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128
摘要: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应用与质量控制,优化城市的功能,提升城市的形象,为更好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前 言:市政工程的越来越多,对其要求也相应的越来越高,所以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出发,对其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希望对相关市政工程的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市政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
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部分,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下面主要对市政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定线的施工。在工程中,定线施工现在也被广泛应用到的市政工程中。定线施工之前需要做以下工作,看图纸和有关资料;参加图纸会审;编制定位测量方案;根据经批准的方案投点放线。投点放线的步骤基本是:定出基准线——放出其它轴线——根据工程的要求,放出相关的柱梁板线——有的情况要放出控制线——复核。
2、地下管道施工
(1)参数选取
在地下管道过程中,需要对定线施工的内外压力差进行分析、针对定线施工的刚度结构、外形结构进行分析,使管道结构形式既要能够承受自重,还要能够承受外荷载,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相关因素的影响,确定定线施工的弹性模量,控制好施工的厚度,按照工程需要的本身规模,进行合理的取值,通过自动智能划分形式,强化管道施工的精度与刚度。
(2)质量控制
经施工方、监理方、质量监督站三方联合验收,抽检合格后进行隐蔽回填,回填时分层压实,每30公分一层,管腔两面均匀压实。不得有大石块等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避免硬物挤坏管壁。有些管顶露出地面,需填一层土,起保护作用,可避免机械压坏管道。闭水实验是检验污水管中是否渗水的质量标准之一。当污水管道、检查井完成后砂浆达一定强度,监理工程师督促施工方将管道分段做好堵头,并在管内灌满水24小时后做闭水实验。根据《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现场渗水量小于允许渗水量标准,定为合格。
3、道路工程
(1)测量质量控制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线型布置特点,平面控制点一般都是按照复合导线布设,市政道路因为建筑物、构造物较密,地下管线复杂加之排水管道定位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应督促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前的测量工作,检查施工单位临时水准点和控制桩的维护情况并记录,并对水准点、控制桩进行复核并签证,提高其测量精度,以免发生配套管线碰头和擦边现象,复核无误后,报监理复核,误差值必须控制在允许误差值内,并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成测点任务后加以测量保护,监理检查、记录并复核签收。
(2)原材料质量控制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材料销售名目繁多,对采购人员极易产生误导,所以要督促承建单位严把材料关,大批量材料应制定进料计划,监理根据材料计划和到场通知,检查材料外观和质保单,检验合格,现场见证施工单位取样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用于本工程。
(3)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1)填方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路基一般是用自然土修筑的,在路基填筑之前应对自然土进行试验分析,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其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容重,以便指导路基施工及对路基填筑成品的检测,从有关试验结果分析:土质颗粒越细,其相应的回弹模量越低,而砂土回弹模量比较高。施工选择取土场时,我们通过选择塑性指标较小的土来填筑路基。严格控制松铺厚度,路堤分层填筑的质量是保证整个路基质量的重点,故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都要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压实,压路机对路基填土压实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动、先两边再中间、从低处往高处的碾压原则。
2)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时混凝土28d抗弯拉强度需达到4~5MPa,抗压强度达到30―35MPa;为保证水泥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及抗腐蚀性,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要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覆盖养护不少于14d,避免强风及曝晒。胀缝的位置必须是按照设计的要求留位置。
4、地下管线
地下管线的范围包括:燃气、热力、供水、污水、中水、电力、通信信息、广播电视。在早期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设计道路的位置,评估其特点,设计出的方案要顺应城市的综合需求,要从多方面进行策划考虑,如排水、热力、电力、燃气、电信等管线的平面布置和互相交叉。
另外,选择施工的道路最好能避开管线复杂交叉区域,大幅度的改动路线与管线,不仅花费时间多,而且施工成本高,还可能道路刚好完成就出现破路埋管等不良现象。
此外,要注意打桩顺序的合理安排,当打桩施工地区周围有需要保护的地下管线或建筑时,应采取的措施有:按照图纸施工,如果图纸还没有拿到手,就需要对施工地区进行地下管线调查探测,确定区域内是否有管线,如果正好在施工区域内有管线,就需要联系管线所属部门进行改线;如果在施工区域周边,综合考虑施工是否对管线有影响,如果有影响,就需要邀请测绘部门对管线的位置(水平位移)、高程(竖向位移)进行监测,以确保影响最小。因此,在选择施工路线时要全方位考虑,并与相关单位作好协商沟通工作,务必探讨出一套理想的施工方案。
二、市政工程中的质量通病与防治
1、市政道路的雨污水井口下陷,俗称“眼镜”。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井口周围回填不密实。由于井口的存在,碾压时得不到与道路结构同样的密实度造成井口下陷,给道路的观感和行车带来诸多不便。
防治办法:从道路结构的底基层到下面层(底基层下面是混凝土盖板),施工中有四次长井口过程。每次路结构高于井口,压路机在井口正常碾压,使井口周围达到与道路结构同等的压实度。然后采用“反挖法”施工。即:井口周围反挖50cm宽,与结构层厚度同等深度,浇筑C20商品混凝土。
2、市政工程无论是既有道路还是施工过程中,极容易被车辆刮蹭倾斜。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路缘石后背灰施作不坚固,造成路缘石失稳。
防治办法:路缘石后背灰设计给出的是矩形后背,经与设计及有关部门协商,争得同意。将矩形后背灰改为与设计同等体积的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对路缘石予以支撑,既保证了路缘石的稳定又节省了支模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1、完善质量体系,要强化质量意识,贯彻实施工程质量原则,加强对施工过程及其问题的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第一。
2、优化人员配置,在工程设置中,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技术施工人员。
3、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加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道路的质量好坏,因此,必须重点选择材料。相关部门作好质检工作,避免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并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现象发生。
4、落实责任制度,要制定严格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监控,促进质量管理的完成。
5、现场跟踪检查,管理人员是需时常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务必做到“三勤”,即腿勤、眼勤、手勤。若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状况,要及时处理,避免异常状况恶化,让质量事故扼杀于萌芽阶段,从而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6、强化施工细则,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要强化施工细则。
结束语:
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所涉及的范围较多,其将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全过程中。只有紧紧抓住关键性的措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科学有序,进而有效的控制工程的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质量事故发生,以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向鹏宇;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中华建设;2008(05)
[2] 陈朝晖.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25)
[3] 张剑;关于对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探讨[J];管理学导报;2010(12)
论文作者:姚建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市政工程论文; 管线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井口论文; 路基论文; 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