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环境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使环境教育更具有全球性、全民性和全程性的特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国际上已召开过5 次以上相关或专题会议。世界各国也十分重视。我国第二次环保会议宣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央在有关文件中指出:“各级教育和有关部门都要重视环境教育,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普及环境保护知识。”
我们长宁区自1986年开始,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长宁区教育局连续三届被评为市级环境教育先进集体,延安中学被命名为上海市环境教育特色学校。
为了深化中学环境教育,1992年我们成立了由教育局、环保局、教育学院、少科站及延安中学的教师参加的“中学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组,对中学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较深入的研究,探索中学环境教育的规律,指导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本课题被列为上海市1992年普教科研重点课题。
课题组在成立以来的三年里,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情报研究
我们在翻阅1985—1994年几十种有关环境教育的报刊,收集了中学环境教育文章338 篇的基础上做了两项工作:编制了中学环境教育的文章索引、编制了中学环境教育的情报资料。
2.文献研究
我们认真地对第1期收集的235篇中学环境教育的文章进行分析研究,撰写了论文《中学环境教育之比较研究》。该论文参加在广州召开的“1994年国际环境教育研讨会”的研讨。
3.教材研究
1991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区编写的环境教育的教材《环境保护常识》。课题组成立后,修改了该教材,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4.必修课设置年级的研究
环境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提高必修课的教学效果,探索设置年级很有必要。我们先后在初预年级、初三年级和初一年级设课,各有利弊。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如果能协调好,在初二年级开设环境保护知识课,效果较好。
5.课外活动的研究
我们根据课题组的研究方向,重点抓环境教育教师关于课外活动的设计。这对推动环保课外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及提高活动的科学性、计划性、可行性和实效性起了重要作用。
6.电教手段的研究
我们关于电教手段的研究分两部分进行,一是收集有关环境科学知识的录像,自己再拍摄一部分,合编成“酸雨”、“温室效应”等专题录像片;二是拍摄一部反映我区环境教育状况的录像片《长宁区环境教育巡礼》,它记录了我区环境教育的轨迹,为今后教育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既有理论研讨,又有实践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在理论的指导下升华,使我区的环境教育向更深入、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最近,我区被评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集体。
二、基本经验
1.协调教育部门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关系
长宁区教育局和环保局领导都很重视环境教育。起先两个部门是分别开展这项工作的。1986年起区教育局责成它的下属机构区少科站指定专人负责,把全区环境教育活动纳入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总计划之中。不过当时主要抓环境保护的课外活动,如配合上海市中小学环境科学知识竞赛进行组织和指导工作。区环保局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对参加竞赛的学生举办系列讲座,帮助学生掌握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竞争能力。在各类竞赛中我区学生取得了较好成绩。
随着环境教育的深入发展,长宁区教育局和环保局进一步认识环境教育的深远意义。基于重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共识,1990年11月长宁区成立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由副区长王慧敏同志担任名誉主任,委员单位由环保局、教育局、教育学院、少科站和部分工厂组成。每年开一次委员会会议,解决青少年环境教育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如解决部分工厂赞助环境教育的部分经费和师资。解决实验基地的问题。常务办公地点设在区少科站。办公室经常召开工作会议,委托区少科站专职教师具体负责规划长宁区青少年环境教育工作和贯通方方面面渠道。
中小学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的成立,在长宁区青少年环境教育发展过程中是一次飞跃,它改变了青少年环境教育单靠少科站专职教师牵头,仅搞课外活动的单一教育模式,开创了环境教育多方位,立体式的新局面。
2.建设多方面环境教育的教师队伍
要使环境教育有实效,关键是学校的环境教育指导教师得力。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并有其独立体系。只有是一定程度上的“通才”,且能深入浅出的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才能胜任。这与当前环境教育队伍的差距很大,因此,建设环境教育的教师队伍显得十分迫切。
