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教育模式研究_技术管理论文

技术管理教育模式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管理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技术管理是一门较新但发展很快的交叉学科,它和未来经济发展与国民竞争力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已引起管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从高新技术发展与技术管理人才培养出发,探讨了技术管理学科的内容体系并提出了技术管理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技术管理 教育 模式

把技术进步置于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位置,视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理论最早出自于1912年熊彼特(J.A.Shumpeter )撰写的《经济发展的理论》一书。根据1957年索罗(R.M.Solow)的估算, 人均产量的增加,其中90%是技术进步的结果。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必将获得长足发展。从长远看,未来的技术竞争是高新技术的竞争,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如何以管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目前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正如我国许多企业家们所认识的那样,企业的竞争体现在市场上,市场的竞争体现在商品上,商品的竞争体现在技术上,技术的竞争体现在人才的培养上。

一、高新技术发展与技术管理人才培养

经济学家们从各种角度阐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将其归纳为:(1)技术进步的速度不断加快;(2)竞争日趋激烈。与资本、劳动这两个基本生产要素相比,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越来越突出了。

据有关经济学家分析,美国从1929年至1947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1.7%,1948—1969年这一贡献上升到47.7%,80年代更进一步上升到60%以上,而近年来已上升到87%;日本1955—1960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9.5%,1971—1975年上升到47.1%,80年代达60%以上;西欧工业化国家60年代这一贡献就已达到50%以上,其中德国近年来经济增长额中,有90%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

科学知识的积累、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需求的持续推动,使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据英国科学家推测,人类的科学知识在19 世纪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1倍;70年代每5年增加1倍;到了80年代, 每3年就会增加1倍;90年代仍在加速增长。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越来越短。据调查分析,这一周期在18世纪约为100年,19 世纪缩短为5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3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缩短为7年,据估计现在平均只需3—5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产业国际竞争由资金、资源、劳动力的竞争逐步发展成为技术、知识这一类无形财产权的竞争,谁掌握先进技术,谁就在产业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为此,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研究开发型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进行国际合作开发等,已成为世界各国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模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猛烈地冲击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和方法,萌生出新的学科体系。对企业的要求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1.产品寿命周期缩短。由于技术的速度加快,使得产品的更新换代随之加快,其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以德国机械制造为例:10年前,约20%的产品寿命低于5年,30%低于10年,50%高于10年;今天, 约50%的产品寿命低于5年,35%低于10年,仅有15%高于10年。

2.用户需求的多样性。10年前,对一项标准产品约10%的询价有特殊要求;今天,必须考虑90%的询价用户有特殊要求。据统计, 在7年前,一个产品系列有500个品种就能覆盖同一个市场, 而今天却要有4000个品种才能满足要求。企业生产呈现出从单一产品到多品种系列的发展趋势。

3.产品开发时间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一个周转速度越来越快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体系。表现在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周期日益缩短。(见表一)

(表一)近代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周期

发明项目 开始研制或

出产品年份从发明到投产

发明年份 所需年数

蒸汽机 1680

1780 100

照相机 1727

1839 112

电 话 1820

1876 56

电 影 1832

1895 63

天线电收音机 1867

1902 35

音 机

汽 车

1868

189527

柴油机

1878

189719

真空管

1882

191533

飞 机

1897

191114

电视机

1922

193412

雷 达

1925

194015

核反应

1932

194210

原子弹

1939

19456

晶体管

1948

19535

激光管

1960

1960

几个月

企业在竞争环境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在市场的周期缩短,但进入市场的时间越来越长,开发和设计成本逐渐提高。据国外对欧洲企业的统计:中等产品寿命周期约5年左右,若开发时间延长6个月,将影响利润的30%,而开发费用提高50%,仅影响利润的5%。由此看出, 时间已成为企业竞争和技术领先的关键因素之一。

4.竞争地位的提高以技术地位的强硬为前提。一个产品的创新度越高,投入市场越快,其竞争优势就越明显。每笔生意都是建筑在技术的优势上,但每一单项技术的战略作用又不尽相同。据统计,高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每100项中,仅有57项在技术上获得成功,存在43 %的技术风险;有31个能够实现商品化,存在26%的投入市场风险;有12个具有经济效益,存在19%的经济风险。但是,一旦风险撞过并获得成功,所创造的效益必然是超常的。为此,企业必须以对技术和竞争地位的认识为基础,制订其发展战略。

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除应具有:(1)高度的创新能力;(2)高水平的科技开发能力;(3)强大的资金能力;(4)市场开拓能力等外。还应具备:(1)现代化的管理能力;(2)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而高智力是高新技术的本质特征,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先决条件。

1995年,我国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朱丽兰曾指出:实现高技术产业化,现在缺的是新型的科技型企业家,新型的科技型企业家是产业化的主角。

作为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应肩负二项任务:一是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大批合格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二是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科技和管理技术。为此,我们应按照邓小平同志“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加速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以满足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需要。

