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科技统计研讨会综述_科技论文

中意科技统计研讨会综述_科技论文

中意科技统计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意论文,研讨会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适应我国科技的发展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加速我国科技统计与国际标准的衔接,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科技统计调查体系,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意大利中央统计局于1996年5月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意大利科技统计研讨会》。会议就科技统计发展和内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就科技统计的有关问题取得共识。

一、科技统计发展的前景广阔

当代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政治格局,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和统计界的极大关注。为了全面地和科学地反映、把握住科技发展的脉搏,描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科技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科技统计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最初的科技统计于本世纪5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从科技统计的发展过程来看,科技统计大致经历了二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科技统计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研究与发展(R&D),科技服务和科技教育、培训。其统计的重点是研究与发展(R&D)统计,即对最典型的、具有独特性的科技活动进行统计调查。在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科技统计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与发展(R&D)的统计指标体系。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在1964年制订了《弗拉斯卡蒂手册——科学与技术活动变量的标准实施建议》,奠定了国际科技统计的基础。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采纳《弗拉斯底卡手册》的原则和基本内容,制发了《联合国科技统计指南》,由此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统计的开展。而随着科技统计实践的发展,OECD根据科技统计的实际经验(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相继对《弗拉斯卡蒂手册》进行了修订,截止1993年共修订了四次,细化、完善了部分统计内容,并使其统计指标日臻完善。

第二阶段,从对科技活动本身的直接考察,进入置于广阔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对各种科技活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深层次的考察。这就是起始于本世纪80年代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实施的技术创新统计调查;进入90年代,一些发展国家也开始进行了技术创新统计调查。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1992年OECD制订了《奥斯陆手册——推荐技术创新数据搜集和解释指南》(以下简称《奥斯陆手册》)对技术创新统计的理论框架和统计指标作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推动了技术创新统计的开展,科技统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科技统计发展的整体状况和社会对科技统计需求来看,科技统计尚处于早期阶段,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目前的技术创新统计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一,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阶段的边界划分、统计指标的口径及技术创新的产出指标,尚须进一步明确、完善、充实。其二,技术创新统计基本上局限于制造业范围内进行,将其推广到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他行业及第三产业的难度很大,因为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不同于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范围难以确定。随着今后这些产业的技术创新统计的开展,补充“技术创新”的涵义也是必然的。目前技术创新统计的状况与建立国家技术创新战略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三,各国技术创新统计的期限也不统一,《奥斯陆手册》对此也未作硬性规定,以至技术创新统计数据难以进行比较分析。上述问题亟待通过统计实践逐步解决。

高技术是世界各国争夺国际竞争力的至高点,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目前的高技术统计因两个原因尚未普遍开展。其一,高技术是一个相对概念,高技术的技术复杂程度及技术含量,因各国的技术水平不同而各异,尤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更大。因而,高技术产业、企业的标准尚未规范。其二,高技术产品的统计涉及中间产品的投入,如何测量仍待研究。

专利统计早于其他科技统计100多年,是一项登记性统计,其统计分类、口径不同于其他科技统计指标,如何与研究与发展(R&D)等科技统计衔接也有待研究。

当代世界各国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尤其是科技人才资源的调查是科技统计的重要内容,OECD已就此进行了研究,并制订出有关规定。这项统计也亟待我国科技统计界着手进行。

关于科技统计指标体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关系,日益成为统计界和经济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联合国在1990年已正式将全部研究与发展(R&D)支出列为资本支出,为科技统计指标体系与SNA体系的融合开辟了通路。

由此可见,科技统计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其统计难度也是很大的。科技统计的发展的难度与希望并存。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今天,正如意大利科技统计专家所说,对科学技术知识本身的度量是世界各国统计界所面临的历史挑战。《奥斯陆手册》对科技统计的发展状况作了中肯的分析:在科技统计领域,“我们的知识尚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而为了建立科技统计大厦,需要我们勇于探索,辛勤耕耘。尽管科技统计的难度很大,中意两国的科技统计工作者对科技统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二、科技统计指标设计的原则

科技活动已渗透到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源泉,科技已是构成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如何测度科技活动的状况,把握科技发展的态势,即如何确立科技统计指标设计的原则?这是科技统计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实际进行科技统计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关于科技统计指标设计的原则,中意科技统计研讨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统计依据科学理论建立其统计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

当代科技活动是广泛而复杂的,科技统计绝不是对科技活动现象的简单的罗列式描述。中意科技统计专家对此都表示了同样的意见,科技统计是基于一定的科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特别是技术创新统计更突出地表明了这一点。

科技统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科学学和经济学。例如,研究与发展(R&D)统计的基本概念,最早就是科学学的奠基人、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在此书中,他认为科学的发展是可以规划的,而国家只有把握住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比例,才能使科学协调发展,为此,他首先提出了国家应进行科学调查。技术创新统计的理论基础是技术创新理论,这个理论起始于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

