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棠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本文将对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进行探讨,保证其医学影像诊断的精准性。方法:对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设备的构造、系统的参数以及相关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探讨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设备后,着重对DR(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设备的图像质量控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结论:操作DR设备的过程中,对设备有关参数以及构造进行详细分析,并强化设备维修人员的技能,从而在医学诊断的过程中,得到质量精准的DR图像。
【关键词】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的英文名称叫做Digital?Radiography,它属于一种新型的技术,早期在1980年左右它开始应用于临床中,但是其医院使用的数量少之又少,就相关研究统计,在2006年左右,我国所使用的设备数量尚未达到150台,而2009年以后,数量逐渐增多,超过1000台。当前,DR设备在我国临床应用愈加广泛,且对疾病进行诊断检查的过程中,应用频率也逐渐增高,然而,随着应用的频率逐渐增高的同时,其DR设备的图像质量却需要进一步提高,针对于此本文将进行下一步的探讨。
1 Digital?Radiography图像质量影响的原因
1.1 DR设备本身
1.1.1 DR设备本身中所存在的球管,能够产生相应的X-ray(伦琴射线),X光所呈现出的能量大小,比如说千伏或者移动平均线等,主要是由球管来决定的,相对来说,energy spectrum范[1]围的分布、球管中的heat capacity以及曝光时间也都是由球管来决定的。
1.1.2 DR设备中的滤线栅,它主要的功能是对散射线进行吸收,当人在进行X线等影像检查时,康普顿散射所带来散射线,从而DR设备的图像上出现灰点或者空白点,从而导致DR设备图像的呈现不清晰。
1.1.3 在DR设备中,图像采集系统能够对图像的核心系统进行传输,采集矩阵、像素以及采集灰阶都由图像采集系统来决定,而上述的这些都决定了DR设备的质量。
1.2 设备中的参数
1.2.1 进行Digital?Radiography拍片时,需要对设备参数中的剂量进行确定,其中就包括X光的条件(千伏或者移动平均线)[2],当千伏的量逐渐增大时,穿透能力将会越来越大;当移动平均线增大时,其信号也逐渐变强,这些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DR设备所呈现的图像质量造成相应的影响,一些图像呈现后所存在的主要缺点为灰点较多、清晰度不清楚。
1.2.2 post-treatment软件参数
处理操作中post-treatment[3]软件产生的数值都是由后处理软件决定的,在进行处理操作中,进行对比度的协调配置、对滤波进行降噪等皆为其主要过程,这些参数的不断变化,所呈现的图像自然也就有所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射线
射线对人体的伤害极大,所以在进行影像检查时,需要对其进行防护措施,所使用的防护材料自然也就是密度较高的防护材料,这种防护措施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图像质量的呈现。
1.3 外部影响
对于DR设备的操作人员来讲,操作人员只有具备高超的操作技术以及方法,才能合理对此设备进行应用,从而对患者负责。但是如在使用DR设备的过程中,在处理滤线栅时,操作人员如果错误操作,就会影响质量,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
2 Digital?Radiography设备对图像质量影响及对策
X ray generator中,其电子流呈高速移动,当它W面不断轰击,X射线就在此过程中形成,如果按照百分率的形式来计算,则超过98%的射线变成thermal energy,而大约只有1~2%的射线才会真正成为X线。另外如果X ray generator[4]的热量散出呈现为不均匀的状态,则X-ray的能谱将会逐渐变窄。
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如下对策:①选取X ray generator需要保证其焦点、specific heat高,并且需要保证转速快。对球管的specific heat要求需要保持在300KHU。②可以说,焦点或大或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像是否清晰,所以选用的最小焦点应该在0.6mm之间,最大的焦点应该在1.2mm。
相对来说,Digital?Radiography[5]的摄影略低于基础性的平片质量,如果想要保证X-ray的曝光度就要对其进行处理,当被 拍摄的物质薄厚度差异较大时,可以采用球管的优点,来高质量化图像。对post-treatment软件进行性能优化,一般来说,对拍摄的原始照片进行处理,并采用数字化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图像的校正和更改,以此提高软件本身的算法能力和图像质量。射线防护的过程中,射线防护本身可以对电路进行处理和锐化,因此更多的使用铅性的物质能够提高质量。
3 讨论
综上所述,对DR的图像质量控制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得出设备本身以及外部环境均有可能影响到图像的质量,操作人员需要具有专业的技能,并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精准有佳,才能完整的呈现出清晰的图像,并且不断对设备进行优化处理,创新设备。在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只有保证DR设备的精准性,才能更好的将其应用于临床影像诊断中,以此为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发展根基。
参考文献:
[1] 戴志龙,芦中庆,刘咏等.DR成像系统非优质图像的原因分析及图像质量控制[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3):296-297.
[2] 黄魁东,张定华,李明君等.DR/CT成像系统的曝光参数建模及快速优化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3,34(5):981-986.
[3] 向朝辉,朱培贵,零刚新等.DR全脊柱及下肢立位摄影与全景拼接后处理图像的对比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5):41-42.
[4] 赵洪波,曲良勇,张沉石等.DR摄片管电压与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5):108-110.
[5] 黄迪开,谭莉平,陆建常等.几种不同毫安肺部高仟伏直接数字化摄影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5):802-804.
论文作者:赵海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图像论文; 设备论文; 质量论文; 射线论文; 操作论文; 系统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