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发现儿童的解放(I)_亲子成长论文

所有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发现儿童的解放(I)_亲子成长论文

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儿童 解放儿童(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论文,儿童教育论文,使命论文,发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有一个梦想: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幸福。

或许是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体验,或许是由于对中国教育的一点点思考,在自己刻骨铭心的心灵历程中,渐渐地,构成了我的一个梦想,一个关于下一代人健康成长的梦想。我深知,他们应当走出黯淡的、单调的岁月阴影,我也希望我的女儿以及千千万万个孩子得到真正的幸福,即不再像我们那样经受无限的苦难与心灵的煎熬。

我梦想,在新的时代里,每个孩子都能生长出一对翅膀,一只是自由的翅膀,另一只是快乐的翅膀。

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身与心的解放,而教育的真正本质恰恰是人的解放,不是人的枷锁。冰心先生告诉我,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我想,这正是成长的真谛,即依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自然的阳光与空气中自由生长。

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心灵的舒畅,而舒畅与幸福一样,是一种真实的个性化的体验。快乐是人生的目标,更是人生的动力。新的时代应当是快乐的时代,每个快乐的孩子就是一粒快乐的种子,就像天使一样,让快乐之花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绽放。

我深深地知道,自由往往来自束缚,快乐往往来自痛苦。今天,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在束缚与痛苦中挣扎,甚至成为应试教育的祭品。九年义务教育本是国民素质教育,是合格教育,是成功教育,却被应试教育异化为选拔教育、淘汰教育,让大多数学生成为失败者。这是中国教育的最大悲剧。

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幸福,也许正是我思索的一个主题:全部儿童教育的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

14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及18世纪欧洲思想启蒙运动,儿童才被“发现”。“发现儿童”本身表明,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儿童本来就是客观的存在。但这仅仅是事实上的存在,与观念上的存在无关。由于封建制度及宗教的禁锢,社会普遍无视或轻视儿童。当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潮席卷欧洲,人们开始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时候,才开始注意到妇女和儿童的存在。“发现儿童”产生了相应的儿童观,其内容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第一,我们须将儿童当“人”看,必须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第二,我们须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并尊重儿童生活的价值。

20世纪初,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发现儿童”与“解放儿童”。可是,当人类送别20世纪的时候,却遗憾地发现,这个神圣的使命只能由21世纪的人来完成了。那么,怎样解放儿童呢?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我梦想,蒙台梭利和陶行知的这些20世纪之梦,在21世纪能够变为现实。

打开孩子身上的枷锁

哪一位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当孩子对您的“志向”感到痛苦的时候,您该怎么做呢?

我是苦孩子出身,从小在文化沙漠中长大。因此,我决心让女儿从小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

在我的家里,有一架钢琴,她像一位高贵而失声的公主,寂寞地伫立在客厅一角。多年来,成为我心中隐隐的痛。

女儿4岁多的时候,是个令人陶醉的小天使。她爱说爱笑爱唱歌爱跳舞,一听到音乐就会跳起来。1986年,我的第一本书刚刚出版,扣税后收到1837元稿酬,几乎是从未有过的一笔大收入。为了女儿,我们连稿费加储蓄倾其所有,托人买回一架珠江牌114钢琴。天真好奇的女儿充满惊喜,总在钢琴那儿弄出一些声响。

说真心话,我们与许多学琴儿童的父母一样不敢奢望孩子将来成为钢琴家,而只盼着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当然,如果孩子万一走上音乐之路,那也是求之不得的事。为此目标,我们又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请了钢琴教师。每周两个晚上,孩子去老师家学琴。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既紧张又兴奋,挺快就掌握了简单练习曲的弹奏方法,回到家里也愿意练习。然而,现实渐渐击碎了我们的梦想。随着进度加快,女儿感到了学琴的难度,不大愿意去老师家,也不再主动练琴。其实,这完全是正常现象。可是,我们却犯了急躁的毛病,总训斥孩子不努力,怕吃苦。结果,加重了孩子的恐惧心理,反而分散了已经较弱的注意力。

一天晚上,劳累了一天的妻又带女儿去老师家学琴。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女儿没记住上节课的要领,一上琴难免错误百出。那位中年女教师表示了明显的不满意,敏感的女儿愈发战战兢兢,更难以达到新课的要求。回到家,女儿被扯到琴凳上,在妈妈的厉声训斥中,不知所措地弹着琴。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一颗接一颗的泪珠从女儿的脸上滚落下来,摔碎在象牙一般洁白的琴键上。当女儿明确表示不愿意弹琴了,我们尊重了她的意见,停止了钢琴课。从此,我家的钢琴成了寂寞的钢琴。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的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她酷爱读书,喜欢写作,但她却依然不愿弹钢琴。我问及她童年学琴的感受时,她脱口而出两个字:“恐怖!”她又说:“没学会钢琴是个遗感,但没有失去自由值得庆幸,它给了我选择与发展的机会。”

从那时起,除了游泳之外,我几乎没有给孩子报什么特长班,而是选择了多让孩子自由体验的发展之路。

譬如,孩子上小学之后,往往会害怕写作文,因为孩子不知道写什么,也对表达感到困难重重。这实际上是一个坎,也是一个分水岭。喜欢作文的孩子,可能在文科上显示出才能,而害怕作文的孩子,也可能由此对文科敬而远之。

我意识到起点的重要,注意培养女儿的兴趣和观察力,因为这是成功的关键。

一天晚上,我和女儿在街上走着。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忽然问:

“爸爸,您看地上的碎玻璃像什么?”