2.科技统计的宗旨是为科技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服务

科技活动的范围是广泛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科技活动都被纳入科技统计调查的范围内。例如,OECD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最初实施科技统计时,就明确地规定,所考察的活动必须是连续的,有编制的,也就是说系统的,并且是体制化的。那么,就把与个人专业范围无关的,开支得不到任何财务补偿的,以及在一个机构内分散或零星地开展的活动排除在科技统计之外。

科技统计的实践告诉我们,科技统计只有紧紧围绕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对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统计调查,才能不致于面面俱到,而失之宏观。也只有这样,科技统计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履行统计的宗旨。

3.科技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在统计实践的基础上

,才能得到稳步的发展

科技统计伴随着统计实践而创建、发展。科技统计的许多标准就是根据世界各国的统计实践标准而规范化后确立的。《弗拉斯卡蒂手册》从1962年制订后,截止1993年前后共修订了4次。整个修订工作是根据OECD各国(也包括发展国家)的统计实践的经验,对统计内容和指标的口径作了补充和修改,使其统计体系不断健全,日臻完善。《奥斯陆手册》自制订后,随着各国统计实践的开展,也面临着修改的问题。我国在1994年进行福建、甘肃二省的技术创新统计调查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有关统计指标作了一些必要的补充和修订。

面对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尚有许多问题亟待科技统计来回答,为科技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从整个科技统计的发展情况看,科技统计仍处于早期阶段,有些科技统计问题正在探讨之中;有些科技问题是决策者和学术界关注的,但却是科技统计难以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仍有待于通过统计实践逐步解决。

4.科技统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作势在必行

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社会交往日益频繁。在这种背景下,科技统计的基本统计指标就需统一,应与国际的统计标准相一致。所以科技统计的基本指标的国际标准化,已成为各国科技统计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所以,不应机械地强调科技统计的本国特色;而硬性地翻译科技指标,也有碍科技统计的具体实施。意大利科技统计专家认为,统计指标的翻译很重要,应从统计指标的含义上理解、翻译。特别是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应从字面上简单地硬译,应从各国找出相应的涵义上去理解而绎义翻译。这对我国的科技统计有很大的启发。如我国将“Bisic Resaech”翻译成“基础研究”,很是令人费解,常常使企业统计人员“望文生义”而误报;而将此翻译为“纯粹研究”是否更好?科技统计指标的翻译、表述工作是我国科技统计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

三、研究与发展(R&D)统计,以及同其他科技统计的关系

研究与发展(R&D)统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反映一个国家从事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的研究规模、投入和结构;研究与发展的产出也是这项统计所关注的,但是在实际统计中并没有进行这项工作,而是通过科学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获得有关的论文数据,或用专利统计和技术进出口贸易统计来代替反映。这是由于研究与发展的成果的价值是广泛的、滞后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研究与发展的成果的全部价值是无法用货币价值度量的。

研究与发展成果的应用情况,是在技术创新统计中,以另一个角度得到了体现。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研究与发展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阶段,为技术创新提供知识、技术来源和储备。作为技术创新过程的一个环节、阶段,研究与发展的经济特征有四个方面:(1)研究与发展在企业、产品层次上不具有特征性;(2)研究与发展成果在商业化应用上具有时滞性,有些成果根本不具有商业化应用的价值;(3)研究与发展成果具有商业化应用、技术行为的完成程度和市场的不确定性;(4)研究与发展活动的费用高昂。

从这四个方面去考虑,有助于对研究与发展的识别,是对研究与发展活动的判断依据的补充。

研究与发展(R&D)统计在整个科技统计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研究与发展(R&D)统计对象是最典型的、最活跃的且具有独特性的科技活动,这些创造活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是科技统计考察的重要内容。

2.目前的科技统计,只有研究与发展(R&D)的统计范围覆盖是全社会,其统计数据为国家宏观管理、决策部门所关注,是制订国家科技发展计划(规划)的重要依据。

3.研究与发展(R&D)统计相对其他科技统计比较成熟,为其他科技统计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是搞好技术创新统计、高技术统计的所涉及的重要内容。研究与发展(R&D)与其它科技活动一样,常常与其它活动交织在一起,因而研究与发展(R&D)的数据是通过调查和估计(算)二种方法获得,这个原则适用于整个科技统计。在整个技术创新过程中,研究与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阶段,它的开展幅度、投入强度表明技术创新的质量。技术创新分为独创型和模仿型二种,是依据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技术创新经费的比重作为判断标准的。正如《奥斯陆手册》指出的“研究与发展(R&D)和创新在产业内的分布是创新分析的首要问题”。而高技术产业、企业的划分也是以知识、技术的密集度(集中程度)的强弱(即研究与发展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基本的判别标准的。

