以正常有序的运转,在强化责任制度的落实上,要求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原则;内控制度的逐渐完善确保财务管理水平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相对平衡的制约方法,创建统一的财务管理平台后,使单位的核算系统、预算系统、资金系统实现相互衔接,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实时反映和监督单位财务状况,为内部管理决策提供实时、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不相容岗位得到了很好的分离作用,在支出审批环节与资产处置业务上实现规范的审批流程,使单位财政资金健康运转。
2、全面落实内控制度的监督工作
内控制度的建立、完善、运行必须依赖于事业单位的有效监督,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和标准保证了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正确与否,员工是否做好本职工作,管理部门是否工作分配合理科学,都需要内控监督部门进行检查监督,另外,由于监督工作的独特性,监督部门必须独立于其他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促进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并且,在内控制度的监督工作中,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思想和做法,采用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发现一些内控制度的漏洞与问题,根据漏洞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进内控制度的完善运行。
3、对风险管理意识进行强化
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而言,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对财务人员以及单位领导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不断的提升,使其能够认识到单位运行期间,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对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建设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资产的框架、来源以及应用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评估和预测的方法对资产加强整合,使融资渠道能够得到有效的延伸。具体需要根据当今市场的发展情况,尽可能的降低财政部门的资金压力。除此之外,要对财务预警体系加强建设,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必须要对风险预警标准加以明确,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应用,对各项工作环节进行积极的探索,确保监管的全面性。对单位当中的潜在风险要做好评估工作,根据风险等级将预警工作做好,针对风险情况落实相关强化措施,使风险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控。
4、对信息体系加强完善
对信息体系加强建设和完善,以此来保证各项财务信息的质量,使信息交流效率得到相应的保证,在对原始信息进行传递时,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对信息交流效果造成不利影响。而通过信息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将上述问题有效规避,强化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而且,信息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相关人员突破原有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可以推动交流体系的多样化建设,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信息交流效率,还能有效降低交流成本。
5、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实现制度执行情况和个人绩效考核的挂钩
财务内控制度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依托,单位负责人要做好引领和带头作用,以不同的方式对制度的推进落实进行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建立全面的联动机制,把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岗位之间协调和联动起来,把财务内控制度的实施落实与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相挂钩,真正实现财务内控的作用。
三、总结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步伐的加快,財务内控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我们要结合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站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层面,提前谋划,主动出击。把不断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合理设置职能机构的岗位,优化资源配置,把不断提升经济质量和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我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小刚.开发事业单位内控评价系统破解管理瓶颈[J].会计之友,2016(08).
[2]张庆龙,聂兴凯.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研究述评与改革建议[J].会计研究,2011(06).
论文作者:张雨菲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事业单位论文; 财务论文; 内控制度论文; 工作论文; 风险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制度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卷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