原来,女儿发现地上的碎玻璃在路灯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孩子的可爱处之一是能发现成人发现不了的美。我灵机一动,鼓励她自己想一想闪光的碎玻璃像什么。

女儿仔细地看了看,回答:

“这些碎玻璃就像闪闪的星星,又像珍珠。”

女儿能有如此的想像力,并有优美的词句,让我惊喜不已。我大加称赞,说:

“太棒了!你形容得又准确又美丽,如果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呀!”

女儿兴奋起来了,眼睛在灯光下闪着亮光。不过,她又想起了什么,说:

“我想写,可好多字不会写。”

“没关系!你的拼音不是很好吗?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嘛。”

于是,在我的鼓励下,1990年3月10日,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写下了她的第一篇日记:

晚上我学完qín,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地上的suì玻lí在路灯下闪guāng。我问爸爸这xiē玻lí像什么,爸爸ràng我自己想。我仔xì地看了看说:“这xiē玻lí就像闪闪的星星,也像zhēnzhū。”爸爸kuājiǎng了我。

女儿写日记由此一发不可收,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

升入小学三年级时,作文有了难度,怎么选择突破点呢?

我觉得,写作文的成功秘诀在于写熟悉的事,写具体的事,写感动自己的事,写自己喜欢的事。于是,我建议女儿观察热带鱼生小鱼、体会吃椰子等生活细节。后来,我还和女儿一起养猫、养兔子。结果,女儿写的《热带鱼生小鱼》等三篇日记,被《中国儿童报》当范文发表,写的长达1500字的《小兔子三部曲》,发表在《东方少年》杂志上。这些都让女儿信心大增,始终认定作文是自己的强项,写作是快乐的事情。

许多父母总是在抱怨当前的所谓应试教育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逼孩子去疯狂地竞争。但实际上,父母不是无可奈何的,是可以有选择的。

回顾女儿成长的历程,我感到欣慰,因为我让女儿走了一条自由轻松的成长之路,很少让她参加什么兴趣班,也不争什么名次。女儿18岁以前走过了全国13个省,还在日本参加了两个暑假的民宿活动,结果她考上了复旦大学,刚毕业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在一家著名的媒体当记者,因为她的独立能力和写作能力很强。

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自然不例外,因此,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曾经有一位母亲问过我:“为什么孩子总爱和大人顶嘴?”

其实顶嘴也是一种成长,要学会和孩子讲道理,讨价还价也可以,谈判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民主的教育。重要的是不要提前给孩子的成长道路设置限制,更不能“一厢情愿”地规定孩子成长的空间,因为教育是人的解放,不是枷锁。

让孩子快乐地成长,让教育真正解放孩子,我的建议是:

★把孩子从重点学校的压力下解放出来。重点学校固然在课程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未必每个孩子都适合去重点学校。如果孩子在重点学校读书有困难的话,父母不必非要出大把的钞票让孩子去受罪。考试是重要的,学历也是重要的,但比考试和学历更重要的是人格,是使人能够获得真正幸福的健康人格。

★把孩子从分数和名次中解放出来。应试教育在目前的中国还存在,因此彻底摆脱分数与名次的压力还是有些难度。所以父母要端正观念,并与孩子逐步形成共识;只要努力了,即便没有考好也不必太在意。奋斗者的脚下总是有路可走的。

★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前途的选择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要真正解放孩子,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只有彻底尊重了他们,才能使他们远离枷锁。

世上没有坏孩子

一位母亲经常问我:“一个半夜拿石块打碎别人家玻璃窗的孩子不是坏孩子吗?”“一个偷拿了父母的钱逃学去打游戏机的孩子不是坏孩子吗?”

我经常听到有些父母说自己的孩子简直就是个“坏孩子”,简直不可救药。还有的父母说很后悔自己当初生了这样的孩子。

我相信,确实有一些孩子,他们令老师头疼,让父母担忧。或许他们就是人们所说的坏孩子,或许他们将来会成为坏孩子。但是如果再想想,到底有什么标准判定他们就一定是坏孩子,谁能保证他们将来一定就是坏孩子呢?