四、技术创新统计是科技统计的重大发展

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着眼于企业的技术变化,强调的是企业在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主体行为;这是不同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应用”的提法,这种提法的着眼点是科技成果,将这种提法演绎成统计指标,是很难反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机制和过程。随着科技活动的发展,科技成果的数量、形式和范围相当广泛,科技成果的应用的时间、方式是不一样的,在统计上很难把握科技成果的行踪,简单地跟踪科技成果进行统计是不切合实际的。国外技术创新统计有二种方式,一种是对实现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统计的;另一种是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统计的。第一种方式,是将科技成果的应用纳入技术创新的理论框架中考察科技成果所转化、应用的机制过程,并不是简单地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统计考察;这种统计方式对科技管理和决策有很大用处。但是,第一种统计调查方式缺少对技术创新投入经费、技术创新给企业所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等的统计,其统计期限也是不等时的,不利于统计分析比较。所以,各国官方技术创新统计方式都是采用第二种统计方式,以统计年报形式进行。

技术创新统计极大地丰富了自研究与发展统计以来的科技统计内容,不论科技的投入和产出方面,都对科技统计有所发展。那种将研究与发展统计视为科技的投入,技术创新统计视为科技的产出,则是一种误解。技术创新统计是在一个广阔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深层次地对科技活动的考察。技术创新经费统计涉及技术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阶段的经费投入的数量和结构,就其统计范围来说,技术创新经费统计,“多少可以说,这是一种更广泛的R&D费用测度”。技术创新的产出统计,反映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统计内容是研究与发展统计所没有的,在这方面,的确技术创新统计比研究与发展统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科技活动及其成果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即使直接经济效益也是难以测量的。现在技术创新产出统计的结果,也只是反映实现技术创新的数量,以及创新产品(新产品)在企业全部产品的经济生命周期所占的比例,并没有精确地反映技术创新活动及成果的全部贡献价值。这是因为经济制度的变迁、创新与技术创新同样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统计还无法对制度创新的作用进行计算。

技术扩散、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统计所关注的一个重点。技术创新统计按照产业的技术含量,引入技术创新的渠道和方法将产业划分为传统消费品部门,传统中间产品供应部门,中间产品和设备的专业供应部门,批量生产的部门和科技型部门。上述产业(部门)划分是不同于以往的行业划分,这种划分加深对国民经济产业的技术转移和变化过程的了解,为制订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了新的依据。

五、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值,是中国科技界、经济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次科技统计研讨会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意大利科技统计专家对采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值的方法持有很大的异议。认为这种模型是不可能反映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这种方法是不可行的。他们认为对经济发展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事情;用一种普遍的理论与经济发展相联系,这种理论是不存在的。他们推崇熊彼特的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技术创新统计是依据技术创新理论而创立的。技术创新统计数据只是经济生产过程中技术变化状况的客观度量、标志,也仅供决策者参考使用。

中国科技管理、统计工作者对这种测算方法持截然不同的二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依据新古典经济发展模型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值的方法,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上的,而这些假设与现实情况相差甚远,这种测算方法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这种测算方法是不可能反映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原有的测算方法上,作必要的修改,是可以测算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的。但是,已作修改的各种方法的测算结果是不一样的,并且不同程度上与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例如美国的罗默、卢卡斯)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克服了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

六、借鉴各国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统计方法和制度

科技统计方法、制度和科技统计指标问题的研究,是本次中意科技统计研讨会的两大主题。意大利采取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科技统计方法、制度的经验,引起中国同行的赞许。

意大利的研究与发展(R&D)统计按主持部门分为三块独立进行,其统计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大学(高等院校)的研究与发展统计是根据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结合一定的调查结果而估算的,其研究与发展人员也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这种比例每年根据实际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将非全时人员折合成全时人员计算的。科研机构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是根据财政预算而估算得出的。企业的研究与发展数据是根据实际统计调查的结果。其统计调查程序分为几步,首先依据以往统计结果和所掌握的实际情况,按照企业名录,将企业分为三种情况进行统计调查,有研究与发展的企业发正式的统计调查表;对尚未确定有无研究与发展的企业发简单的统计报表进行调查,在确认有研究与发展后,再发正式统计报表进行调查;而确认没有研究与发展的企业则无需发表进行调查。企业统计调查是按全面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问调查与信函调查是统计调查采用的二种形式。意大利的技术创新统计和其它科技统计也是采取上述的灵活的统计方式进行。

相比我国目前的科技统计方法,则比较陈旧、死板,通常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进行。

综上所见,采用一套基本的统计指标与国际标准一致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并根据中国科技、经济管理体制和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技统计调查制度,是搞好中国科技统计工作的正确选择。

标签:;  ;  ;  ;  

中意科技统计研讨会综述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