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传统文化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论文_于晓静

浅谈用传统文化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论文_于晓静

于晓静 山东省威海乳山市午极初中 264500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为达到这一要求,也即在课堂上教师能够良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一堂优质课,相当于一部好的戏剧,老师就是导演。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有效引导学生,抓住学生的兴趣,同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质量。就像《百家讲坛》之中易中天的《品三国》,相信对很多人来说历史往往是枯燥而无趣的,很难深入进去,但是他却能够用风趣的故事让无味的历史变成一幕幕鲜活的景象,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假如能够将这种教学方式应用于我们的物理课堂,让同学们从此爱上物理、爱上物理课,岂不幸哉。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将学生们常见的成语引进物理课堂,不仅能够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晦涩的概念。

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中,有诸如“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的成语,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又比如,在讲解“参照物”一词时,借助“刻舟求剑”的故事,指引学生从物理视角分析楚人之错,将概念自然穿插其中。再比如《力》一节中,向学生们举例“孤掌难鸣”等,带领他们用物理思维思考生活中的事,最后得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性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教学中吸纳成语,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除却成语,诗词也可以为物理所用,引领学生们意识到物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不只是枯燥的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且可借助诗词之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物理之美。例如,在讲授“物体的运动”一节时,借助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成功地点出“运动”这一概念。讲授“声”时,可引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些诗词流传极广,且意味悠长,可以在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可以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反过来品味中国诗词,让学生们感觉“学有所用”。如在学习掌握了《物态变化》一节后,再重新分析流传已久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就可以发现这首诗有违反物理规律的地方。当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地表的水蒸气凝华就会形成霜,是以,霜来自地面,不可能飞到天上,因此用“霜满天”形容是不正确的。由此可知,诗人张继误认为霜同雪类似,均是来自天上。而在学习了《光的反射》一节之后,学生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就理解得更为透彻。自然,文学并不等同于物理,文学创作中允许天马行空,允许各类美好的想象。假如教师能够教给学生“物理”——这一工具,就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诗词中、生活中容易被人忽略的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提升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授课过程中,倘若教师能够合理利用传统文化,将其贯穿于课堂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使其更容易理解。

参考文献

[1]董永天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J].科学大众,2013年,06期。

[2]马仁刚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02期。

[3]魏志朋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硅谷,2012,(16)。

论文作者:于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  ;  ;  ;  ;  ;  ;  ;  

浅谈用传统文化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论文_于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