我邻居一个小男孩叫郑重,长得虎头虎脑,憨厚淘气,非常可爱。可是他却是一个在幼儿园和小学都出了名的“坏孩子”。他和我讲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好动,喜欢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常常把那些好孩子撞倒。小朋友们都叫我“大马蜂”。我不小心撞倒他们,哪怕撞得很轻,可只要他们一哭,老师保准训我,还告诉他们离我远一点。记得5岁那年,一个长得像洋娃娃似的小女孩把我的鞋踩掉了,而且踩完就跑。我知道她是老师心目中的红人,我偏让她给我提上。她跑去告诉老师,没想到,老师竟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了我一通,说我是寄生虫。当天这个绰号就叫开了,一直到幼儿园毕业。

小学6年我换了4个学校,一是因为有的学校老师水平太低讲课特差,二是我总跟老师顶牛,老师经常给我小鞋穿,惹不起只好躲着走。每次转学,妈妈都大骂我一顿。那时,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工作又忙,一个人带着我很不容易。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从没有陪我看过书,辅导我的次数也很少,他们对我很放得开。三年级时我就给自己热饭了,用妈妈的话说这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我的学习却每况愈下。第一次转学是因为老师多次找父母,妈嫌丢人不去,结果把老师惹火了,最后老师又把妈妈训了一顿。第二次和第三次转学都与学习有关。在以前那两所学校,我学得不坏,算是中等生。有一次,妈拿出套统考题让我做,我差点儿不及格。妈知道了学校的水平后,又给我转了两次学。最后这次转学,学校倒是不坏,可我却更坏了。

周围的同学学得都比我好,属我最差了。我特别想好好学习,就是学不好,尤其是算术。上课时开小差是常有的事,两眼盯着黑板,可什么也听不进去。我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好玩的事,赶也赶不掉。来到新班级的第一次考试就这样考砸了,爸爸妈妈一起骂我不争气。

可最伤我自尊心的还是那次老师分组。老师把班里分成两组,一组是好孩子,一组是坏孩子,我当然在后一组了。我心里特不服气,那些十来岁还得靠妈妈穿衣服的孩子凭什么当好孩子!可气也没用,人家学习好啊,谁叫自己不争气呢!

有一次,我们年级去军训,老师又把班级分成了6个小组,好孩子和坏孩子自愿组合,没人要的孩子就得去外组。学校要求大家带手电筒,好孩子们没有一个拿的,拿的都是我们坏孩子,因为我们都怕被班级甩出去。我告诉老师我可以拿两个。回到家里,我非要求妈妈买两个手电简。妈妈问清缘由后脸都气白了,只给我买了一个手电简。

现在我家离学校很远,我每天早晨5点多就要起来上学,晚上11点以前不敢睡觉。妈妈说人活着就得含辛茹苦,可坏孩子这么累也变不成好孩子,真让我觉得像冻冰棍似的那么冷。

我真的是坏孩子吗?可我实在不想当坏孩子!

当父母们读完上述文章时,你们的感想是什么?

曾经有一位教授告诉我:“你知道吗?在北京某小学一年级的班里,竟有五六个小学生被认定是坏孩子,连他们自己也说自己是坏孩子。其实,他们不过是淘气而已,怎么是坏孩子呢!”

我主编的《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经推出这样的教育格言:“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这两句话本是著名作家冰心所写,由于我们将其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引发了一些争论,普遍情况是大人不以为然,而孩子兴高采烈。

多年来,无论是当记者还是搞研究,我接触过无数所学校,经常听到关于“坏孩子”的谈论,平均每班都有几个。实际上,好孩子与坏孩子之说是不同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所致。同样一个孩子譬如一个顽皮儿童,从了解儿童、相信儿童和尊重儿童的观念出发,您会觉得这孩子很正常甚至挺可爱;假若从不了解儿童、不相信儿童和不尊重儿童的观念出发,您便会觉得这孩子讨厌,也许就会认为他是坏孩子。

当一个孩子被认为是坏孩子的时候,他的悲剧命运就开始了,而且往往会成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灾难。所以,作为成年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生来就坏的孩子,也没有哪一个孩子天生愿意做坏孩子。

怎样面对所谓的“坏孩子”,如何去帮助这些“坏孩子”,使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我提出下列建议:

★给孩子善意的评价。也许有些孩子很淘气,但成年人要学着换个角度去评价孩子。同样是面对孩子的淘气,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太烦,惹人讨厌,有的父母却会觉得这是孩子天真的表现,会给予宽容甚至赞扬。所以,建议父母经常给孩子善意的评价,不要轻易把孩子划入坏孩子之列。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博士小时候被认为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只要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他都被别人怀疑,连他的父亲都认为他是所有孩子当中最坏的一个。可是她的继母却找到了小拿破仑身上一个优秀的品质,使这个孩子重获新生。

★发现、认可孩子身上的优点。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长处,即便是那些成年人眼里的坏孩子也会有许多可爱之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发现它。当孩子淘气、说谎、逃学、成绩差时,您更要关注一下他身上的长处。如果我们不想让孩子变得更坏,就没有理由把他贬得一无是处。利用他的优点去引导他,我们都会为有一个好孩子而感到骄傲。

★宽容孩子的失败。作为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一些,但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如果您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不能宽容孩子的失败,因此会常常把不能达到您的目标的孩子看成笨孩子、坏孩子。其实在历史上经常挨罚的达尔文、被逐出校门的爱迪生,都是这样一些“坏孩子”。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孩子犯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父母怎么样面对孩子的错误。无论如何父母都要充分相信没有本质的坏孩子,要宽容孩子的失败,并给予孩子一个迷途知返的机会。(未完待续)

标签:;  ;  ;  ;  ;  

所有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发现儿童的解放(I)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