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永远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中,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学生从中获得真知,教师得以完善自我。这样的课堂是新课程要求的,也是我们应该尽力达到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彻底杜绝无效的课堂。无效的课堂主要体现在:教师教的内容学生本身就明白,而教师还在那里大讲特讲,这多数体现在讲评课中;教师教的内容太深奥,学生几乎无法理解;有的教师凭着经验讲一些现在课程标准中不需要掌握的知识;单调的教学方法,枯燥的授课方式也会导致课堂无效等等。前两个问题根源在于忽视了学生的学情,没有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没有很好地找准“教”和“学”的结合点,讲评课前应认真分析试卷,确定授课的重点,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要舍得放弃,不然不光白白浪费时间还会给学生造成“数学难学”的心理阴影;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知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教育共前进,及时了解新的课标,掌握知识的深浅要求,多接触一些新的教学思想,学习新的授课方式,彻底改变“一言堂”,让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其次,确保每堂课都有效。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赢的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实效,成绩自然也就突出;在课堂上教师教得开心,教得舒心,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找到课堂教学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地实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时通过鸡吃米的方式把“灌输式教育”与“宽松自由的学习”两种教育方式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并且说“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学,知识灌输给他,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完全会好得多!”的确,课堂教学就像喂鸡吃米一样,不能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强制手段,要减少自己表演的舞台和时间,彻底摒弃“满堂灌”,让学生也有表演的空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发挥到极致,让课堂焕发无限生机。这就不仅要找好“教”与“学”的结合点,课堂上时刻关注“学情”这张晴雨表,还要在授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通过预设消掉平庸的教学方法,通过预设消掉没有个性、没有风格的挫伤学生积极性的习惯,通过预设消掉一些无效的方法,还课堂以生命本真的光彩。
最后,力求高效的课堂。课堂,有理念才会成为真正的课堂。教学理念决定课堂教学的高度,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就不会有更高的教学要求与目标,就不会有高效的课堂,更不会成就课堂。“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浅薄的根基,负载不起坚实的大厦。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愈行愈远,让我们的思想之树生长得更为高大,更为青翠,更为茂盛,则必须有源头活水,必须积极吸纳积累:书籍阅读、教学培训、访师结友,切磋琢磨,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扩充自己的胸襟,提升自己的才干,让自己的课堂教学随着自己的吸纳而丰厚起来,成熟起来。课堂是在不断发展的,它的发展有赖于具体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和落实,这就需要我们认真了解课堂组织结构,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走出自己的课堂教学之路。如新授课中情境的创设,习题课中例题的讲解和习题的解答模式的不唯一,复习课的别具一格,讲评课的师生角色的互换,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觉,当学生把听课当做是一种享受时,可以说我们的课堂就是成功了。
学生需要的课堂,是师生心仪的课堂。只有我们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用心呵护课堂,心系学生,关注细节,才有可能创造出生机灵动的课堂,创造出催生学生学习精神茁壮成长的课堂,创造出收获累累的课堂。
论文作者:孙大勇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自己的论文; 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师论文; 高效论文; 知识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