二、技术管理的任务和学科内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或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关键环节是怎样把科学技术由知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形态,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成果转化。据经济学家分析,科技成果转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一段劳动是科学研究,对于科学家来说是崇高的、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后一段劳动是工业生产,对从事生产的人:工人阶级,也是伟大的、崇高的、辛勤的劳动;中间一段是把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中间的环节是关键的环节、最困难、最复杂的环节。我们认为,加强技术管理,是解决这一环节的有效途径之一。

技术管理将渗透到如下企业活动的过程之中。(见图一)

(图一)

技术管理涉及以下若干学科: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但它强调的是发挥技术潜力的研究、开发、规划及运作和组织的发展战略及运行目标。其主要内容如下:(见图二)

(图二)

技术管理将科学技术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置于广阔的社会环境中,研究其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它的主要任务是:

1.保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顺利进行,加速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为发展新产品、改进老产品提供充裕的技术储备;

2.合理组织企业的一切技术工作,以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为重点,建立良好的生产技术工作秩序(包括建立和健全日常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及时为生产提供先进合理可靠的技术文件;教育职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工艺规程、技术指标进行生产,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加强环境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等)。

三、技术管理教育模式

经济学家们注意到,在长期的经济增长中,是人力资本决定着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存量越大,人力资本的生产率越高,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就越快。而人力资本可用正式教育和在职培训活动的累积效应计量。正如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所认识的那样,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人力资本,它是竞争性的;另一部分是实物性的,它是非竞争、技术性质的。美国著名的企业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还指出:“知识生产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工业,这个工业向经济提供生产所需的重要中心资源。”

我国目前不仅技术落后,而且管理更落后。高层次管理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极大,不仅严重滞后,而且也不适应国内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

我们注意到,边缘交叉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新兴的、跨行业的,涉及专业技术学科门类较多、较广的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专业技术较新、门类较齐,相互配套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原有的高校培养的管理人才知识结构不适应发展边缘交叉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已成为制约因素之一。加速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促使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十分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没有人才,就谈不上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形成。为此,我们应确定技术管理教育的领导地位。

技术管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既要培育出类拔萃的精英,又要培育出大批的既掌握科学知识,又从事一定的生产活动实践,专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商人、经纪人以及高技术型企业家人才队伍。他们必须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技术方面的学士、硕士甚至博士。他们将带给市场的是新技术,而不是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技术管理作为一门同许多学科有交叉关系的综合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技术转移理论就是美国“硅谷”模式成功后的经验总结。因此,它在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及知识等基础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

我们在研究了与之相关的管理学科内容后看出:传统的RED 管理以及现在的创新管理仅注重了技术管理的前期研究;工程管理也只注意到了它的基础和内涵;未涉及其外延;国外MBA 课程过多注重于组织行为及与之相关的财务管理等,缺乏对技术管理的足够重视。为了综合他们,形成技术管理学科,我们认为,现代技术管理教育可在管理工程或经济管理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如(见图三):

(图三)

其课程开设可选择如下,如(表二)所示。

(表二)三种管理学科教学模式的比较

管理工程* 经济管理*技术管理

管理工程概论 数 学技术管理概论

工程设计管理 统计学技术创新管理

管理数学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管理

统计学 运筹学生产管理

计算机科学

MIS/DSS

技术产品营销学

工程经济 组织行为学 项目管理

运筹学组织理论

技术预测

模拟会 计职业培训管理

质量管理

财务管理

领导学

风险分析 计算机软件 技术开发管理

CAD/CAE/CAM 市场营销学 技术战略管理

制造技术 公共关系学 风险管理

工业工程经济法技术转移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政策

并行工程

其它其 它质量管理

产品设计工艺管理

产品开发组织管理

价值工程

其它

注:*仅列出主要核心课程内容。

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的知识要求十分广博,其知识结构可以用(图四)那样的金字塔型描述。

(图四)

该结构分为三个层次:(1)底层为基础知识,包括数学( 如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政治(如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和法律等)以及外语、基础经济和工程知识等;(2)中间是复合知识, 包括(1)财经类课程(如经济管理理论、会计、统计、 国际贸易等),(2)管理工程类课程(如运筹学、计算机、工程经济等);(3)顶层为专业知识,如技术创新管理、项目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风险管理等。

上述知识对不同类型的学校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工科类学校技术管理专业强调工程基础;文科类技术管理强调文科基础。根据不同的方向,需要开设20门左右的复盖面广、技术含量大的课程。缺乏独创精神及知识老化、结构单一性等是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之一。因此,必须改革僵化的教育体制,努力使学校培育出独立思考,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扎实的科学理论水平、优良的心理素质、多变量的思维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较高的获取信息的能力的人才,通才与专才的比例要合理。在学生能力结构的培养上,既要保证其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强调课堂教学,打牢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实验教育,培养高层次实践能力,最终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弥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人才之短缺。

标签:;  ;  ;  ;  

技术管理教育模式研究_技术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