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开始大力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改造项目的重要内容,通过村级管网建设、集中式供水,有助于缓解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保障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满足日常生活需求。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应依据实际需要构建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应用价值,保证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稳步提升。本文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进行探究,深层次剖析潜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实践。
关键词:农村;运行管理;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
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农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的改造工程项目类型多样,规模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饮用水方面,如何保障饮用水安全,满足人们的日常饮水需求,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应积极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环节农村饮用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但是具体运行管理中暴露出一系列不足,加之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原有功能的发挥受阻。故此,应立足实际情况,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特性,建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指导各项工作规范化展开,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意义分析
农业现代化发展下,农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农药化肥的滥用,导致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在不同程度上威胁到农村饮用水安全。此类问题越来越严重,威胁到农民身体健康,制约农村经济稳定增长[1]。因此应立足实际情况,在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同时,构建完善的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及时有效改善农村饮水问题,维护农村应用水安全。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的问题探究
(一)招投标市场混乱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针对其中的问题,应立足实际情况,选择高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纵观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招投标情况,招投标市场混乱,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躲避招标、围标现象严重。部分企业为了中标,同其他竞标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投标,占据更大的投标份额,以求提升中标几率。这种方式中标的企业可能资质不符合施工的基本要求,以至于影响到后续工程的质量和安全[2]。
(二)工程的规划设计不符合实际
农村区域相较于城市区域经济水平有所不足,无论是管理资金还是专业技术人才,都远远不如城市的饮用水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难度,不仅影响到工程原有效应发挥,还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部分工程在规划设计方面,未能充分契合施工区域实际情况,参数选择以及设计内容过于简单,建设周期短,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有序展开[3]。另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后,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剧资源损耗,或是饮用水消毒、净化流程不完善,埋下了一系列饮用水安全隐患。
(三)工程运行管理方式不合理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受到传统理念束缚和影响,多数的运行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不足,未能灵活运用前沿的管理方式开展管理工作。尤其是偏远山区,管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不高,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之后方式,影响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活动有序展开,即便工程建设,后期管理措施不合理,也无法充分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原有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意识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建立长效机制,首要一点是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意识,正确认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要性。结合工程项目的基本特性,实行民众管理小组方式,调动群众参与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定期召开会议,通过发传单和宣传手册方式,提升群众对安全饮水的认知和了解,养成良好的安全饮水习惯[4]。
(二)加强农村饮水水质检测
为了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应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在供水范围内排污和防范,提升农村饮用水水质。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水质检测机制,强化饮水安全管理力度,结合相应的检测标准,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水质质量检测。与疾病控制中心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定期的检测来获取相关的数据,落实科学的监督,提升水质检测的质量[5]。另外,定期组织水质检测人员参与技术培训,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积累丰富经验,如果检测不合格的企业,勒令停工或整改,维护农村饮用水安全。
(三)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高,难以满足新时期不断提升的运行管理需要。所以,应转变理念,学习前沿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技术,熟练运用相应工具开展工作,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定期组织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完善配套的激励制度和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与人员的薪酬待遇挂钩,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6]。
(四)加强部门协作和沟通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影响水质安全的因素较多,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应与其他部门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优化运行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与环保部门协作,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与土壤检测部门,了解水源含有的矿物质和微生物,制定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与卫生部门协作,充分了解农村区域的地质地貌,掌握水源污染物的数量,获取全面、可靠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部门协作,制定合理的措施来预防水体污染,为后续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乎到农村人民生活质量和身心安全,是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保障。需要整合工程资源,契合不同农村区域特性,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分析影响工程运行的因素,选择合理的管理方式,依据管理制度规范化展开,提升工程建设效果,切实维护农村饮用水安全。
参考文献:
[1]贺小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延川县为例[J].乡村科技,2019,10(28):120-121.
[2]刘江峰,杨国良.基于苏家屯区前谟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09):189-191+208.
[3]党建英.浅谈武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9,23(09):83-84.
[4]李建华.山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3):158-159.
[5]孔云,赵元卜,刘刚.安康市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量化赋权”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水利,2019,31(07):119-120.
[6]卢书超,马国印,李斌.黄土高原沟壑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难点与措施——以甘肃省环县为例[J].中国水利,2019,22(13):54-55+64.
论文作者:曾勇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饮水论文; 农村论文; 安全工程论文; 饮用水论文; 工程论文; 长效机制论文; 水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