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21世纪初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初中论文,规模论文,模式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成人教育的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是指从21世纪初社会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成人教育的需求以及我国现实国情出发,找准成人教育发展的基点,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增加投入与挖潜并重等策略,从而扩大成人教育的规模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21世纪初,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采取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在发展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为何要采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规模扩张应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呢?成人教育实现规模扩张的基点是什么?规模扩张是走外延式的发展道路,还是将内涵式作为自己的发展道路,抑或同时并举?本文就是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了我们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的客观依据
1.新经济增长理论: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对世界发达国家成人教育规模扩张最具有影响力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国民的人力资本是能够对生产力起重要作用的生产要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就是对未来生产力水平的投资;人力资本存量和增量积累的高低对一国经济增长的持续贡献将起基础性作用,而在人力资本的存量中,数量是基础。因而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投资将更多代替其他生产要素,而投资成人教育所带来的收益更以其立竿见影的效果为各国所表睐。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最后十余年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一系列研究对由规模扩张所带来的人力资本过剩问题作出了有效解答。新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具有全经济范围的溢出效应,这种外部性的存在,使生产函数呈现规模收益递增。这就成功解释了为什么20世纪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存量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并未出现因人力资本过剩而产生规模效益递减的奥秘。”(注:蒋鸣和,《“九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教育发展研究》,2000,4)正是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成人教育的规模型扩张顺理成章地达成了共识。
2.需求众多、规模有限、环境有利: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的现实基点
基点之一:社会和个体对成人教育的需求激增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越来越多的依靠成人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20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培养与国家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而据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全国就业人口总数为6.9亿,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仅有2100万人,占3%,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不到700万,仅占1%。这就充分说明,我国现有劳动力中低层次、低素质劳动者严重过剩。无疑,成人教育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任。
教育需求层次的提高和知识型文化消费的兴起需要成人教育的大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正如纳伊曼所指出的:“50年前,人们努力普及的小学毕业程度是最低的文化水平。今天,逐渐要求人们具有中学毕业会考证书的水平。明天,可能要求学士证书或高等教育第一阶段文凭。即使这样的一个文化水平,对于某些职业,如熟练工人、农业工人、商店职员等从技术上讲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对希望晋升的人或简单的说对于正式公民和有正式职业的人,将感到这样一种文化水平在社会上是必要的。”(注:[南斯拉夫]纳伊曼著,《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中译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页)“一张文凭、多种技能”和“高学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目标,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职业选择和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的提高。与人们教育需求层次提高相伴随的是知识型文化消费的兴起。早在1995年,有人调查后指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大幅度增长,1994年居民人均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比1993年增长34.7%,其中人均成人教育支出增长52.3%,教材及参考书支出增长39.7%。(注:《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科学报》,1995,7,6(1))
基点之二:我国成人教育的规模有限
与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矛盾的是我国成人教育有限的发展规模。调查显示,全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包括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和独立设置函授学院六类学校),校均在校生规模为1100多人;办学规模不足300人的约有360多所(主要是企业办的职工大学);同一地市明显重复设置的学校约150所。规模过小、重复设置不仅加剧了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的矛盾,而且造成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成人教育资源的浪费,降低了规模效益。
基点之三:我国成人教育规模扩张的环境有利
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为成人教育发展采用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教育方面有一条非常明确的方针,就是鼓励和支持成人教育的发展。无论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十五大提出的“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还是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成人教育“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积极发展”,乃至1999年3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等,都可以看到党和政府“积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教育思想、战略和政策,并且一以贯之。可以这样说,成人教育采取规模扩张型的发展模式正符合现阶段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政策。
(二)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
1.确定成人教育规模扩张型发展的基点
成人教育的规模扩张不是全方位的扩张,而是有重点、有选择的扩张。选准成人教育规模扩张的基点,既可以使有限的成人教育发展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够达到“以点带面”的发展效果。那么,成人教育规模扩张型发展的基点有那些呢?
