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卢彦论文_卢彦 谢化胜 胡芳 王婷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卢彦论文_卢彦 谢化胜 胡芳 王婷

潜江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潜江医院 卢彦 谢化胜 胡芳 王婷【摘要】目的:探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者8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方法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7d治疗后对新生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1例、腹泻2例、皮疹3例、维生素缺失2例,对照组出现发热4例、腹泻5例、皮疹6例、维生素缺失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射应用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要掌握好照射时间,间歇蓝光照射比持续蓝光照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间隙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5-ZYM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在28天内的新生儿出现的黄疸,是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引起的胆红素升高,导致新生儿出现面部、皮肤、脚心等部位出现黄染现象,由于新生儿脑部发育不完整,如果黄疸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败血症,脑部损伤等并发症[1]。临床上常用蓝光照射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因此,本文采取病例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者8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27)d,平均(14.49±5.77)d;,平均病程(5.05±2.42)d。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d,平均(13.11±5.82)岁;平均病程(6.09±2.45)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症状;(2)符合蓝光照射治疗适应症。(3)均属于患儿家属自愿参加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其他阶段的黄疸;(2)重度的溶血性贫血患儿;(3)带有先天性疾病的患儿。

1.3 方法

两组患儿在放入蓝光照射箱中时,禁止在患者皮肤表面涂抹任何护肤品,均将患儿眼睛戴眼罩,对肛门,尿道部进行遮挡,其他部分暴露在蓝光下,光源与患儿皮肤要保持约25cm的距离。

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方法治疗。将黄疸患儿放入蓝光照射箱,一次照射12到18小时,暂停8到12小时,治疗3到5天。

观察组: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方 法治疗。将黄疸患儿放入蓝光照射箱,一次照射3到6小时,暂停2到4小时,治疗3到5天。7d治疗后对新生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发热、腹泻、皮疹、维生素缺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 )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发热、腹泻、皮疹、维生素缺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发热 腹泻 皮疹 维生素缺失 观察组 40 1(2.50) 2(5.00) 3(7.50) 2(5.00) 对照组 40 4(10.00) 5(12.50) 6(15.00) 3(7.50) X / 5.396 7.786 6.935 8.129 P / 0.023 0.014 0.048 0.037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出生未满28天的新生儿中,一般出生2-3天内发病,4--6天为发病高发期,7--10天消退,早产儿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2]。生理性黄疸较轻者多见于面部,颈部以及巩膜出现黄染现象,颜色较浅黄色,一般2-3天可以自然消退,5-6天恢复到正常肤色,较重者黄染现象遍布全身,颜色较深,黄里透红,甚至出现呕吐,食欲不振现象,一般会持续7天时间,早产儿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病理性黄疸一般发病较早,出现在出生24小时之内,持续时间较长,而且病情发展较快,胆红素每天上升5mg╱dl[3],除了面部、颈部有黄染现象外,还会波及到四肢,手心、足心,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多发生在ABO溶血性新生儿。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肺炎或者神经性损伤等并发症的出现,治疗不彻底还会出现反复。临床上对于严重的黄疸患儿多采用蓝光照射法,换血法以及药物治疗的方法,其中蓝光照射法较为常用[4]。蓝光照射法分为间歇和持续两种照射方法,是利用蓝光的波长在425--475nm,胆红素能吸收波长为450--460nm,胆红素在蓝光的照射下,会由脂溶性变为水溶性,不经过肝脏的代谢,直接由尿液排除患儿体外,达到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的效果,减轻患儿的黄染现象,但是长时间的蓝光照射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中两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间歇蓝光照射比持续性蓝光照射,对患儿引起的不良反应少。间歇性蓝光照射因照射时间短,在患儿体内产生的热量会在照射暂停后散发出体外,减少发热现象;照射期间还会产生胆红素的分解产物,在照射暂停后会排出患儿体外,减少了因对肠道的刺激而出现腹泻现象,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持续蓝光照射因照射时间长,代谢产物和热量等无法及时从体内排出,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射应用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要掌握好照射时间,间歇蓝光照射比持续蓝光照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岚.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11):96-99.

[2] 刘大伟, 孟琳, 朱太芳. 探讨不同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 中国医药导刊, 2017, 19(2):193-194.

[3] 张琳. 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11):2326-2327.

[4] 马晓丽, 李莲英. 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辨治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6(2):328-330.

论文作者:卢彦 谢化胜 胡芳 王婷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卢彦论文_卢彦 谢化胜 胡芳 王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