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教改的重要内容,其成功开展有赖于适当的策略,包括科学分组、情境创设、过程引导以及过程结束后的激励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1-0161-01
随着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成了现在教学改革中课堂上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之一。而小学中高段学生的阅读量和认知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中高段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也成了教师们课堂教学的“法宝”。
一、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中高段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内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让学生认同合作的价值不能靠空洞的说教。那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对合作的认同感呢?我认为一定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合作的必要性。因此,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教学《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了圆形物体、线、直尺等工具,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工具测量出圆的周长。学生在测量时感到自己一个人不便于测量,于是便产生了合作测量的需求。我顺势引导学生,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很多时候都需要与人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我的启发下,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参与,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内容,合作学习可以让自己学得更快、更好。
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中高段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必须要建立机制、科学编组、明确职责
(一)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有章可循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我先从作业完成、课堂表现(课前准备、交流讨论 、展示、质疑、组内互帮互学)、总结奖励等几方面草拟了《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细则》并上墙,让大家都明白合作的方向。
(二)科学编组,让每组都有平等的成功机会
为了促使学生有效进行,我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了适当的分组。小组一般4-6人为宜,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他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而分组又要建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知识水平差异等几个因素上,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也便于教师辅导。
(三) 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作用
1、 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在每一次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小组长要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讨论学习,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归纳总结形成本组的集体意见,并顺次让组员代表组进行展示汇报,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组内的成员要相互结为对子,落实帮扶责任,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中高段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加强调控,面向全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该让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但面对当前我们学校中存在的多达六七十人的大班额现象,仅靠教师课堂内外的辅导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发挥优生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对学困生的帮助中来,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而且能够让优生在帮助他人中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享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吃透教材,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对课程标准有一个充分的学习。课程标准是教材制定的依据,课程标准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是什么,本节内容中又应该完成什么样的目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备课时向学生提出较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鼓励学生质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质疑,让学生想提问题。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放下老师的权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对教师感兴趣,而后对数学感兴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质疑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想向同学或老师提出问题。
对学生质疑教师要加强引导,对重难点知识的质疑教师要给充足时间。我在教学“圆锥的底面积不变,高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多少倍?如果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2倍时,它的体积又该扩大出多少倍”时,先让学生结合例子明白了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形成了定势,出了错误。此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结果,而是鼓励学生说出理由。结果,一些爱动脑筋的学生经过思考后,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对大家刚才的答案提出的质疑,我进一步鼓励大家找依据。通过大家的思索和交流,对过程有了深入的认识,明白了该题的正确答案。
参考文献:
(1)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概念表述一。
(2)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走进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远程通识培训辅导材料。
论文作者:李翔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学生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有效性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