基点之一: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21世纪,成人教育的重要趋势之一是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必然成为发展的热点。而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及工、农业发展进入由数量发展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劳动者提出了素质提高及优化的要求,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另据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的预测,“十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男16~60岁,妇16~55岁)1191万人,超过“九五”期间的年均增长量912万人。这些新增的劳动力需要经过一定形式的岗位培训才能就业,岗位培训的形势在未来几年非常严峻。而据统计表明,我国从事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总人数列世界前4名,而科学研究和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分别为世界的32位和21位。1979~1990年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于30%,而一般先进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缺乏人才,缺乏具有综合性、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改变这种现状,继续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基点之二:成人学历教育中的本科(含专升本)教育
“近20年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基本以专科层次为主,兼顾少量专升本和高中起点本科教育,从而使我国专科学历人才数量猛增,加上电大、高教自考和普通高校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到目前为止,我国专科人才储备已近2000万,其中绝大多数年龄在40岁以下,是成人本科教育的直接生源。”“但是由于目前成人本科招生计划少,且受‘刚性控制’,这就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于是,就出现了专科计划虽不紧张但生源疲软,本科计划紧张却生源旺盛的矛盾。”(注:陈明欣,《普高扩招冲击下成人教育的新抉择》,《成人教育》,2000,2)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专升本”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数的反差进一步加大。据统计,在成人教育逐年持续增加的报名人数中,增幅最大的是“专升本”报考者。近两年“专升本”报考人数的增幅均为20%,而招生计划几乎没有增加,如1997年的招生计划只为9.57万人,报考人数与计划数之比为3.35:1,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华东地区,这一比例为4.5:1,其中江苏省师范类“专升本”进而达到6:1。(注:但峰、江宝珍,《论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的发展及改革》,《函授教育》,1998,3)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是以市场需求和调节为依据,大幅度扩大成人本科招生规模。于是,成人本科教育成为了成人教育规模扩张的基点之一。
2.走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同时并举的发展道路
从21世纪前期我国成人教育所处的国内外背景出发,分析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应走内涵式发展为主,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同时并举的发展道路。
(1)内涵式发展是主要选择
从我国的国情看,成人教育的规模扩张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发展资源不足,而与之并存的却是有限教育资源利用的低效率,乃至浪费。世界成人教育在不断的向前发展,我们则是在一个较低的起点上奋起直追,因而,我们不能再重复过去注重大量投入的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应成为我们的主要选择。内涵式发展的实质是“盘活存量”,为此:
第一,调整布局结构 实现资源重组
在成人教育的发展中,布局结构的不合理始终是一个大问题。随着中央部属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对一些专科学校的设置权和招生权将下放到省级教育部门。各地相应的成人教育管理部门要抓住这次机遇,统筹规划,调整布局结构,实现资源重组,逐步形成与国家及区域生产力布局相适应的成人学校布局结构。这就要求对那些规模小、办学条件差、质量低、效益差、靠行业政策、勉强维持生计或是同一地市重复设置的学校如职工大学、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广播电大及省属同类学校要坚决关、停、并、转。调整布局结构是手段,实现资源重组是目的。因而,合理的调整布局结构必须考虑关、停、并、转后资源以适应市场机制的方式实现有效的资源重组,或公办民营、或公私合办等。
第二,控制学校数量,提高校均规模
实现内涵式发展,主要不是依靠学校数量的增加,而是依靠学校挖潜,提高学校的校均规模。学校数量的增加是工业化模式的产物,学校之间强调专业的划分,类别的不同,直接造成了重复设置的弊端。信息化社会中学校的发展更强调资源共享的办学模式,因而,可以控制学校的数量,并且使这些学校之间形成一种网状的连接。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一直存在着校均规模小,规模效益低的问题。可喜的是这一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致力于控制学校数量,提高校均规模。从我国近几年来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可见一斑。
