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学怀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动态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器官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94例女性盆腔器官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47例患者为B超诊断患者,设为对照组,后47例为动态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B超资料、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误诊、漏诊率,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的分辨率。结果对照组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70.21%,观察组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9.36%,对照组的误诊漏诊率为29.79%,观察组的漏诊误诊率为10.64%,对照组肿瘤诊断的分辨率为63.83%,观察组肿瘤诊断的分辨率为82.98%,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女性盆腔器官肿瘤诊断采用动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的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分辨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动态磁共振成像;女性盆腔器官;肿瘤诊断
女性盆腔器官肿瘤在临床上是一组对女性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病证[1]。目前我国盆腔器官肿瘤的发生率已经相当之高,虽然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2],但这仍然使我国的女性患者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对于女性盆腔器官肿瘤而言,最好采取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的诊治原则[3],所以建议女性朋友定期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这能够更好的预防并预测疾病的发生,以便于更好的做出处理。而对于已经具有发病征兆的患者,临床上最好做出有效的诊断并进行治疗,本研究主要分析动态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腔炎器官肿瘤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10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这94例女性盆腔器官肿瘤患者当中,最大年龄为54岁,最低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41.5±7.6)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盆腔器官肿瘤患者,其中间叶组织源性肿瘤23例,尿生殖源性肿瘤27例,神经源性肿瘤24例,生殖细胞源性肿瘤18例,其它2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肿瘤。其中肿瘤的最大直径为12.5cm,最小直径为1.7cm,平均直径为(6.5±2.7)cm。分组以后两组患者在病情和肿瘤状况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检测,B超的探头频率为3.5MHz,对患者的膀胱适当充盈,取患者的耻骨联合上方进行纵向、横向、斜向探查,并记录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检查前0.5h患者排空膀胱,并饮水250~300ml,使患者的膀胱充盈。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在屏气时可进行最大力度的排便动作,在检查前重复三次。患者取仰卧位,选取体部相控阵线圈,对患者的横断面进行快速回波扫描。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B超资料、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误诊、漏诊率,比较两组患者肿瘤的分辨率。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涉及到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组间比采用单因素方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否则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70.21%,观察组和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9.36%,对照组的误诊漏诊率为29.79%,观察组的漏诊误诊率为10.64%,对照组肿瘤诊断的分辨率为63.83%,观察组肿瘤诊断的分辨率为82.98%,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减少病例数
3.讨论
在临床上,妇科盆腔肿块一般较多发生在生殖系统良性、恶性肿瘤和异位妊娠。对于女性盆腔器官肿瘤进行诊断,一般都采取B超或CT诊断,这两种诊断方法效果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但是相对于CT诊断而言,B超诊断更为方便简洁且实用[4],所以临床上多采用B超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本研究主要分析动态磁共振成像(MRI)对女性盆腔器官肿瘤的诊断,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更为显著,说明动态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器官肿瘤具有非常优质的诊断效果。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因为女性盆腔的结构较为特殊且解剖关系复杂,其子宫和相关的器官组织多属于腹膜间位器官,上部分一般都被腹膜所包被,同时也和腹膜的外间隙和后间隙相通。这样常规的诊断方法在肿瘤较小的时候能够进行相关的定位,但一旦肿瘤较大,就很难做到准去的定位。因为较大的肿瘤很可能会向外、向上或向后生长,进而对患者的周边组织造成了一定的压迫[5],最终使得正常的组织产生便宜。而从生理特性来分析,卵巢悬韧带将卵巢固定在小骨盆侧壁部位,其中包含有卵巢静脉和卵巢动脉以及淋巴血管和神经丛等,这对于动态磁共振成像而言是主要的图标标志,能够根据此对肿瘤是否是来源于附件做出准确判断,因而诊断相对于B超和CT都更具有准确性,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临床上对女性盆腔器官肿瘤诊断采用动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能够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的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提高诊断的分辨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江妍,黄欧平.女性盆底解剖及盆腔器官脱垂诊断评估模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22(04):486-489.
[2]高鑫,王文艳,有慧,等.动态MRI评价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初步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0,11(03):362-365.
[3]王宇蓉.B超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25(29):635-636.
[4]王莲英,高雁.B超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22(30):426-428.
[5]潘玲玲.B超诊断妇科盆腔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0,25(15):3271-3273.
论文作者:谷学怀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6
标签: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盆腔论文; 器官论文; 磁共振论文; 女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