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发展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兴建地铁工程。对比欧美发达国家,从整体上来讲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起步晚,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有所不足,尤其是对于地铁运输安全管理尚有很多改善的空间。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地铁的安全性能,不仅关乎乘客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关乎当地城市经济的发展。针对我国当前地铁运输安全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地铁运输;安全管理;对策
引言
地铁轨道交通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因素致使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并不能有效的发挥,有鉴于此,本文从地铁轨道交通的基本内涵讲起,介绍了地铁的运行现状以及影响交通运输能力的因素,提出了建立良好的上下车机制、优化换乘站点、建立智能化信息网络等建议,以此来提升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
1地铁运输安全管理的意义
1.1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乘客出行,最重要的因素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交通工具安全可靠,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地铁是当前大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分担城市运输的压力。同时地铁自身也具有公路交通运输不具备的特点,地铁的铁道狭长、站台是一个近乎封闭的地下空间,在面临较大的灾害事故,比如说火灾时,将会给人员、各种运营设备造成致命性损害,使组成地铁交通的系统功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阻碍人们的后续出行,并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同时地铁事故也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给人们造成恐慌,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大为不利。因此,建立起有效的地铁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是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1.2保证地铁运营设备的安全
地铁运营系统由轨道、通信、信号、车辆、机电、电环、信息、客服等一系列的子系统构成的具有互动功能的工程系统。各个系统之间组成相互连锁、相互制约、互为启闭的互动关系。其中一个系统设备故障,就有可能影响整个地铁运输安全和效率。因此,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地铁运输安全管理机制,才可以保证地铁运营设备各系统的正常运作。
1.3促进地铁交通效益的提升
地铁运输安全管理的提升,不仅能够促进地铁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推动其效益的提升,促进本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商业兴盛,从而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地铁交通的兴盛,会反过来推动地铁各项技术的更新,提升地铁运输的现代化进程。
2影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因素
2.1停站时间难以把控
在地铁进行运行的过程中,主要考验的就是地铁的在高峰期的运行,而恰恰是在人员乘坐地铁的高峰期,使停站时间的不合理问题突出呈现。特别是在早高峰和晚高峰,由于上班的人非常多,而地铁的停车设置不是特别科学合理,而且人群往往会因为上班迟到等原因,尽可能想要早点搭乘地铁,在进行上下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拥堵,造成屏蔽门不能及时的关闭,使停车时间遭到一定程度的延长,而给高峰时段的出现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且乘客大多不愿意等下一班列车的出现,努力的想要挤进地铁。对于地铁的周转率有着严重的影响,不仅不利于乘客的疏导和分流,也给乘客的乘车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2换乘站点的不合理设置
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地铁换乘,以便于乘客能够到达目的地然而在实际换乘过程中,由于地铁的站点设计过于密集,特别是三个线路换乘的设计,导致了该站点的乘客猛增,给地铁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另外一些换乘站点人员相对稀疏,使其造成了强烈的反差,让地铁的运行陷入了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导致了运输能力大打折扣,给换乘站点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换乘站点的选择中,乘客也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即所谓的不清楚该站点是否拥挤,只能是进行一定的线路选择而做不到避开高峰人群,让交通陷入一定的压力之中。
3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策略
3.1加强线路设计研究
设计不合理是影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核心要素,为此地铁在线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乘客的乘坐需求以及舒适度,分析市郊与市中心的距离,提高运输质量。同时,在设计环节需要充分考虑人流量、换乘位置、换乘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可以将地铁交通网络设计为放射状的环形结构,实现市中心与市郊、市郊与市郊之间的便捷换乘与直达,实现地铁线路的高度联通,促进城市不同交通方式的转换能力提高,确保地铁线路在城市地区的全面覆盖,实现地铁运输能力的全面提升。另外,在地铁设计过程中应当合理的运用信号技术等高科技模式,实现地铁车辆实际位置的快速确定,降低地铁追踪的时间,缩短行车间隔,提高地铁行驶速度,以此来实现地铁运输能力的全面提高。
3.2调整地铁折返方式和运行方式
地铁折返方式与运输能力密切相关,在地铁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设计配线,满足地铁折返的基本需求。研究表明地铁站后的折返能力显著高于站前的折返能力,为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当采用两年战后折返的方式,也可以建设专门的地铁折返站以及折返的渡线,以此来满足折返的基本需求。为实现地铁折返能力的提高,可以采取减少地铁停站时间、提高过岔速度、缩短系统转换时间等措施。为解决地铁客流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需要合理选择交路运行的方式,在市中心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可以采用小交路的方式,在郊区等人流量相对较小的区域主要采用大交路的方式,避免运力资源的浪费,实现运输能力的全面提高。
3.3合理进行行车安排,提高服务质量
地铁客流分布不均会导致行车压力增加,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降低,为此相关部门需要合理安排行车,充分考虑列车配置、客流量、折返和通过等因素,结合实际运行需求,合理进行行车安排。地铁属于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切实提高地铁的服务质量,提高乘客换乘以及上下车的整体效率,通过明确的服务标准,规范地铁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保证乘车秩序,避免出现乘客紧急冲入地铁等安全事故,最大程度上降低地铁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通过完善的措施,实现地铁运输能力的逐步提高
3.4完善地铁应急预案
地铁运输应急预案在地铁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发挥重大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合理的应急预案,多次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故进行全员演练,同时将地铁部门与消防、公安、医院急救等部门建立积极的联系,保障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置,人员受伤时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同时组织地铁各部门与消防、公安、医院急救等部门、广大市民参与地铁运输应急演练,提升各单位的配合能力和市民的安全意识。在制定方案时,需要凝聚地铁运营工作人员全体智慧,充分发挥民智,制定出一个最合理的应急预案。
结语
地铁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措施,为保证地铁运输能力,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设计研究。地铁运输安全是地铁建设及运营的一个最重要关注点,地铁的投资成本高,系统结构复杂,社会影响大,因此其安全性需要重点关注,才能保证地铁运行的经济性、人们生命的安全性、社会和谐稳定性。在未来,地铁运营部门需要更加注重地铁运输安全的管理,充分引用国内外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经验,保证地铁的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车婧.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J].农家参谋,2017(12):199-199.
[2]李璇,陈建开.宁波市轨道交通客流规模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7(5):12-15.
[3]陈翠利.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综合协调运输能力分析计算[J].甘肃科技,2017(23):44-46.
论文作者:杨悦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地铁论文; 能力论文; 乘客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交通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因素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