1996
1997
19981999
成人高校数
单位:所
11381107962 871
(本专科) 94.52
100.36 100.14 115.77
单位:万人
(资料来源:1996、1997、1998、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第三,拆除类别围墙,优化配置资源
我国政府提出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涉及各级各类教育,但是重点却已经不言自明的放在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上面,资源分配一直表现为向这两类教育倾斜。因而,成人教育从政府能够得到的资源分配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成人教育要实现内涵式的发展必须沟通与普教和职教的关系。目前制约我国成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因素来自各类教育之间的森严壁垒,互不沟通。这就需要从大教育的观点,从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拆除三类教育之间的围墙,优公配置资源,形成师资、校舍、教学设备相互利用的格局,并朝学分互通、学籍互认的统筹目标迈进。
(2)外延式发展不可放弃
尽管外延式发展模式造成了许多学校追求大而全,同类学校和系科专业在各省区重复设置、平均用力、小型分散、低水平重复等许多问题。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各行业建设人才。之所以提出外延式发展不可放弃,是因为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成人教育的发展规模而言,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外延式发展的实质是“扩大增量”,为此:
第一,改革投资体制,多渠道增加投入。
外延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投入。目前,我们仍在维持政府作为主要投资主体的格局,这已经难以适应21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产业化趋势。以产业经营的思路改革成人教育的投资体制,要求我们创造吸引投资的有利环境,即改革单一的投资体制,或采用拨款和贷款相结合;或允许政府贴息办法,吸引银行资本从而加快成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或运用金融手段引进社会资金,加快学校的后勤社会化,解决成人教育发展资金的不足;或通过资本市场进行教育融资,将社会上的闲置资金投向具有高产出的教育产业如高等职业教育,迅速扩大成人教育的发展规模。
第二,改革办学体制,形成多元办学主体
适应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我们必须改变成人教育单一“国家办学”的办学体制,倡导在政府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元办学主体,多种所有制办学共同发展的格局。在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将会由企业、普通学校、学会、政府、社会力量包括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公民个人等构成。另外,与办学主体多元化相伴随的还存在着办学主体的联合化。成人高校与工业界、商业界、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之间以及成人高校与普通高校之间、成人高校之间的联合不仅适应了现代科学高度综合、科学和技术一体化日益占主导地位的趋势,而且形成了办学资源的汇聚,奠定了规模扩张的资源基础。
第三,加强宏观管理,重在以法治教
对于成人教育的外延式发展,政府在权力放开的同时要加强宏观管理。因为,成人教育的外延式发展不能是无节制的乱扩张,而应是受法制约束的一种规范有序的扩张。1997因权力下放所造成的“乱办学、乱收费、乱发文凭”的三乱后果的教训仍需引以为鉴。在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类倾销”现象,表现为:“或者把成人教育产出以低于教育质量标准、低于教育成本的价格形式推入市场;或者干脆越出公平竞争的法则,利用特权揽取生源等”,(注:金建雄、袁旻明,《我国成人教育“类倾销”现象的危害及治理对策》,《成人高教学刊》,1999,1)造成成人教育市场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混乱。政府加强管理体现为宏观上的控制,除了采用统筹规划、方针政策、信息引导、督导评估、经费拨付等手段外,在21世纪,必须强调依法治教的必要性,加快我国成人教育立法的进程,依法兴教、依法促教。
需要指出的是,规模扩张型的发展模式是从21世纪初这样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国成人教育仍处于“补偿性增长”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事实出发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它不是“尚方宝剑”,更不是“救命稻草”,但却是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历史抉择。采用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并不主张盲目的规模扩张,是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为目标、有目的的规模扩张。也正是由于此种原因,我们提出走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举的道路。规模的扩张也不是越大越好,超过了“适度规模”反而会导致“规模不经济”现象。此外,规模的扩张同样也不是要求每个学校都要扩大规模,应依据学校类型、层次、所在地区等因素而相应的扩大学校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