长宁区教育局十分重视环境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做了几件工作:
(1)培训各种类型环境教育的教师
自1987年起,我区陆续对各种类型环境教育的教师进行培训。一种是培训担任普及课的教师。1991年秋—1993年夏,我区根据《环境保护常识》教材进行了两轮详细备课,让教师们在教育实践中提高环境教育的能力;另一种是由区教育学院为各学科渗透教师举办培训班。我区于1989年—1991年在化学教师中举办两期“环境化学”职务培训班,在生物教师中举办了两期“环卫与环保”职务培训班,共有150 多位教师接受了较系统的环境教育培训,从而打下了环境科学知识的基础;第三种是课外活动指导教师,由区少科站负责培训。每学期都有5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几年来培训了300人。
(2)举办环境科学知识讲座
我区为环境教育教师多次举办环境科学知识讲座。如“长宁区的环境问题”、“环境教育现状”等,给教师增加新的信息。
(3)组织参观考察
我区组织环境教育教师参观天山污水处理厂、天原化工厂及新泾电镀厂,让教师有感性认识,既增强环境意识,又有利于环境科学知识的传授。
(4)提供教学参考资料
我区于1993年秋开始,根据教材体系,分批编印了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提供给任课教师,有助于他们教学中掌握重点和解决难点。
通过一系列工作,我区逐步形成一支热心于青少年环境教育,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了环境教育的质量。
3.形成多渠道的教育格局
在“面向全体、讲究实效”的方针指导下,区教育局和区环保局默契配合,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互渗透,形成多渠道的教育格局。
(1)开设环境知识普及课
我区在全区初中年级开设环境知识普及课,每周1—2课时排入课表,课本是本区编写出版的《环境保护常识》一书。普及课比较系统地将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对环境科学有一个较完整的了解,也为其他学科环境知识的渗透和高中环境科学选修课的开设打好必要的基础。
(2)进行各相关学科的渗透
中学的地理、生物、化学、物理课程中,小学的自然常识、语文的课文中,经常有环境教育的内容出现。虽然这些内容对于环境科学整体来讲,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但含意深刻,应用性强。通过区教育学院相关学科的教研员,落实各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保证渗透教育按教材要求得到贯彻,使全体学生受到环境意识的教育。
(3)组织环境保护课外活动
我区大多数中学和半数以上的小学都成立了环境保护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到1992年10月,我区中小学生在参加各项市级以上或市级环境科学知识竞赛中, 获一等奖1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35项,有6 名辅导教师荣获上海市优秀辅导员称号。
(4)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我区结合每年的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纪念日,利用各种形式,如街头宣传、广播、黑板报展览、橱窗展览、演讲、表演自编文艺节目等,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一方面向广大学生进行环保宣传,另一方面让学生向社会宣传。如1991年爱鸟周期间,区环保局和区少年宫联合举办了以“爱鸟”为主题的大型系列活动,在闭幕式上还进行了“百鸟飞翔”的大型文艺表演。全区中小学师生数千人观看了表演,造成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声势。
4.发挥典型学校的示范作用
长宁区延安中学是市重点中学,学校从1983年开始就在初一年级开设环境教育必修课,使全体学生接受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学生参加环境保护课外活动十分踊跃,很多学生参加市、区,乃至全国环境科学知识竞赛,屡屡获奖。1989年初三学生邱启宇参加“未来宇宙和我们”知识竞赛,连闯几关,一举夺魁。同年代表我国中学生东渡日本,参加国际中学生环境保护研讨会,还当了亚洲地区专题研讨会的执行主席。学校还自行组织了几次环境保护夏令营。这些工作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激发学生投身环境保护的志趣。邱启宇高三毕业选择志愿时,第一志愿就是环境科学。1993年学校新建了一幢实验楼,学校领导特地安排了环境科学实验室,并化了大量资金购买实验仪器,为环境教育上一个台阶提供物质基础。这在全市中学里是少有的。延安中学的环境教育成绩显著,被首批命名为上海市环境教育特色学校。
我区抓住环境教育特色学校建设,除了继续巩固环境教育特色学校——延安中学外,还创建了一批区级环境教育特色学校,如娄山中学、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等。通过有计划地召开这些先进学校的现场交流会和经验交流会,总结和发扬他们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深入发展,同时,又促使先进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如娄山中学在今年世界环境日被命名为上海市环境教育特色学校。
三、几点思考
综观我区的环境教育,经验丰富、成绩显著。为了使我区的环境教育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我们经过三年研究后,提出如下思考。
1.以点带面,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8年来我区环境教育有所建树,普及面较广,然而发展尚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
(1)各级教育不平衡
我区的环境教育总的趋势是好的,但是各级教育不平衡,中学基本上能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半数小学在环境教育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可是幼儿园目前还是空白,即使有的幼儿园某些活动有所涉及,但还不是自觉的行为。
根据中央关于“各级教育和有关部门都要重视环境教育,在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的精神,我们建议长宁区中小学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在巩固中学的成绩的同时,对小学特别是幼儿园要多做工作。
我们课题组有的同志准备到长宁区实验幼儿园和愚一幼儿园搞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加以推广。
(2)学校不平衡
正如上面谈及的上海市环境教育特色学校——延安中学、娄山中学,长宁区环境教育特色学校如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由于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工作认真,学生积极性高涨,学校的环境教育开展得热火朝天,卓有成效。大多数学校也能按照区中小学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的要求开展工作。但是也有个别学校的领导对环境教育不大关心,在课时紧的情况下,首先停止开设的就是环境教育课。有的学校在安排环境教育的教师时,根本不考虑其综合性强的特点,随便安排工作量不足的教师兼课,而且流动性大。于是,每年总有25%—35%的环境保护常识课教师未接受过环境科学知识的培训。这些都给我区的环境教育带来了困难。
我们建议区中小学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举办校长培训班,并组织一些参观活动,让广大校长通过培训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的领导,并安排适合环境教育的教师任教普及课,从而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
(3)学科不平衡
我区在设置“环境保护常识”必修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学科渗透。然而在学科渗透方面也是不平衡的。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的教师注意结合教材,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使学生在学习必修课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环境科学知识。但是其他学科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某些学科教师还未顾及到。这既与学科性质有关,又与引导分不开。建议我区中小学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委托各学科的教研员对基层教师多作指导,这样的话,学科渗透的功能将会发挥得更好些。
我们课题组有的同志考虑通过举办环境保护画展和举行文艺会演来推动美术和音乐学科的环境教育。
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我们希望通过以点带面,从不平衡向平衡发展,当然又会出现新的不平衡,再加以调整,使环境教育日趋完善。
2.争取经费,保证环境教育的顺利进行
环境教育不仅是提高环境意识的问题,而且涉及许多环境科学知识,在开展课外活动的时候,许多项目需要用仪器监测。采用电教手段和组织参观考察,也要用很多经费。
世界上发达国家用于中学环境教育的经费是比较多的,到目前为上,美国仅有4个州开展环境教育,而开展环境教育的投资却超过1000 万美元。在我国大陆除西藏外,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但投资很少,从教育部门支出的只有20万元,也就是说国家财政拨款仅20万元。
我区用于环境教育的经费也不多。我们认为要搞好环境教育需要经费作保证。因此,除了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增加拨款外,还可以多渠道集资。建议成立环境教育基金会,由企业或个人捐款。凡是有志于环境保护的,都欢迎参加,特别是对一些污染环境的企业,过去往往采取罚款的消极做法,现在可以引导他们参加教育基金会,提高环境意识,自觉地治理环境,这样,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独辟蹊径,提高课外活动的层次
我区的环境教育是从开展课外活动起步的,8 年来除了组织参观考察、开展知识竞赛、进行论文评比等活动外,每年还结合爱鸟周、“6.5”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宣传活动。很多学生参与,社会反响良好。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这些活动对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是有帮助的。然而深度还不够,有的活动属于几年一贯制,没有新的发展;由于缺乏仪器、设备、学生没有条件去探索较深奥的问题。撰写的论文停留在一般水平上。
为了适应环境科学的发展,我们建议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提高层次。否则活动的吸引力会逐渐削弱,学生在以后的各类竞赛中未必就能稳操胜券。
环境教育是一项全球性的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搞好环境教育人人有责,教育工作者更应积极发挥其教育作用。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已经结束,然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还要继续,我们要为这造福人类的事业,贡献出毕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